退化红壤相关论文
摘要:为探讨不同修复措施对南方典型退化红壤细菌群落功能组成的影响,设置单施生物炭(B)、微生物有机肥(OF)、化学肥料(CF)、生物炭配施微......
由于长期人为活动的干扰以及红壤区本身的气候、土壤特性决定的脆弱性,使南方红壤区成为我国侵蚀退化最严重的区域之一,植被恢复是......
本文以侵蚀裸地(作为植被重建前的对照)、在侵蚀地上重建百喜草和马尾松以及当地保护最好的次生林(作为植被重建后的对照)为研究对象,用......
本研究以花岗岩强度侵蚀区2000年与80年代植被恢复措施作为研究对象,从土壤的主要物理性状入手,深入研究了植被恢复区土壤团聚体、......
本文主要通过 1 1年的长期定位试验 ,研究了退化红壤养分库 (NPK)的重建措施及产量效果以及纠正酸害 (铝害 )的途径。本文为第一部......
对退化红壤上恢复10a的4种人工林,即小叶栎(Quercus chenii)、木荷(Schima superba)、马尾松(Pinus massonina)与木荷-马尾松的混......
以江西泰和严重退化红壤上不同模式重建的森林第10年森林生态系统为对象,分析了细根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性状相关性.结果表明,各重......
以退化红壤的侵蚀裸地、旱生性草坡、稀疏针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5种植被恢复类型及常绿阔叶林(对照)为研究对象,对各类型植被的......
以次生林为对照,研究了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侵蚀退化红壤及其恢复为马尾松林、板栗园和百喜草地后土壤轻组有机质的季节变化.结果表......
研究植被恢复条件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颗粒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退化红壤区生态系统重建与土壤质量改善提供理论依据。在......
以地处赣中吉泰盆地的泰和县严重退化红壤区为研究对象 ,1991年采取不同模式重建森林 ,2 0 0 1年选择 8种不同重建模式测定土壤蔗......
选用常用的栽培牧草截叶胡枝子和宽叶雀稗在退化红壤进行草地植被重建,研究人工草地植被重建对退化红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
对闽西退化红壤采取种植乔木(P2)、牧草(P3)、灌木(P4)3种治理措施,以及对侵蚀对照地(P1)、次生林对照地(P5)的灌木层种群数量、生态位进行了......
对江西省泰和县老虎山小流域红壤侵蚀地实施生态修复后,植物群落垂直结构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6种修复模式中,乔木层垂直结构......
通过采用以荒地退化红壤为对照,与造林、种稻、种植果树3种处理进行比较,研究在不同利用方式下对退化红壤肥力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
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江西泰和退化红壤丘陵区重建森林及自然恢复草地15a、25a土壤(0~20cm和20~40cm土层)水分空间变异......
研究结果表明:退化红壤人工草地随着建植年限的增加,其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减少,渗透速率减慢,土壤养分总量有一定的积累,但是有效......
以江西泰和严重退化红壤地区重建的4种不同类型森林为对象,初步研究了细根生物量、分布特征、季节变化动态及其与土壤水分、温度的......
本文为本系列的第二部分。研究表明,在退化红壤磷库重建中,施用磷肥,可迅速重建磷库,显著降低土壤的磷素最大吸附量,可以增加红壤保水能......
以江西省泰和县严重退化红壤为研究对象。于1991年采取不同模式重建森林,2001年调查7种不同重建模式的土壤团聚结构及孔隙状况指标......
采用地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退化红壤区的土壤4种物理性质的空间异质性.变异函数分析结果表明: 退化红壤的物理性质有中等程度的......
研究了自然封禁条件下亚热带地区因水土流失导致的退化红壤肥力恢复性能与土壤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退化红壤肥力恢复主要有水......
本文研究了红壤典型地区土壤磷素的不断积累情况,并初步提出了可能造成面源磷污染水体的土壤有效磷临界参考水平.这一水平在以泾流......
