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甲基丙二酸血症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来源 :第十二次全国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ke_jl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 acidemia,MMA)是一种较常见的遗传性有机酸代谢疾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于甲基丙二酰辅酶A(methylmalonyI coenzyme A,MMCoA)变位酶(methylmalonyI-CoA mutase,MCM)缺乏或辅酶-5脱氧腺苷钴胺素合成障碍导致MMCoA到琥珀酰辅酶A异构途径中断,体内MMCoA、甲基丙二酰肉碱、甲基丙二酸、丙酸和丙酸肉碱等中间代谢产物蓄积,使患儿出现酸中毒或呼吸窘迫反复发作、生长发育迟缓、智力落后或倒退、嗜睡甚至死亡等一系列临床症状.MMA的病因较为复杂,MMCoA异构过程中所需的不同酶的编码基因发生变异均可导致疾病的发生.MCM缺失型MMA是由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基因MUT(methylmalonyl CoA mutase,MUT)突变导致,定位于6p21.1.本研究旨在观察MMA患者的临床特征,针对不同临床表现的患者进行相应致病基因的突变分析,为该病的基因诊断和遗传学咨询提供依据.方法 两个核心家系被纳入本研究.根据临床表现、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串联质谱分析,VitB 12负荷试验进行MMA的临床诊断并初步分类,经知情同意后采取患者及父母外周血并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及测序技术对MMA家系进行MUT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两个家系的患儿符合MMA的临床诊断,表现为反复呕吐、嗜睡、运动障碍,尿中甲基丙二酸增高,血中丙酰肉碱,丙酰肉碱与乙酰比值升高,且家系1患儿为VitB12无效型,家系2患儿为VitB12有效型.,父母非近期婚配.家系1患儿MUT基因存在一个纯合突变c.323G>A (p.R108H),该突变为错义突变,其父母为近亲结婚,父母均为该突变的杂合携带者,其姐姐也是杂合携带者,表型正常.该突变为已报道的突变.家系2患儿MUT基因存在两个错义杂合突变, 为c.1106G>A(p.R369H)和c.2000A>G (p.H667R),分别导致其编码蛋白第369位氨基酸由精氨酸转变为组氨酸和第667位由组氨酸变成精氨酸.先证者的父亲、母亲均为杂合突变子,其中父亲携带有c.1106G>A(p.R369H)杂合突变,母亲携带有c.2000A>G (p.H667R)杂合突变.c.2000A>G (p.H667R)为国际上尚未报道的碱基改变.结论 MUT基因c.323G>A (p.R108H),c.1106G>A(p.R369H)和c.2000A>G (p.H667R)为导致中国汉族MMA的致病突变,c.2000A>G(p.H667R)为MUT基因的一种新的碱基变异,丰富了MMA致病基因突变数据库.应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和基因分析技术能够有效提高MMA诊断准确性,有利于患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 总结来源于中国的4个家系6名家族性低磷性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FHVDRR)患者的临床和生化特征,研究其发病的分子遗传学基础,明确诊断,指导治疗,了解PHEX、FGF-23和DMP-1基因突变发生情况,提供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方法 收集临床资料,采集4个FHVDRR家系成员及1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血样,提取基因组DNA,根据人类基因组数据库中获取的PHEX基因、FGF-23基因和DMP-1基
Porokeratosis is a group of hereditary disorders of epidermal keratinization, characterized by keratotic lesions with an atrophic centre and prominent peripheral ridge, and a typical histological corn
会议
目的 分析miR-29s在胃癌组织细胞中表达情况及其与胃癌组织病例临床信息的相关性,探讨miR-29s在胃癌组织中的临床意义和价值,进一步初步分析miR-29s在胃癌发生中的表达机制.方法 采用QRT-PCR技术在43对胃癌组织及5株胃癌细胞系(GES,7901,MCG, BGC,AGS)中检测miR-29s的表达水平,统计学分析miRNA表达与胃癌组织病例临床信息的相关性.去甲基化试剂5-Aza
结合中医院校的特点,将实践性思维贯穿于整个医学遗传学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其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目的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简称为HSP或SPG)是一种常见的具有高度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的神经系统遗传病。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寻找导致HSP的致病基因是阐明其发病的分子机制及对其治疗和预防的关键。我们在山东威海文登地区发现一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家系,家系中患者临床症状差异极大。方法 我们利用人类SNP芯片对选取的家系患者进行了全基因组扫描。数
目的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autosomal 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RPKD)是一种相对罕见的遗传病,其发病率约为1/10000~ 1/40000,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一般规律,外显率为100%.与成人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相比,A
目的 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Hailey-Hailey Disease,HHD)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大疱性皮肤病,70%的患者有家族史,多于青春期以后发病.HHD典型的临床特征为皮肤皱褶部位反复出现瘙痒性水疱、糜烂.出汗、摩擦、皮肤感染等外界因素可诱发该病或病情加重.该病是由ATP2C1基因突变所致,ATP2C1基因定位于3q21-24,全长107.46kb,包含28个外显子,编码919
Trophectoderm (TE) biopsy and DNA microarray have become the new technologies for 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 in humans.A previous study comparing the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platforms for DNA
目的 探讨目标序列捕获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单基因遗传病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个无血缘关系的杜氏肌营养不良(DMD)患者、1个肌营养不良疑似患者和1个结节性硬化症(TSC)患者的已知致病基因编码区及剪切位点进行目标序列捕获和高通量测序,测序数据通过高级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可疑致病突变,并对阳性结果进行突变位点验证,分析其临床表型.结果 4个患者均筛选出可疑致病突变,并得到验证,致病突变与其
目的 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以全身多种组织器官出现错构瘤样增生为主要特征.其致病基因为TSC1和TSC2基因,分别编码错构瘤蛋白(hamartin)和马铃薯球蛋白(tuberin).本研究旨在对一中国汉族结节性硬化症家系进行基因突变分析,以明确临床诊断并指导遗传咨询.方法 设计PCR引物,扩增覆盖TSC1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