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色音响相关论文
20世纪7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的春风拂煦着大地,中国民族音乐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发展,其中《滇西土风三首》作为广受欢迎的作品......
贾达群的作品《吟》(1990—1994)是其室内乐代表作之一。该作品技术精湛,富有吸引力,在音色音响、音势、结构布局、音高材料的组合及发......
本论文是对韩国作曲家陈银淑(Unsuk Chin)于2009年创作并于2012年修改完善的最终版本作品《Gougalōn》(Scenes from a Street Theate......
当代俄裔德籍作曲家索菲亚·古拜杜丽娜(1931-)是二十世纪先锋派中最具影响力和备受关注的作曲家之一。她的音乐语言充满着富有深刻......
自20世纪以来,中国民族管弦乐艺术经历了一个从诞生、发展、到逐步迈向成熟的过程。其中包括了:从表演形式上,由民间团体走向专业......
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理论家及教育家杨立青先生的中晚期作品——中胡与交响乐队《荒漠暮色》以其精细巧妙的音响构建、新颖别致的......
"惊蛰"蕴含的生命生发历程为现代交响曲发展提供了空间,《惊蛰》从生命懵懂之初中萌发灵感,设计出十二音列的奇异而个性独特鲜明的......
在20世纪新音乐的创作实践中,虽然各种技术迥然各异、各种体系错综纷繁,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来看,对新的音色音响效果的探寻可以说是......
文章以杨立青大提琴协奏曲《木卡姆印象》为研究对象,以此来阐述作曲家是如何以特定的民族音乐语言与风格为基础,对作品的旋律主题......
钢琴演奏是一个高度系统的艺术活动,包括技术训练、识谱、把握作品风格等环节,在这些环节的训练中情感与理智缺一不可。本文从乐曲内......
奥利维尔·梅西安(Olivier Messiaen,1908-1992)是上世纪知名作曲家,同时也是音乐理论界中的代表人物,他的音乐语言与作曲技法都具......
本文致力于研究中国当代作曲家贾国平室内乐《天际风声》中节奏形态与其音色音响组织的构建过程、音响符号的塑造,厘清贾国平在其......
陈其钢先生是活跃在世界音乐舞台极有声望以及影响力的当代中国作曲家。本文将以他的近期作品——为管乐队而创作的变奏曲《乱弹》......
每一个领域的完善与发展都离不开探索和创新,在20世纪以来的音乐创作中,音色思维成为重要的革新手法之一。杨立青先生在《管弦乐配......
陈其钢的管弦乐组曲《五行》将音色-音响作为结构力作用的创作思维,使得音色脱离了早期传统音乐中的依附地位,而以具有支配性的独......
细川俊夫(Toshio Hosokawa)生于1955年,现任日本国立音乐大学教授、东京交响乐团驻团作曲、东京艺术大学客座教授。是具有国际影响......
钢琴四手联弹《山歌与号子》是当代作曲家杨立青先生在德国汉诺威音乐学院学习期间所创作的数部探索性音乐作品中的一部。这部在现......
《大提琴协奏曲》创作于1966年,是利盖蒂在创作成熟时期的一部重要管弦乐作品,风格独特、个性鲜明。本文试图从配器的角度来分析这......
陈怡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了深远的国际影响力,作品频繁获奖、委约,是华裔女作曲家的扛鼎人物。本文以既有成果为基础,结合其乐谱与音......
通过分析《唤凤》唢呐协奏曲中的唢呐演奏效果,分别从C调高音唢呐、大G调中音唢呐、D调高音唢呐、东北大D调传统低音唢呐这四个方......
《土·皮赋》从中国远古文明中寻找音乐素材,以附丽于远古文明的"土""皮"材料为表现"乐器",通过结构布局、音响开发、技法探索等多......
王建民创作的古筝曲是中国民族器乐现代化探索进程中产生的致力于富有传统音韵的新乐新语,它是对中国传统音乐手法中曲调旋法、结......
以动机的可变多态空间为依托,民族管弦乐小品《舞之光影》在主题音乐形象塑造与发展上以其多侧面、立体的艺术形态给人留下深刻印......
音乐分析正在向着高度哲理化(宏观)和高度技术化(微观)的两极不断发展和延伸,其中音乐频谱分析是传统音乐分析的继承和延续,是音乐......
论文以本人的管弦乐作品《点·线·谜》为研究对象,通过三个章节对作品的创作手法进行分析。一、作品的总体布局,包括作品的整体结......
本文以郭文景作曲的打击乐室内乐《炫》为研究对象,主要从音色音响的角度出发,探究作者如何通过“极限意识”的思维方式来进行创作......
室内乐作品《花夜》是四川音乐学院教授杨晓忠先生在2001年创作的。获文化部第十一届全国音乐作品(合唱、室内乐)评奖室内乐作品作......
20世纪80年代开始,受西方现代音乐思潮的影响,传统音乐中的调性、功能和声、旋律等因素逐渐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夸张、冲突、不协调的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