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长安相关论文
科学史界已经提出长安科技中心论题,但缺乏具体而深入的专门研究。隋唐时期长安科技中心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长安城地理优势和人文......
长期以来,关于隋唐长安城的研究汗牛充栋。本文试图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隋唐长安城的历史环境进行重新思考,深入剖析这座伟大都城......
针对明中都的“建成状态”与“方案状态”在城墙长度、城门数量、坛庙建筑等方面的差异,讨论了明中都原初规划的设计模数与设计思......
唐开元十年(722年),韦述写成《两京新记》五卷,成为详细记载隋唐长安与洛阳的重要著作,为历代研究隋唐两京者所重视。然而,北宋史......
对遗产文化及构成进行清晰认知是遗产保护工作的基础,尤其是对分布广阔、类型众多、内涵丰富的古都遗产而言,现有的保护展示工作仍......
论文以隋唐长安城为研究对象,应用中国传统城市人居环境的研究方法,基于传统城市营建中"山川崇拜"的理念,以中国自然山川格局为切......
比对数次略有差异的考古实测数据可知,隋唐长安宫城、皇城、外城的东半部分较之西半部分距朱雀门大道的宽度差值约50丈,即隋唐都城......
区域自然山水对营造诗意的栖居环境具有根本性作用,探究传统智慧中基于自然山水格局的都市区域景观营造的理论方法至关重要,隋唐长......
在东亚,城市建设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其漫长的发展历史过程中,中国城市经历了重大变革和细微的演变,这些变化有时是受到客观因素的......
古代都城是国家的行政中心,也是中央官署的所在地,在全国城市体系中居于首要位置。隋唐都城,虽记有“五京”,但实际上,按照都城规......
西安,古称长安,位居'中国八大古都'之首,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
张锦秋教授级高级建筑师,中国工程建设设计大师。1936年生于四川成都,1954~1960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1962~1964被选为清华大学建筑系......
<正> 龙首渠是从产水分出引入隋唐长安城的一条水渠。关于龙首渠的流路,现在的研究还没有脱出宋敏求《长安志》的窠臼,即:龙首堰在......
清代著名学者徐松倾注四十年精力撰著《唐两京城坊考》一书,详尽记述了隋唐长安、洛阳的城市规划、宫殿官署、街市坊里、苑囿渠道......
期刊
<正> 西北区的范围与自然地理特征 本文所讨论的西北区包括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该区位......
<正> 近年来,连续发表了三篇利用梵汉对音讨论中古方音的文章:拙作《周、隋长安方音初探》(《语言研究》1982年第2期,以下简称"崛......
隋、唐两代是中国历史上繁荣兴盛的时期,长安作为隋唐两代的国都,成为了全国文化快速发展的中心地区,乃至当时世界的文化中心。本文以......
<正>《隋唐长安佛教社会史》(作者季爱民,中华书局,2016年)借鉴宗教社会学的观念,依据西域文献、出土铭文和传世资料,以个案的形式......
期刊
<正>精心呵护世界级古建筑1200多年前,日本遣唐使从京都出发辗转前往中国长安,学习唐代的文化制度;而鉴真和尚从扬州启帆最终抵达......
<正>据笔者粗略统计,2013年,中国大陆地区共出版隋唐五代史研究方面的专著70余部,论文将近800篇。本文主要介绍其中的历史学研究成......
<正>中国历代都城中轴线介绍有明确中轴线的都城,经考古发掘证实是582年隋代建的国都大兴城,唐代更名长安(今西安),从太极宫经皇城......
本期刊发的傅熹年先生的《隋唐长安洛阳城规划手法的探讨》一文,对长安、洛阳两城的发掘平面图和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二城的布局......
隋唐长安商业市场的繁荣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市场内部店、肆、铺、邸空前增多;二、来长安经商的各地商人很多;三、市场上商品......
本文根据《西安地区环境地质图集》给出的梁洼相间地貌,编绘出新的唐长安城六爻地图,东西横贯的六道横冈与真实的地形可以对应起来......
<正>1公元8世纪的长安城:因水而兴的国际花园都市和公共风景区历史上,西安水资源极为丰富,关中地区气候温润,终南山植被茂密,水源......
战略规划近年来一直是规划界的一个热点 ,广州、南京、杭州、厦门、合肥、哈尔滨等许多城市都相继开展了战略规划研究。 2 0 0 2年......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徐苹芳先生在《现代城市中的古代城市遗痕》一文中说:“在古今城市重叠的现代城市中,一般地说都保留着古代城市的......
隋唐都城建设与六朝都城之关系雍际春隋唐时期的长安城,在西安故都的辉煌历史上,以其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整齐和建筑雄伟而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