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历史叙事相关论文
建国后“十七年”是“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繁荣期,这一阶段所产生的一大批“革命历史叙事”创作,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沉淀已成为中国当......
“政治文化”作为介于“政治”与“文化”之间的元素,有效地植入整个“十七年”文学,是“政治”与“十七年”关系在实践方面的具体......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告别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浪潮,但这并不意味着革命的彻底终结。革命仍以叙事等方式积极参与到当代生活之......
孙犁的长篇小说《风云初记》是一部革命历史小说,一定程度上受到流行的宏大叙事的影响,但是,整部小说的叙事和结构稍显散漫、局促,......
历史进化观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起点。从清末政治小说一直到八十年代初,占主流的都是进化论叙事。然而,先锋派和新历史小说却不再......
革命历史叙事作为当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一直以来都为研究者所关注。近年来学界在革命历史叙事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的理论突破......
在政治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下,新时期初期人道主义革命历史叙事的时间构置呼应着主流政治话语,文本内部呈现出多重话语并置与交锋的驳杂......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叛徒形象以及围绕叛徒形象的处理与刻画而引发的一系列相关话题,折射出的正是中国当代文学在特定时期的文学书写......
《革命历史叙事的生成与建构(1949-1966)》一书以在"新历史观"作用之下的"十七年""革命历史叙事"为研究对象,从"历史"和"文学"两个方面的文本实......
“新中国”是既不同于包括中华民国在内的“旧中国”,也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具有现代性的“新......
在建国后“十七年”(1949—1966)的文学创作中,革命历史小说占据着绝对的创作优势。这些小说为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历史进行......
<正>"‘个人’或者说个人忍负的‘普遍人性’是薛忆沩全部作品的共同主题,不管具体的背景是被乔装成爱情还是死亡、现在还是过去、......
一红色叙事在中国当代文艺创作中一直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以文本化的方式不断地建构着有关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斗争的......
二十世纪,中国的战争史为作家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创作资源,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中国作家从未停止对这一段战争岁月的思考与记叙。......
十七年“革命历史叙事”是指在十七年期间创作的,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历史为题材的革命历史小说及其衍生产品(包括连环画......
作为“十七年”集体实验范本之一的《红旗谱》,在革命意识形态的指挥棒下,呈现的是一种革命历史化的叙事模式:革命的浪漫激情在历......
在1990年代以来的革命历史叙事文本中,阶级对立的观念被淡化,英雄人物的刻画也变得灵活多样,英雄人物革命理想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在作......
十七年“革命历史叙事”,充满着对革命浪漫主义精神、英雄主义行为和乐观主义情怀的集中抒写,这种抒写背后所折射出的正是“浪漫性......
由于受到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建国后至“文革”前这十七年的中国文学创作普遍呈现出单一模式化的形态。长期依附于成人文学的......
1990年以来,一批女作家以边缘的姿态对革命历史进行了重新书写,她们通过凸显女性生活来淡化革命,在对女性创伤记忆的揭示中反思革......
革命历史通过亲历者口述记录与工农兵作家书写等形式,试图形成强有力的“主流叙事”的建构。革命历史叙事在20世纪40年代的解放区已......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对革命历史的书写逐渐突破了十七年模式,从单一的意识形态叙述转向更为多元复杂的革命叙述。通过对革命文化的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