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与现实的双向渗透:基于网络游戏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互动探讨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游戏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并带动了电子竞技行业、游戏直播行业的火热发展。从过去的“电子鸦片”到当下的“朝阳产业”,公众对网络游戏观念转变的背后值得探讨。
  网络游戏诞生至今,伴随着我国宽带提速和4G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硬件性能的全面提升,网络游戏的搭载平台与制作水平逐渐提高,其对于现实生活的模拟也愈发逼真化和全面化,逐渐为玩家真实地创造出一个虚拟空间,使游戏用户可以更为彻底地精神沉浸。
  然而,空间与行为是一个双向的交互过程:游戏的设计者、生产者和游戏玩家以现实空间为蓝本通过一系列行为从不同层面上构建出逐渐仿真的网络游戏虚拟空间;由于空间对行为的反向作用,玩家在网络虚拟虚拟空间的长期沉浸会不断影响着游戏玩家的人格、心理和行为。与此同时,随着网络游戏产业的迅猛发展,基于现实空间构建而成的网络虚拟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现实,在资本融合、文化软实力竞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论文从列斐伏尔的空间观出发,以网络游戏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互动为切入点,研究其对现实空间的影响,从而探讨网络游戏这一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如何和谐共生,发展共振。论文第一章通过对相关文献和资料的梳理从物理的层面探讨网络游戏虚拟空间的空间实践,分析网络游戏虚拟空间的物理形态构建基础、构建主体及其三大基本特征。第二章对多款代表性网络游戏进行深入研究,在精神的层面上探讨网络游戏虚拟空间的空间表征,分析作为网络游戏虚拟空间内在保障的文化价值是如何从现实空间汲取营养并良好运用的,而后又是如何搭载网络游戏进行文化传播的。论文第三章在整体上对游戏玩家的游戏行为、交互行为进行分析,从生活层面探讨网络游戏虚拟空间作为游戏玩家所使用的再现性空间是如何被动占有和体验的,总结出游戏玩家多向编解码和信息交互的模式及其对网络游戏虚拟空间构建发挥的独特作用。第四章结合当前现实现状和对游戏玩家的深入访谈,分析网络游戏虚拟空间如何反作用于现实空间,探讨网络游戏虚拟空间如何进一步影响玩家的现实行为、心理和人格发展,以致将游戏行为、游戏心理延伸至现实空间。基于上述研究基础,论文于第五章再进一步探讨网络游戏虚拟空间如何发展及其如何与现实空间进行更为和谐的良性互动,以致力于提出若干具有针对性和借鉴意义的网络游戏设计与发展建议。
  网络游戏虚拟空间的构建是多个主体的构建,是基于现实空间的构建,其运行和发展不仅受现实空间的影响,同时也反作用于现实空间,并对拥有双重身份的游戏玩家产生现实影响。理解网络游戏虚拟空间的构建过程和其与现实空间的互动方式及影响,有利于网络游戏产业的良性发展,也能为网络游戏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和谐互动提供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文学中的疾病现象源远流长,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关注。在劳伦斯的12部长篇小说、70多篇中短篇小说中,疾病叙事也表现得非常突出,甚至与他作品中的两性叙事同等重要。在劳伦斯的疾病叙事中,从人的生理、肢体疾病到心理、精神疾病进行了较全面的描写,包括结核病、癌症、肢体瘫痪、抑郁症、阳萎、施虐狂等类型。同时,劳伦斯通过对灵活多变的叙述视角、不同类型的话语形式以及隐喻、象征等艺术手法的运用,对各种疾病类型的人物
学位
特朗普的生态观在一定程度上对国际生态系统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其生态观不利于国际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生态语言学视角对习近平和特朗普的讲话进行国际生态话语分析,首先这是对国际生态话语分析模式的一次有益的实证探索。其次,可以补充和拓宽生态话语分析的研究范围和领域。最后,对环保主题语篇的探究可以唤起人们的生态意识,对人类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语音在语言交流中有着重要作用,因此,语音训练应当作为语言教学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比较英语学习者和母语者的朗读录音,尝试去发现两者在英语超音段特征上的表现差异,从而考察英语习得者在超音段音位习得上发生的较为共性的错误。本研究利用SPPAS软件对句子进行切分;利用Praat软件提取数据,绘制语图;利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计算。本研究的主要发现是:英语习得者在超音段特征各个层面的习得上都有较
学位
本研究以大连海事大学170名博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学习者学习前的学习动机、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学习行为以及应用到的学习策略、学习后的学习态度综合分析慕课教学模式;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该慕课的优势、劣势、机会、挑战进行态势分析,为“双一流”背景下博士研究生的慕课课程建设提供参考性意见。  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者选择慕课学习的动机强烈。涉及学习动机分为内在目标导向,外在目标导
本研究以埃斯卡皮(Escarpit R.)的创造性叛逆理论为框架,选取《射雕英雄传》安娜·霍姆伍德(Holmwood A.)的英译本为个案,采用描写翻译研究范式,以定性的研究方法,从创造性叛逆的具体表现——个性化翻译和节译两个方面对译者主体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实例分析,结合影响译者的因素,进一步探索了译者翻译策略的选取以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创造性叛逆和忠实的考量,旨在从创造性叛逆角度探究译者主体性在
学位
同义是普遍且复杂的语言现象,同义词的准确使用对于有效沟通至关重要。鉴于英语近义形容词间语义和句法的差异研究比较匮乏,本文选取一组英语近义形容词“Suitable,Proper,Appropriate”,基于美国当代语料库中的学术子语料库(Academic Sub-Corpus)和中国英语学习者笔语语料库(WECCL),聚焦该组近义形容词的使用特征、内部语义结构及句法结构,研究其英语本族语者和中国英
学位
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女性作家,赛珍珠对中国传统女性命运的关注尤其值得研究。本论文以福柯的身体政治理论为框架,以赛珍珠《群芳亭》中的女性人物吴太太的自我成长为研究内容,通过父权对女性的规训、女性的反抗和女性意识的成长与升华三个方面来剖析她从封建男权的附庸蜕变为具有自由和独立精神的女性的过程,展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建构始于对身体规训的抗争和对身体自由的追求。  男权对女性的身体和精神的
学位
翻译美学为深入了解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审美活动提供了理论视角。译者作为审美主体在阅读原文中理解欣赏原文的审美构成,继而在译文中再现原文的美。然而在译文中展现原文的审美价值并非一件易事。因此,从翻译美学角度探究如何发挥译者主体性以传达原文之美成为十分具有探索价值的问题。  本文以翻译美学理论为分析框架,探讨《吹小号的天鹅》中译本的译者主体性在审美客体的形式系统和非形式系统中的具体体现和发挥以及影响译者
学位
约翰·契弗是二十世纪美国最重要的短篇小说家之一。他是一位描写美国中产阶级的大师。本文试以波德里亚的理论为视角来解读其作品。力图发现并证明,作品中所谓的中产阶级“幸福生活”只不过是消费社会意识形态所杜撰出的拟像。人们只有超越这个充满拟像的世界,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学位
文化无处不在,包罗万象,时间作为非言语交际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信息传递也深受其影响。时间在交际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任何文化和人类的活动都可以体现在人们对时间的理解和认识上。不同的文化塑造了人们不同的时间取向,所以如何对待时间及如何使用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跨文化交际的效果。本文选取了不同方面,从三个递进的层次,对中美非正式时间的不同取向作了详细系统的分析。  本文开头对全文进行了概述,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