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的历史叙事——布伦纳“资本主义起源”理论评析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本主义起源”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史学者布伦纳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布伦纳通过对西方资本主义形成过程的重新勾勒,别具匠心地指出,资本主义在西方历史中的出场并不是基于生产力自身发展的逻辑,而是建立在以阶级斗争为契机的社会财产关系的转型基础之上。此结论涉及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概念之关系的梳理和澄清,一方面构成了对传统教科书体系中“生产力决定论”的质疑和批判,另一方面又引发了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解释效用的反思。
  本文第一章重现了布伦纳对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叙述。在他看来,各种偶然事件的叠加,为西欧资本主义的起源奠定了两个重要的现实基础:一是经济参与者对市场的依赖;二是直接生产者丧失生产资料。而二者的出现,则取决于各国阶级冲突的历史状况。
  将此结论运用于马克思思想发展研究,布伦纳划分了早期马克思和晚期马克思,认为早期马克思并没有摆脱生产力决定论的窠臼,而晚期马克思则开始重视阶级斗争的地位。故本文第二章对所谓“早期马克思”(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代表)和“晚期马克思”(以《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为代表)的思想分别作了考察和辩护。事实上,马克思从未孤立地将生产力视为纯物质要素,相反他认为生产力只有在具体的社会关系和交往形式中才能得以展现。
  本文第三章试图从布伦纳的洞见出发,反思传统的历史唯物主义解释和表述。布伦纳的资本主义起源理论,虽未构成对马克思思想发展进程的合理批判,也未构成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挑战,但他采取的实证分析方法却解构了传统的历史唯物主义解释所建构的“超历史”的教条神话。
其他文献
禅宗是两晋南北朝时期自印度传入佛教和我国国情的具体结合所形成的一门佛家宗派,由菩提达摩作为东土祖师传入,由禅宗六祖惠能发扬光大。禅宗之禅,又称为禅那,为梵语Dhyana的音译,意为冥想,汉译为定、静虑、思惟修。禅宗美学自身有着光芒四射的亮点,它的存在丰富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思想,充实了中国古典美学的理论。  第一章阐述了以《坛经》为主要研究对象中自性自度、无相无住无念等名词,从禅宗概念的本义出发,结合
学位
自弗雷格提出意义和指称的区分之后,认为指称是连接语言表达和外部世界的观点被广泛接受,此后的哲学家在讨论指称问题时都着重研究指称用以实现连接语言表达和外部世界的方式,即回答“指称是如何可能的”这一问题。美国哲学家齐硕姆也对这一问题做过深入研究,他认为以往的指称理论都面临着两个无法回避的困难:第一,词项是如何获得意义和指称的;第二,如何区分两种自我陈述语句之间的异同。齐硕姆认为产生上述困难的原因在于使
学位
如果一幅绘画作品再现了某些事物,那么就存在一个关于这幅绘画的视觉经验,其确定了“这幅画再现某物”这件事情,并使拥有这一经验的观赏者把眼前的事物(绘画)与不在眼前的事物(再现的对象)联系起来。作为广泛的知觉类别中的一种,这种视觉经验是多样的,并且很难被定义,因为其对于观赏者来说是开放的,人们可以依靠不同的信息、知识、信念来运用这一经验感知绘画:你可以看到作品中的形象与自然对象或场景之间的相似性,甚至
学位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我国的国家战略,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地位。那么如何快速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对此不少学者选取了一些工业技术创新案例对科技创新所涉及到的诸多要素进行了探讨,但对农业技术创新案例的重视不够。作为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如果不能切实提高农业技术创新能力,解决粮食安全问题,那么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进程必将会受到影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三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创新,为中国乃至世
学位
逻辑全能问题伴随着认知逻辑的发展而产生,它的存在使得认知主体具有极端理想化的性质。本质上,逻辑全能的性质就是认知主体认知其已有知识的所有逻辑后承。然而对于一个实际的认知主体,无论是个人主体、集体主体还是人工智能主体,这显然都是过强的性质,因此它也成为认知逻辑的一个重要缺陷。本论文主要分四个部分来探析这个问题。  第一部分、首先介绍知识与信念,这两个概念在认知逻辑中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我们解决
学位
邓·司各脱构造了古代和中世纪最为系统、详尽的对上帝存在的证明。在西方源远流长、蔚为大观的自然神学传统中占据了一个重要位置。这一方面源于司各脱对前人理论的综合,主要是伊本·西那关于必然存在和形而上学作用因的理论、安瑟尔谟的存在论证明和根特的亨利所总结的证明的途径和结构;一方面也由于司各脱自身思想的原创性,他以一个全新的关于存在的单义性的形而上学支撑了整个论证过程。并且这一证明也是顺应时代要求、从关于
本文着眼于霍布斯的自由观所面临的一个核心质疑——偷用内部因素对原本只受外部障碍约束的自由加以限制,重新考察了他关于“自由”和“自由人”的定义。由此指出,后者在前者只关注运动终结的外部消极自由观的基础上已经增加了一种新的自由观——关注运动源起的内部积极自由观,也就是说,人的自由不仅需要运动没有外部障碍,还要求个体理性和意志的充分发挥。进而得出结论,霍布斯的不一致只存在于最初的“自由”和“自由人”两个
学位
在哲学史上,对于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的解释向来众说纷纭。本文认为,这些解释上的冲突从根本上来自于斯宾诺莎在其哲学文本中所表现出的张力。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他的集大成之作《伦理学》之中。在《伦理学》中存在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关于人的被动自然的学说,这里强调自我保存为根本原则,并夷平真理标准和善恶之分;另一部分则是关于神以及人的最高幸福和自由的学说,这里强调理性为根本原则,提供充分观念和绝对真理。本文进一步
学位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酒一向具有宗教和文化的丰富意义,《说文解字》云:“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自古以来,酒的主要用途在于对天地祖先的宗教祭祀,或者人际的周旋礼仪,而在魏晋,它更多与名士的生命体验相关。  本文在汉晋思想史的大范畴下研究饮酒,并以阮籍为中心,通过对先秦两汉时期的饮酒与魏晋时期名士饮酒的比较,以及对阮籍在不同的情境中饮酒时的情感体验的分析,认为饮酒已经从魏晋以前的礼俗意义转化为魏晋
学位
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热点问题,不同的学科视角对它有着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解决方案建议。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一般可以诉诸两种理论基础:环境经济学的市场(或者拟市场)方式以及基于协商的政治程序。本文主要考察的是环境经济学针对环境问题所提出的成本-效益分析法(cost-benefit analysis,CBA)对于环境问题的最终解决的效力,并试图证明政治程序才是一个更好的方案。  本文认为,由于消费者偏好具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