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高结构相关论文
《荒漠暮色》是杨立青于1998年为中胡与交响乐队而作的一部交响音诗,这是他以民族独奏乐器与交响乐队相结合的,众多的协奏曲体裁形......
汪立三先生创作的《小奏鸣曲》,是中国钢琴作品创作中较早、较成功的一首《小奏鸣曲》,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本文对该作品的和声手......
《道极》(1985)是谭盾确立个人音乐语言风格的作品,文章通过紧扣乐谱与音响文本的音乐分析,阐述其独特的作曲技术构成与个性化音乐......
2015年作曲家常平在国家大剧院举办了一场以“东方水墨”为主题的专场音乐会,得到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并被纳入......
约瑟夫·施万特纳(Joseph Schwantner1943-),美国作曲家、教育家,其作品具有强烈的戏剧性、隐含的哲理性、色彩斑斓的管弦乐色调。作......
本文以安东·韦伯恩(Anton Webern,1883-1945)的 Op.3《5首选自的歌曲》(5 Lieder aus der siebente Ring)(根据斯蒂芬·格奥尔格诗集《......
本文通过对中胡与乐队作品《荒漠暮色》的音乐本体研究,探究其配器风格、曲式结构、音高结构以及和声特点。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
沃尔特·辟斯顿(Walter Piston,1894—1976)在20世纪美国学院派作曲家中享有极高声誉.他的创作继承了巴赫的传统,延续了鲁赛尔、勃......
乔治·里盖蒂(1923-2006),奥地利籍作曲家,是二十世纪备受追捧、影响最深的当代作曲家之一.本文以第二册四首《钢琴练习曲》为研究......
通过对上文《里盖蒂四首音高结构研究(上)》运用“中心成分”譹訛技术分析理论进行分析,找出了第二册四首钢琴练习曲全曲发展的基......
本文针对徐振民的民歌主题随想曲《小路》进行音高材料的综合性分析研究。文章的前两个部分分别从调式材料和音高材料方面进行分析......
《双磬》是姚恒璐教授2004年创作的一首双钢琴作品,作品采用了音程思维的创作思路,主题动机以主要的音程结构作为乐曲发展的核心材......
音乐句法加工研究常用作实验刺激的音乐材料可分为纯和弦序列、单旋律片段、纯节奏序列和现成作品片段四类,通过剖析有关设计理路,......
《荒漠暮色》在音色上的追求与新的音响理念主要体现在对不协和音响的使用和对新音色的探索。乐队采用非常规编制,大量的新音色、......
<正> 音高——音乐的首要参数,许多世纪以来,在数十代作曲家手中,以不同的组织形式构成了人类音乐宝库中众多风格的不朽篇章。数百......
<正>一、《五行》音乐综述《五行》(1999)。这首包含五首小品的交响乐曲,每段虽都只有两分钟,但写得实在精彩。它技术精湛,形式精......
杜蒂耶是20世纪后半叶法国当代音乐的标志性人物。该文以作曲家晚年创作的三部乐队作品为例来进行剖析,从以下四个方面归纳其晚期......
<正>在最近对20世纪早期音乐的研究中,涉及到音高结构的分析文献,越来越清楚地呈现出两种思维倾向,正如艾略特·安托科列茨(Elliott......
约瑟夫·施万特纳(Joseph Schwantner1943-),美国作曲家、教育家,其作品具有强烈的戏剧性、隐含的哲理性、色彩斑斓的管弦乐色调。作......
本文选择施尼特凯《第二小提琴奏鸣曲》为研究对象,从音高结构特点入手,通过对作品基本结构成分、基本结构成分与派生体的相互关系......
期刊
<正>《后调性理论导论》(Introduction to Post-Tonal Theory),〔美〕约瑟夫·内·斯特劳斯(Joseph N.Straus)著/皮尔森教育出版社......
本论文通过对[芬]凯娅·萨利亚霍管弦乐作品《猎户座》、《光之印记》和《睡莲映像》进行研究,力图从客观角度揭示其音高、音响的......
本文认为 ,音高结构并不仅仅是一种形式现象 ,它同时也反映了思想和观念的动向。本文仅限于对西方音乐音高结构历史演化本身的概要......
本文以威伯恩《五首管弦乐曲》Op.10No.2乐谱为分析"文本",以音高、音色等音乐元素为分析口径,以文字说明与图表诠释相结合的方式......
<正>二、作品音高材料的分析音高材料(Pitch Material)是近现代和声中的一个概念。就传统和声而言,音高材料是指和弦的组织成分,主......
音乐历史上存在同一作曲家在不同时期创作风格的完全转变,如斯特拉文斯基的"新原始主义"、"新古典主义"和"序列音乐",勋伯格的"晚......
亚洲地区的人口占据了世界人口总数的半数以上,包括数百个民族,使用着不同的语言,从而导致了亚洲音乐多样性的特征。亚洲音乐文化......
<正>在"唱名法之争"(1)一讲中,我们提到了"绝对音感"的概念。非常凑巧的是,笔者最近在微信朋友圈里也见到有人转发有关绝对音感的视......
<正> (一) 这一次介绍权吉浩的钢琴组曲《长短的组合》。 介绍之前“顺路”从“技术”的角度说说一直想说说的有关现代音乐的“总......
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中国作曲家音乐创作中的和声语言开始摆脱共性写法的桎梏,开创了探索和声(音高结构)个性写法的百家争鸣的局面。......
<正>1现代音乐需要"好点子"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回忆他在美国留学时说:"在这里,拔尖的人才很多,我得和他们竞赛……迈小步,那不行,你......
格什温的钢琴作品《钢琴前奏曲》创作于1926年,共有三首。本文通过对其中第一首乐曲的曲式结构及音高结构等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力......
用本文以周龙室内乐作品《幽兰Secluded Orchid》为研究对象,从结构框架、音高结构手法、对原古曲音色之模仿手法以及音乐创作与传......
20世纪是多样性写作纷繁汇聚的时代,其中风格的异彩、技术的多样、思想的兼容、观念的特行逐渐形成了一种开放式的艺术景观与时代......
文章以艾夫斯的管弦乐曲《未被回答的问题》中的音高为研究对象 ,采用阿伦·福特的音级集合理论进行分析 ,以求揭示作品的标题构思......
《减五度》是匈牙利作曲家贝拉·巴托克的钢琴曲集《小宇宙》中的第101首钢琴作品,巴托克的钢琴曲集《小宇宙》包含了二十世纪上半......
沃尔特·辟斯顿(Walter Piston,1894-1976)在20世纪美国学院派作曲家中享有极高声誉。他的创作继承了巴赫的传统,延续了鲁赛尔......
期刊
<正>笔者在《肖斯塔科维奇后期创作中的核心集合以及其对音高结构的辐射控制》一文中,述及肖斯塔科维奇在后期创作中,选择核心集合......
维托尔德·卢托斯拉夫斯基(Witold Lutoslawski.1913-1994)是二十世纪国际乐坛上极具影响的杰出的波兰作曲家,是所谓“波兰学派”......
二十世纪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音乐写作时代,其中风格与技术的繁复、思想及观念的兼容逐渐构成一种“开放式”的艺术时代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