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摄相关论文
“内外转”是汉语早期韵图的重要分析范畴,对其含义的解释历来纷纭不一。本文以罗常培先生(1933)的主要元音高低说为依据,论证了内......
一、引言 黄侃(1886-1935)是音韵学大师,对音韵学有诸多贡献,目前对黄侃音韵学成就的探讨基本上只限于他对上古音研究的成果,尚少......
(1)静态腭位的分析显示,常熟吴语的见系细音字声母从发音部位来看是个舌叶音[t∫-]组。(2)通过语音实验和社会语言学的分析,本文指......
中古知庄章三组声母在河北方言中的读音十分复杂,如果从音类着眼,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二分型;合一型;自由变读型。而且各类型内部还......
本文根据吴语太湖片近六十个方言点的材料,全面考察中古曾、梗两摄在该片方言中的读音。文章从等次、韵尾等角度说明了曾梗摄文白......
敦煌珍贵的复原石窟、壁画、彩塑,来自南方、北方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70多家文博單位的200余件精品文物……2016年底,作为南丝路起......
通过对日语汉字音读和汉语中古音进行比较,发现日语汉字音读与汉语中古音有强烈的对应关系。其中“声假名”和中古音声母的对应比较......
<正> 我国在魏晋时代就已有韵书出现。韵书是把同调、同韵、同声的字按部编排在一起,用反切注明读音、用简短的文字解释意义的一种......
论文以临桂两江平话和四塘平话为例,考察这一地区出现的由于韵摄不同而引起的入声声调分化现象。导致这种音韵变化的条件可能有三......
李煜(937—978),南唐亡国之君,文学成就显著,诗词文均有一定造诣,但作品大多遗失,难以考证。基于《广韵》的韵部考察其16首诗、32......
一些学者认为吴语和湘语在果、假、遇、蟹、流等摄中存在元音高化链移的演变共性。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了重新探讨后认为,吴语和湘......
词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与诗歌、小说、散文并列的文学形式,虽然隋唐时期就已经产生,但从未动摇诗歌的统治地位。对于词各方面的研究,则一......
文章主要讨论敦煌文学所见山西方言的语音现象,包括深臻曾梗通五摄同韵、宕摄唐韵失落鼻韵尾后与果摄同韵、清青韵失落鼻韵尾后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