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韵》相关论文
《希麟音义》是《慧琳音义》续作,继承了其体例,本文从两书共收卷目《大乘理趣六般若蜜多经》《新译仁王护国般若波罗密多经》出发......
隋代陆法言编纂的《切韵》是一部集前代韵书之大成的著作。问世后,“时俗共重,以为典规”。《切韵》的编纂宗旨是“广文路”“赏知......
《切韵》一书所代表的音系的性质问题的分歧与讨论,由来已久,主要表现为两种观点,其一为单一音系说,持此观点的主要有陈寅恪、高......
在中国韵书发展史上,从魏李登《声类》算起,粗略统计大概不下百种韵书,真可谓丰富多彩,层出不穷。但是这些韵书在中国韵书史上占有的地......
考证具体某个字的上古韵部归属的传统方法,一是根据其在上古韵文特别是《诗经》中的押韵情况,二是根据《说文》谐声。如果某个字既不......
浊上变去是汉语语音史上非常重要和普遍的一项声调演变。它指《切韵》系统的全浊声母群、匣、定、澄、並、奉、从、邪、崇、船、禅......
“内外转”是汉语早期韵图的重要分析范畴,对其含义的解释历来纷纭不一。本文以罗常培先生(1933)的主要元音高低说为依据,论证了内......
探讨汉语语音史分期,最好只使用一种同质的语料。根据诗文用韵,可以将隋唐五代汉语韵部史分成隋初唐、盛中唐和晚唐五代三个时期。......
目录 一、上古音(补遗、更正与新增) 9 [补遗]上古声母的谐声原则(李方桂) 28 [补遗]上古汉语有A、B两类音节说(罗......
《切韵》的寒韵字有两项重要特征:1)钝/锐声母字均读圆唇的*n,2)和二等山删韵*an有别。本文从吴、闽语的文白异读分析入手,考察音......
中古时期的元部包括《广韵》元、魂、痕三韵。上古元部的内涵比中古大,除了《广韵》的元韵,还包括《广韵》寒、桓、删诸韵全部以及山......
本文讨论古音构拟中的两条原则,理性原则和兼容性原则,以及构拟所以凭借的各种证据的权重问题。当证据互不相容时,理性原则可以帮......
<正>俞敏老师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对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的诸多问题做了创造性研究,怹的很多成果在相关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怹......
《切韵》时代泥娘是否有别,学界认识不一。部分现代汉语方言中泥娘母存有不同的音韵表现,这是历史上泥娘有别在共时语音系统中的反......
《希麟音义》是《慧琳音义》续作,继承了其体例,本文从两书共收卷目《大乘理趣六般若蜜多经》《新译仁王护国般若波罗密多经》出发......
<正> 问:古汉语语音分哪几个时期? 答:一般把古汉语语音分成三个时期。先秦、两汉、直至南北朝这一段时期的语音称为上古音,在古代......
清代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一书卷首有“说文”、“通训”、“定声”、“转注”、“叚借”五篇文章,其中“说文”、“通训”、“......
自高本汉以来,如何处理重韵成了《切韵》音系研究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从五个方面对当前重韵研究的状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在......
《切韵》音系的性质,一直都是学界研究讨论的重要话题,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探讨,前辈学者一直都没有停止过。但是因为各家关注的角度和......
《切韵》在唐代地位很高,后来经过各家的增字加训,使它成为具有字书性质的一部规范用书,起到“字该样式”的作用。本文以敦煌残卷......
本文主要讨论与诗歌押韵有关的三个问题,分析了“押韵”之“韵”与“音韵学”之“韵”的差别,并从古今押韵实例出发进一步探讨了押......
通过对音系中知、庄、章三组声母情况的探讨,系统了解这三组声母在中古时期的大体面貌,以在上古时期和中古以后的发展脉络中得到一......
本文从五个方面回应秋谷裕幸、韩哲夫“历史比较法和层次分析法”一文:1.历史比较法的理论基础,2.汉语发展史的历史人文背景,3.历......
关于《切韵》音系的性质,音韵学家历来看法不一,六十年代初曾有一批学者就此问题展开过一次大讨论,随后周祖漠的“读书音说”得到诸多......
<正> 音韵学是我国传统语言学的一个重要部门,是学习和研究汉语言文学所必修的基础学科。章太炎曾说:“音以表言,言以达意,舍声音......
朝鲜借音就是古代朝鲜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把汉字及其读音借入到自己的语言当中,从而形成的一套语音体系。这套借音体系是以中古汉语音......
通过对《韵镜》列字的考察,可以得出其声母共有四十二类,与七八世纪佛经音义反映的声母系统极为一致。这可能是向我们透露了一个重要......
高本汉建立的音韵研究范式其显著特征之一就是整个研究过程都是在等韵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在等韵的框架内研究《切韵》具有很强的......
《切韵》是前有所承的。通过《切韵》韵目小注,我们可以推测五家韵书分韵之异同。根据五家韵书的分韵情况,可以透视陆法言定韵时的......
从壮语老借词、汉越语、平话和粤语的十三项语音特征的平行比较,显示了前三种语种在语音上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并都与粤语(指以广州话......
许敬宗奏请《切韵》窄韵“合而用之”,一直被认为是出于科举考试规范用韵的需要。但史料比勘与初唐诗文用韵的统计分析表明:许敬宗对......
编辑选题决定书刊的长远价值.从隋朝陆法言编辑<切韵>、五代时期赵崇祚编辑<花间集>、南宋袁枢编辑<通鉴纪事本末>等中国古代编辑......
洛阳出土晚唐刘干墓志记载了志主的家世生平、科第宦历及其著述等情况。刘干曾于大中年间修订《切韵》12卷及《通纂》、《通例》共......
对于《切韵》唇音字的开合口问题,学界一派主张不分开合、一派主张分开合。本文通过对《切韵》唇音字开合口问题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就......
《切韵》是南北朝韵书的集大成者,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韵书。文章试从规范语言学角度探讨《切韵》语音性质。从背景因素、规范意识、......
本文分三阶段全面总结了《切韵》系韵书重纽研究概况.指出众多汉语音韵学家在二方面已达成共识:(1)重纽读音有别.区别在于介音不同;(2)......
《切韵》音系是一个综合古今、折衷南北的复杂音系,但它不是人为拼凑出来的。《切韵》音系一方面有其现实的语音基础,另一方面又是......
"庚韵系庄组声母字",是汉语语音史研究中无法回避且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迄今为止,只有少数学者对此作出阐析和研究,笔者有意对前贤......
<正> 我国在魏晋时代就已有韵书出现。韵书是把同调、同韵、同声的字按部编排在一起,用反切注明读音、用简短的文字解释意义的一种......
本文的研究材料采自《唐代墓志汇编》一书所收集的唐代墓志铭。此书由周绍良先生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出版。该书收集了洛阳郊山等......
本文是对《文选》李善注的音切所作的声类考订。由于李善注《文选》的年代距《切韵》刊行之时不过七十年,因而是研究《切韵》和初......
南北朝至《切韵》时期元、魂、痕韵同用,而其他时期除了受韵书限制之外则是元仙合韵,这个语音变化现象并非由于语言的自然发展,而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