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体系相关论文
比较音乐学的基本理念奠定了中国民族音乐学学科发展的基础。至今,比较音乐学由最初的学科属性逐渐转化为一种研究方法,并成功实现了......
音乐理论家、音乐翻译家罗传开的译文、译介、著述涉及学科与研究范围包括民族音乐学、东方音乐、乐器学、音乐形态、作品分析等诸......
阿尔弗雷德·施尼特克(Alfred schnittke[Shnitke]1934-1998)是当代最著名的俄罗斯作曲家之一.他曾受12音体系作曲家及施托克豪森......
20世纪60年代开始,新音乐的发展变得更加“包罗万象”.简约主义过于精炼化处理的自然音体系,调性语汇的广泛使用,对共同实践风格、......
【正】 所谓音乐社会学,简而言之,就是研究音乐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日本音乐社会学家吉崎道夫认为:“音乐和我们的社会生活之......
【正】 刘源同志作曲的吕剧《金嫂》音乐的构成,无论从主题、乐思、风格、结构等方面来看,不难发现它所保留的不仅仅是戏曲音乐的......
20世纪50年代学术界批评比较音乐学及柏林学派的局限性,比较研究遭到非难和回避,致使很多人认为比较音乐学是过时了的东西。但实际......
视唱教学中,练唱调式变音是不可避免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从自然音体系向半音体系的转变过程中,若能加入具有“练习曲”意义的中间环......
音分标记法是适应于十二半音乐学体系的定量标记法,它并非可通用于各种音体系的定量描述与分析。所谓定量标记,在数理逻辑上应当与......
乐学与律学关系中的一个疑问──以五度相生原理为例蒲亨建引言关于乐、律学的关系问题,是一个似乎已经解决却又始终令人困惑的问题......
本文试图透过音体系的角度,把握中西音乐的不同之处。将中西音体系的音名、音阶、调名法、乐调系统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中西音乐......
<正>从目前国内大多数民族音乐学家对《论诸民族的音阶》引用的现状来看,几乎都是引自转译本,鲜见有直接引自英文。更少见对于埃氏......
本文对百年来佳美兰乐器测音研究的历史做了一番梳理,对相关的主要论著进行了客观的分析与评价。主要包括埃利斯的测音研究、霍恩......
哈恰图良旋律节奏的写作技法与基本特征夏中汤众所皆知,哈恰图良作品取得世界第一流的成果,除了别树一帜的和声技法之外,具有独创性的......
文章以音体系为切入点,引申出“1T+3S”的四要素,并论证了各民族的音阶是音体系的核心。提出了“拓展五声、三式并存”以及“多彩......
音体系是各国、各民族音乐不同于其他国家、其他民族音乐的最直观、最显性的表征。近代以来我国与西方音乐文化已有广泛而又深入的......
在 2 0世纪西方音乐理论中 ,“调性”似乎是音乐构成的唯一基础。因此 ,在传统意义上的调性被否定后 ,立即又冒出一批新的调性 :“......
从形态学的角度考察中西音体系的内在构成原理可发现:中西音体系对该原理有不同应用法则,与各自音乐实践有对应关系,因而中西音体......
论五度相生“均”、“调”关系的弹性机制─—一个与中、西调式相关的理论探讨蒲亨建引言五度相生原理作为音体系生成与结构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