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夺淮相关论文
明代黄河夺淮,淮安府首当其冲,宋代出海口北沙淤积成陆,作为盐场的庙湾承担起出海口的角色,并兼具海防功能,以镇建城.沿至清代,庙......
看过秀美的千年灵渠,再来看我国现代治淮建设史上最大的单项工程、2006年度“鲁班奖”获得者--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走在淮河入海......
自南向北,运河沟通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而其与黄河、淮河交会处,即江苏徐邳运口和淮安清口的枢纽工程在明......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
淮河流域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冷暖气候活动频繁,天气系统复杂多变,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流域内平原广阔,人口密集,人口密度是全国平均......
江苏地处淮河流域下游,境内淮河流域面积6.53万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积的24.46%,占全省面积的63.65%,是淮河入江入海的“洪水走廊”。从黄河......
洪泽湖大堤始建于东汉时期,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它从名不见经传的土堤逐步演变成举世闻名的流域性防洪大堤,其延伸、增高、培厚和......
根据淮河近千年演变记录、近百年实测的河床演变资料以及治淮的经验教训,论述黄河夺淮使淮河中下游发生本质性变化,加重了洪涝灾害和......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复杂的气候条件和历史上黄河长期夺淮,造成了流域洪、涝、旱灾害频繁。据历史文献记载,公元前252年......
历史上淮河中游两侧的一系列湖泊洼地一直是淮河上中游洪水滞蓄回旋的区域。受黄河夺淮影响,淮河下游河床淤积抬高,失去了人海口,改经......
一、基本情况中运河贯穿邳州市全境,历史上为南北漕运通道,自黄河夺淮以后,泗水淤废,汇成南阳、微山等四湖。中运河现成为南四湖地......
明清时期,漕运成为国家经济命脉,国家全力维持漕运畅通,而治理黄淮、防止水灾在政略上变成次要之事;地方官及百姓为维持生计,往往......
中国水利:江苏位于淮河流域下游,历史上黄河夺淮造成淮河洪水排泄不畅,江苏既要承接淮河干流洪水,又要给沂沭泗洪水以出路。请您谈谈治......
宋代以前,淮河流域因富庶繁华而闻名,而公元二十世纪发生的“黄河夺淮”留下淮河中游梗阻、洪泽湖阻水、入海通道不畅三大恶果,淮河因......
历史上,黄河曾多次夺淮,导致苏北海岸线的巨大变化,对两淮盐业开发产生了深远影响。公元1128年以前,黄河尚未大规模夺淮,海岸稳定,......
<正>邹逸麟曾经指出:"要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就必须首先了解黄河流域的历史,而要了解黄河流域的历史,自然也就离不开黄河的历史"。......
<正>一、淮河水灾害的自然原因1、气象水文淮河流域地处长江与黄河之间,春冬干旱少雨,夏秋闷热,处于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区,淮河以北......
古老的淮河流域,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曾有"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美誉,但自1194年黄河夺淮入海,这一切都变了,水旱灾害......
淮水汤汤,孕育了两岸淮河文明,淮南市是特大资源型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其独特的山水地貌和城市格局蕴含着壮美的地域精神和地域文......
本文着重探讨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和苏北区党委(1953年前)、中共江苏省委(1953年后)和江苏省水利厅,关于治理淮河、沂沭泗水系的......
历史上苏北人民长期不能摆脱天灾和人祸这两种灾难带来的苦厄命运,有兵燹之灾以及一系列的自然灾害,诸如水灾、旱灾、蝗灾等等。其......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淮河是黄河与长江之间最大的一条自然河。它发源于河南的桐柏山,经河南、安徽、江苏至涟水云梯关(现属响水县)人海,全长约1000公......
自宋、金以来的黄河改道、夺淮夺泗,造成淮河水系发生重大变迁,对苏北地区的水环境也造成了重大影响体现,并主要体现在河流环境和......
里下河地区是苏北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新世以来 ,本区古地理环境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据作者研究 ,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早全新世......
元朝前期和中期曾进行过几次大规模的治黄工程。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十月,黄河在开封、样符、陈留、杞、大康、通许、鄢陵、扶......
【正】 在淮河、海河规划治理和南水北调等工作中接触到京杭大运河部分资料和黄河与大运河和淮河、海河的关系。从黄河的变迁和大......
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和史料考证,叙述了南宋时代黄河夺淮(1128)后苏北里下河地区以古射阳湖为中心的平原的演变过程及其河湖格局的变......
在黄河夺淮以前,由古泻湖分裂后留下的大大小小的湖泊如硕项湖等,曾密布于广阔的江苏淮北平原,众多的湖泊之间又有密如蛛网的若干......
<正> 从南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黄河夺淮起至清咸丰五年(1855)黄河北徙的661年中,整个苏北成为承受黄淮两大流域来水的“洪水走廊......
<正> 黄河居我国大河之首。历史时期,黄河南徙夺淮长达700余年,从而导致了苏北海岸线的重大变化,尤以弶港以北受其影响最深。据南......
<正>历史时期的黄河以善决善徙闻名于世。其尾闾入海路线大致可归结为三条。或北道由天津附近入渤海,历时二千四百余年;或中路趋山......
<正> 黄河自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决而南流入淮至清咸丰五年(1855年)北徙,史称“夺淮七百年”。本文仅就黄河夺淮的实质及表现、夺......
水是自然界及人类生活和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河流是水的载体,孕育着人类文明,承载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目前淮河水系存在的“水多......
淮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因黄河夺淮等自然因素以及农业垦殖、战争、政府治黄淮运政策、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化等社会因素共同作用而出......
<正>一.黄河下游河道的历史变迁据史料记载与《黄河志》的统计,历史上,黄河决口泛滥约1500次,其中较大的改道二三十次,重大改道有......
<正> 历史上的黄河夺淮导致了苏北地理环境的逆变,引起了多方面的负面影响。苏北地区的耕作制度的逆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