采用地统计学的方法,研究了江西泰和退化红壤区不同模式重建森林在高温干旱季节土壤水分空间变异规律及其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在该......
以江西严重退化第四纪红粘土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9种模式重建的林龄10年的森林,调查土壤理化性状,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质、全N、......
本研究以江西省泰和县、弋阳县两个试验区为典型区域,选择9 种重建森林模式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重建森林模式的林下植物多样性、......
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 ,退化红壤主要肥力因素的恢复与农用物质的投入和土壤本身理化性质均存在明显的关系。随着物质投入量的增加 ,......
研究退化红壤不同治理措施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恢复林地提高了0-20cm、20-40cm土层>0.25mm水稳性团聚......
以地处江西省泰和县的退化红壤区不同植被重建模式的森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不同植被重建模式森林土壤微生物量C、......
对福建省长汀县花岗岩红壤区严重侵蚀地3种治理模式的马尾松林分进行生长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前期合理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施肥措......
不同植被恢复下退化红壤恢复 1 0a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C、N)的季节动态分析表明 :相比侵蚀裸地 ,植被恢复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
由于大气CO2浓度不断升高,碳循环研究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而土壤碳库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土壤侵蚀导致土壤质量的......
侵蚀退化土壤具有较大的碳吸存潜力,恢复我国大面积退化土壤对增加碳汇具有重要意义。在长汀县河田镇研究了侵蚀退化裸地恢复为马尾......
以地处江西弋阳县和泰和县退化红壤区上不同模式重建的森林为对象,调查分析不同模式重建森林第10年的林下植被状况及土壤物理性状......
对退化红壤地区的旱生性草坡、稀疏针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等4种植被恢复类型及裸地、顶级常绿阔叶林等2个对照样地的土壤螨类......
退化红壤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土壤线虫数量的顺序为 :保护荒地 >干扰荒地 >马尾松 >小叶栎 >木荷 >混交林(木荷 -马尾松 )。土壤线......
长汀县河田镇是南方亚热带典型的退化红壤生态系统,自上世纪四十年代以来,尤其是2000年以来,开展了大量治理工作,探索出许多有效的治理......
对4种人工林(小叶栎、木荷、马尾松及木荷.马尾松混交林)和2种荒草地(保护荒地、轻度干扰荒地)及疏草荒地对照进行了蚯蚓种群的季节......
对退化红壤上恢复 1 0 a的 4种人工林 ,即小叶栎 ( Quercuschenii)、木荷 ( Schima superba)、马尾松 ( Pinusmassonina)与木荷 -......
采用超声波分散分离提取土壤微团聚体 ,通过测定有机碳含量、分析碳稳定性同位素 ,研究了退化红壤在植被恢复下土壤微团聚体粒组分......
土壤有机碳对土壤团聚体的形成与稳定具有重要影响。研究了植被恢复对侵蚀退化红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有机碳在......
为了解土壤有机碳组分在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变化规律,选取了红壤区本底条件基本一致的不同恢复年限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以未治理的侵......
氮沉降引起红壤酸化加剧和土壤生态系统功能退化。采用休耕植物自然演替恢复土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同时,针对氮沉降造成的土......
为了探讨在金沙江干热河谷不同复合种植模式与对退化红壤质量恢复效果方面的关系,以土壤物理性肥力、化学性肥力、蓄水能力、土壤......
采用PVC顶盖埋管法,开展退化红壤区不同重建模式森林土壤N素矿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重建模式森林土壤有效N差异极显著(P〈0.001),其......
通过对湘东红壤丘陵区樟树(Cinnamomumcamphora)人工林林下与林间土壤进行配对采样与分析,研究樟树人工林对退化红壤性质及微生物......
通过对江西泰和退化红壤区4种类型人工林(湿地松纯林、马尾松纯林、湿地松×枫香混交林以及枫香纯林)土壤各活性有机碳的含量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