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TSLP-OX40L通路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gsmall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课题通过观察针刺结合小青龙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与单用小青龙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对比,验证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是否有效。基于网状meta分析探讨针刺联合中西医治疗措施对于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比较,验证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通过动物实验构建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来探讨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尤其是其发挥作用的相关分子生物学通路、免疫调控机制,为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推广提供依据。
  方法:
  1.临床观察部分:收集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82例,随机分为小青龙汤组(对照组)和针刺结合小青龙汤组(治疗组)。对照组以小青龙汤为主方辨证加减,日一剂,服药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予以针刺治疗,以迎香(双)、印堂为主穴,辨证配穴,针刺1周治疗2-3次,共治疗2周。记录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结束1月后患者症状变化,采用鼻部症状单项评分法(Individual nasal symptom score,INSS)和鼻部症状综合评分法(Total nasal symptom score,TNSS)、鼻部伴随症状评分法(Total score of symptoms associated with rhinitis,TNNSS)记录患者主观鼻敏感症状以测定病情程度,计算患者治疗2周后、治疗结束1月后的疗效及总有效率;记录治疗前、治疗2周后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RQLQ)调查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评估针刺治疗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网状meta分析部分:通过计算机系统检索从建库至2019年8月CochraneLibrary、PubMed、EMab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资源数据库(Wanfang)、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发表的关于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随机对照试验。应用国际循证医学协作网提供的统计软件Revman5.2进行偏倚评价,采用Stata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估计,同时,绘制各治疗措施比较的证据网络图。如果网络成环,采用不一致因子(inconsistency factors,IF)及其95%CI评价各闭环的一致性,95%CI包含0视为一致性较好,否则认为该闭环存在明显不一致性。如果模型是一致的,用一致性模型,反之为不一致,用不一致性模型。制作比较-校正漏斗图,评价纳入研究是否存在小样本效应。由于是二分类资料,效应指标采用比值比(OR),各效应量均给出其点估计值和95%CI,95%CI不包含1表明有统计学意义,OR值大于1,表明列治疗措施疗效优于行治疗措施;OR值小于1,表明列治疗措施疗效劣于行治疗措施;95%CI包含1表明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两种治疗措施疗效有差异。绘制累积排序概率图,以累积排序概率图下面积(SUCRA)预测各治疗措施疗效排序。
  3.动物实验部分:采用68周龄SPF级雌性BALB/C小鼠,重量为18?22g,采用随机区组法分为3组,每组20只,分别为模型组(Model)、空白对照组(Control)及针刺组(Acupuncture)。除空白对照组外,模型组、针刺组均采用腹腔注射含卵清蛋白(OVA)100μg及氢氧化铝2mg的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 PBS)200μl,隔日1次,连续腹腔注射8次行基础致敏,末次腹腔注射致敏完成后间隔6天,予20μl含卵清蛋白800μg的PBS滴鼻激发鼻部症状构建变应性鼻炎(AR)小鼠模型,每日1次,连续滴鼻7天,空白对照组以等量PBS代替操作。针刺组在腹腔注射结束后24h内,行迎香(双)、印堂穴针刺1次,每穴捻转10次后出针,每日一次,连续14天。至最后一次滴鼻后15分钟内观察所有小鼠连续挠鼻、打喷嚏、流鼻涕等行为学改变;所有小鼠于最后一次滴鼻后24h内,取外周血检测其炎症细胞含量变化,取鼻腔黏膜行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鼻黏膜炎症状态,采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方法测定TSLP/OX40L的含量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OVA-sIgE、IL-2、IL-5的含量;采用WestonBlot检测鼻黏膜组织中TSLP、OX40L、JAK2、STAT5蛋白表达。探讨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发挥作用的分子生物学通路及其具体作用机制。
  结果:
  1.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治疗前鼻部症状评分(INSS、TNSS、TNNSS)及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QLQ评分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鼻部症状评分(INNS、TNSS、TNNSS),包括鼻痒、流清涕、打喷嚏、鼻塞、TNSS、TNNSS,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QLQ评分,包括活动、睡眠、非鼻/眼症状、实际问题、鼻部症状、眼部症状、情感及RQLQ总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鼻部症状评分(INSS、TNSS、TNNSS),包括鼻痒、流清涕、打喷嚏、鼻塞、TNSS、TNNSS,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QLQ评分,包括活动、睡眠、非鼻/眼症状、实际问题、鼻部症状、眼部症状、情感及RQLQ总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鼻部症状评分(INSS、TNSS、TNNSS)比较,包括鼻痒、流清涕、打喷嚏、鼻塞、TNSS、TNNSS,