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律相关论文
中华雅乐 经修葺一新后,于2004年8月被辟为古代皇家音乐史馆的天坛神乐署向中外游客开放了。主展厅在环列的连檐通脊廊房的北边......
2018年5月30日-7月1日,中国科技馆与朱载堉纪念馆联合举办了朱载堉科学艺术成就展通过展板、展品、教育活动、专家讲座、签名赠书、......
王兰生(1679-1737),字振生,一字信芳,号坦斋,直隶交河(今沧县大褚村乡王芦庄)人,清音韵、乐律学家,官至内阁学士、刑部侍郎兼礼部侍郎。一生......
一、走下坡路的晚明社会政治、经济 (一)充满积弊的社会政治 朱载堉在嘉靖时代(1536—1566)生活了31年,这恰是明末政治积弊的开始。“大礼仪......
东亚乐律学第二次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2月5日至9日在武汉音乐学院召开。东亚乐律学学术研讨会是由韩国国乐学会发起的立志研讨交流......
翻开中国、印度、阿拉伯或欧洲的音乐历史典籍,我们发现乐律学在其中占据了很大的篇幅;从赫尔姆霍尔茨的《音感觉论》到王光祈的《东......
古典音乐对于音乐史的发展起着重要影响,历史时期创造音乐文化的累累成果不容忽视.本文围绕对古代音乐全新探讨的基础上,对其发展......
影响频率的因素有很多,如:弦长,有效管长,温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对频率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管乐器.本文分析了温度如何对管乐器频率......
隋唐时期西域音乐文化名噪一时,这一时期的音乐研究因史料相对丰富而颇有成果.其研究主要聚焦于乐人、乐器、乐部、乐曲、乐律、乐......
由二百一十卷组成的《元史》,是一部重要的史书。本文从《元史》中与宫廷音乐有关的五个课题,即乐服、乐舞、乐器、乐律及杂剧进行......
歌唱是语言与音乐相融合的艺术,是表现思想感情的一种形式.作为优秀歌手,对歌词和乐律要有深刻了解.怎样将绚丽的语言艺术表现力充......
在音乐史上,乐律的发展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当时的科技水平,明时朱载堉创制了十二平均律,说明在乐律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仍处于世......
观看金颂和的绘画作品,就是用视觉来欣赏音乐旋律,每一幅乐律画都可以在观画者心中感应为一首乐曲,这是因为他调动了每个人都具有的潜......
《乐通》是朝鲜正祖十五年(1791)编纂的乐书,正祖时期的另一本著作《诗乐和声》,则是在正祖四年(1780)由徐命膺受了王命而编撰的。......
曾侯乙编钟铭文的文献整理,理论依据来自古琴"琴五调"的律制内容,并以此解释了全部钟铭的律学内涵。在对"琴律"的认识上,从20世纪4......
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律动教学进行探究和实践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就谈谈小学低年级音乐律动教学的几点策略: 一、依据儿童的......
中国古代乐器、乐律的制作大多都有神奇的来历。如乐律被认为是伶伦模仿凤凰的呜叫而作: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听凤皇之呜,以别十......
古人相信不良乐律会使人体罹患疾病。《论衡·纪妖篇》载师旷鼓琴的故事就表达了这一观念,谓:“师旷不得已而鼓之。一奏之,有云从西北......
魏晋南北朝以降,西域音乐进入中原,"琵琶及当路,琴瑟殆绝音",雅乐崩毁、钟磬息音,"新声奇变"的胡乐广受赏爱,造就了隋唐音乐的繁华......
福建南音“多重大三度并置”“宫唱而商和”的音调旋法结构从乐律学给予了阐释和题解:南音四个管门(调门)音律以及管门间的无障碍......
周初年整合的"六代乐舞"和"六舞"一样,见载于《周礼》,它们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但做专门研究的却是很少。有些通论......
作为晋文化传统的产物和骄子,安清翘不仅在科学(数学、天文和音乐)上卓有造诣,多发前人所未发,而且在哲学思想和方法论上也敢于创......
摘要:“工尺七调”是明清以来传统音乐中用以表示调高标准的七均,在我国传统乐学的宫调部分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杨荫浏先生认为用筒......
《管子》一书中音乐史料颇丰,今人研究也不少。从目前对《管子》书中音乐史料的研究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依据《地员篇》所......
作为理学家的朱熹精通音乐,《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中存在大量的论乐文字,这些论乐文字散见于文集中的各种信件、序文、杂著,既有......
该文从琴弦长度相同、全弦空悬的琴律产生基础和汉字变异特点推论琴曲《碣石调·幽兰》谱的大概抄谱时间,从古琴弦上两种音律结构(......
本文试从音乐史学中律学、乐学、乐器学与乐种学四个研究领域,以具体案例对20世纪我国著名音乐学家杨荫浏先生音乐史学研究中的实......
乐官与史官同源,中国古代的律学是历律学而不是单纯的乐律学。后世文献所载"以律正历"、"以律协历"之传说,乃中华农耕文明发源期之......
本文对百年来佳美兰乐器测音研究的历史做了一番梳理,对相关的主要论著进行了客观的分析与评价。主要包括埃利斯的测音研究、霍恩......
中国民间音乐的律制问题,一直是乐律学界争论的话题。作者通过长期的音乐实践发现,我国民间音乐中的3(mi)、6(la)、7(si)等级音并......
毛奇龄对于音乐的研究主要在礼乐、乐律、诗乐等方面得以体现。毛奇龄将清初音乐学界关于礼乐、乐律等问题一一细数。以“乐者人声......
曾侯乙钟磬的出土震惊了世界:史无前例的大型架悬、繁复精密的乐律铭文、一钟双音的精巧设计等,反映出先秦音乐文化的繁荣。先秦时......
"律吕式键盘"是东西方文明交汇融合的产物。从古代的"朴素趋匀"到朱载土育的《新法密律》,既是乐律趋匀认知结构从感性到理性的飞......
雅乐作为古人用来沟通天人的重要媒介,在历代都有其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地位,而乐律、乐调、乐曲、歌辞作为雅乐的核心构成要素,在各......
清代是非汉族统治的封建王朝,清初汉族文人唯一的精神坚守就是儒家精神思想。所以,这个时代诞生了许多经学大家。王夫之、毛奇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