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运相关论文
从整体上看,宋代交通重心先是东移,继而南移,并形成以京城为中心、连接边防重地的物资运输网络,以及偏重海上的对外交通形势,是国际政治......
在北宋时期的都城东京以四条水道连接南北漕运网络,其中汴河漕运为之最重,以粮食运输为主,水道开阔,穿行顺利。北宋时期的漕运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洛阳地区的漕运发展时断时续。从洛阳漕运发展状况着眼,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可划分为三个具体时期,即魏晋时期、十六......
丘濬以其“察其几微以成天下之务”的敏锐眼光及丰富的地理知识,总结了中国东南漕运从春秋至明代前期对国计民生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漕运史研究是大运河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方面。自进入21世纪以来,学界关于漕运史的研究成果丰硕。这些论著围绕我国各个历史时期大......
清顺治四年(1647),北京城共65.9万人,其中八旗近40万,加上奴仆共48万,到光绪年间,满汉内外城分治界限虽已模糊,但内城人口67万人中,汉人只有......
公元618年4月,51岁的隋炀帝杨广,在江都迎来了他的末日,一颗曾经顾影自怜的头颅,从此再也没有了生机。关于他的一生,后世贬斥的已经太多......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天然元素。运河,则是我们借水而建的人工通道。一条运河沉淀了过往岁月的诸多痕迹,也串联起古今中外的文化往来。......
通州博物馆外景。清代康熙青花大盘。普施亮青釉,纯净肥润,腹部内外各绘6 枝折枝牡丹,两两相对,造型开阔厚重,釉色温雅,纹饰丰富,颇具康熙......
大运河在冷落中流过十九世纪的后半叶,它目睹了那几十年中一个古老民族的屈辱和痛苦,也见识了一些崭新事物在它的身边次第崛起。 ......
晚清民族英雄关天培,45岁那年,曾有过一段“敢为天下先”的“漕粮海运”督押粮船经历。他的这段经历,又同清朝中晚期朝野上下漕粮河运......
摘 要 地域型政区是“城乡合治”为特征的政区类型。明清時期,天津的地域型政区发展很快,天津道整饬副使、天津巡抚和天津州的设置是......
渗透到灵魂深处的孤独,从来是最有力量的诗。 在一个意兴阑珊的下午,诗人李商隐来到长安城最高点乐游原,落日融融,城郭巍然。看着这......
摘 要: 文化遗产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并传承下来的自然或社会的遗迹、遗物等,作为历史的产物,必然烙上时代的印记,具有重要的历史、......
自隋炀帝杨广605年下令开凿大运河,到清道光五年(1825)中止漕运,1200多年间,大运河一直是一条造福后人泽被万世的黄金水道。它的主要功......
人如画中,天地合一 时间定格在清乾隆年间的某个寻常天,乘船游览在大运河北京通州段的潞河(即通州至天津一段河道古称)、通惠河,经过......
京杭大运河和万里长城一样,被列为世界最宏伟的四大古代工程之一。它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人工运河,也是中国唯一......
亮马河景观。坝河-亮马河水清岸绿 河道名称一般由当地约定俗成。坝河因河道内建坝而得名,是温榆河支流,为北京市四条主要排水河......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韩静慧继长篇小说《赛罕萨尔河边的女孩》出版并被央视投资拍摄成电影《毡匠和他的女儿》之后,2018年又推出新的長......
明初,白英自幼好学,十分了解汶上的地理水势,做过运河上10余名运河民夫的領班,治水、行船经验非常丰富。洪武年间,当地官府治理京杭大运......
细观古代中国,总有一个很拧巴的事实,那就是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常常“分居”两地,南北天各一方。为了解决这种“相思”之苦,往往需要在......
自古以来,人们便崇尚敬天惜粮、勤俭节约,明清时期对任意浪费、糟蹋粮食的行为便多有惩治。 据《明代史话》载:明朝初期,由于开国皇......
刘晏(716-780年),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菏泽)人。唐代开元初年,玄宗李隆基在泰山封禅,七岁的刘晏进献颂文,其超凡的才华受到皇帝与大臣们......
流经淮安的京杭大运河里运河河段。里运河贯穿淮安老城区,明清时期江淮巨商富贾聚居运河两岸,留下大量园林古迹。图 /IC 如果你没......
淮安大运河夜景。图/李智跃 80岁的余丹红,在运河边住了一辈子。傍晚,运河上的船舶披着霞光往来如梭,而岸上的行人也摩肩接踵,余丹......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2017年6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就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保护好......
19世纪中期太平天国战争前后,清代的漕运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折征折解与采买海运逐渐取代本色河运之经制,成为晚清漕运的主流.这......
从元代开始,由国家主导的漕粮海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和军事运转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所以其后的各朝代也相应地增补和制定了一套套......
在传统社会中,技术的发展方向往往与国家的经济社会体系密切相关.古代中国作为传统的陆地内向型农业社会,以内河航运为主的适用性......
清代漕运兴衰关乎国运,深受统治者的重视.嘉庆年间漕运积弊丛生,朝廷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治理漕运,但效果并不理想.袁飞教授新著《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