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鼻部症状评分(INSS、TNSS、TNNSS)差值比较,包括鼻痒、流清涕、打喷嚏、鼻塞、TNSS、TNNSS,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QLQ评分比较,包括活动、睡眠、非鼻/眼症状、实际问题、鼻部症状、眼部症状、情感及RQLQ总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QLQ评分差值比较,包括活动、睡眠、非鼻/眼症状、实际问题、鼻部症状、眼部症状、情感及RQLQ总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临床疗效比较,其中,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2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3.17%;治疗组显效4例,有效2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5.6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与1月后随访鼻部症状评分(INSS、TNSS、TNNSS),包括鼻痒、流清涕、打喷嚏、鼻塞、TNSS、TNNSS,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与1月后随访鼻部症状评分(INSS、TNSS、TNNSS),包括鼻痒、流清涕、打喷嚏、鼻塞、TNSS、TNNSS,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1月后随访鼻部症状评分(INSS、TNSS、TNNSS)比较,包括鼻痒、流清涕、打喷嚏、鼻塞、TNSS、TNNSS,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月后随访鼻部症状评分(INSS、TNSS、TNNSS)差值比较,包括鼻痒、流清涕、打喷嚏、鼻塞、TNSS、TNNSS,经统计学分析,其中,流清涕、TNSS、TNNSS三项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痒、打喷嚏、鼻塞三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月后随访临床疗效比较,其中,对照组显效0例,有效19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为46.34%;治疗组显效2例,有效2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0.7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记录:治疗组2例出针处血肿,冰敷后症状缓解,未影响治疗。
  2.网状meta分析结果:按照文献检索策略,根据Cochrane手册检索流程,初始检索相关文献共3759篇,导入Endnote文献管理软件后,软件识别删除重复文献后得到2020篇,再通过阅读题目、摘要筛选,删除非对照试验、重复、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经验类、个案报道、动物实验等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后共得到315篇,再通过阅读全文删除非随机对照试验、重复、摘要无全文等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后,最终得到41篇文献。共4561例患者,涉及针刺、中药、针刺+中药、西药、针刺+西药、针刺+灸+中药、针刺+拔罐、针刺+灸、针刀、灸共10种治疗措施。总共纳入41篇文献,1篇质量较高,为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利用中心电脑产生随机数再电话告知至各研究机构,多盲,患者、试验统计员、结果评估员、数据输入人员以及基金资助者均不知道治疗方案,其余多篇文献质量均较低;其中22篇明确描述随机方法,18篇只提及随机字样,未描述随机方法;4篇提及盲法,3篇为单盲,其中2篇为设定疗效评价者盲或统计者盲,另1篇仅提及,未说明具体盲法操作方法;1篇双盲,仅提及,未说明具体盲法操作方法;14篇提及随访;10篇提及不良反应情况,其中4篇为无不良反应,其余6篇记录了不良反应;有8篇提及复发;所有研究数据完整,但均未提及选择性报告、其他偏倚。网状meta分析后显示:35个双臂研究,6个三臂研究,共计有45个治疗措施比较。网状meta证据显示,中药vs灸、中药vs针刺、中药vs针刺+中药、中药vs针刺+灸+中药、灸vs针刺、灸vs针刺+灸、西药vs针刺+西药、西药vs针刺+灸+中药、西药vs针刺+灸、西药vs针刺、针刀vs针刺、针刺vs针刺+中药、针刺vs针刺+拔罐、针刺vs针刺+灸、针刺vs针刺+灸+中药、针刺+灸vs针刺+灸+中药之间共16个治疗措施间是有直接比较证据的,其余29个治疗措施之间为间接比较。其中,研究针刺与西药这两种治疗措施的样体量最大,针刺vs西药的研究、西药vs针刺+西药的研究最多。贡献图的行为直接比较,列为间接比较结果,矩阵形成的是不同对照措施直接比较结果对不同对照措施的网状meta分析结果的影响程度。例如,西药vs针刺+西药的直接比较结果对该网状meta分析结果的影响程度为78.3%,针刺vs针刺+灸的直接比较结果对灸vs针刺+灸的网状meta分析结果的影响程度是21.4%。西药vs针刺的直接比较结果对整个网状meta分析结果的影响程度是13.7%。不一致性检测图显示西药-针灸+灸-针刺+灸+中药、中药-西药-针刺+灸+中药、西药-针刺-针刺+灸、中药-针刺-针刺+中药、灸-针-针刺+灸5个闭合环的95%CI包含0,这就说明这5个闭合环可能不存在统计学不一致性。漏斗图不对称,回归线朝右下方倾斜,该网状meta分析可能存在小研究效应。森林图结果显示:各治疗措施疗效的比较有意义的有18个,具体为:针刀>中药;针刺+中药>中药;针刺+罐>中药;针刺+灸>中药;针刺+灸+中药>中药;针刺+西药>中药;西药<灸;针刀>西药;针刺>西药;针刺+中药>西药;针刺+拔罐>西药;针刺+灸>西药;针刺+灸+中药>西药;针刺+西药>西药;针刺<针刀;针刺+拔罐>针刺;针刺+灸>针刺;针刺+西药>针刺。成为最佳治疗措施的概率排序为:针刺+拔罐(85.8%)>针刀(77.6%)>针刺+西药(63.9%)>针刺+灸+中药(61.7%)>针刺+中药(60.4%)>针刺+灸(59.0%)>灸(48.5%)>针刺(24.3%)>中药(13.1%)>西药(5.9%)。
  3.动物实验:①针刺缓解AR小鼠鼻部敏感症状:通过OVA腹腔注射及滴鼻激发致敏后,AR小鼠挠鼻、打喷嚏次数明显增多,予以针刺干预后,可减少其打喷嚏、挠鼻的次数(P<0.05),缓解AR小鼠的鼻敏感症状。②针刺降低AR小鼠外周血炎症细胞的水平:AR小鼠外周血中的白细胞、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针刺可降低白细胞、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在外周血中的水平(P<0.05),缓解炎症。③针刺可缓解AR小鼠局部鼻黏膜炎症: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且黏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纤毛断裂,局部组织水肿。予以针刺干预后,其炎症细胞浸润较模型组明显减少,黏膜得以修复,纤毛密度稍改善,但是难以恢复到空白对照组的鼻腔黏膜状态。④通过免疫组化、免疫荧光试验发现针刺能抑制鼻粘膜中TSLP/OX40L的表达。⑤针刺对血清OVA-sIgE、IL-2、IL-5的含量的影响:通过ELISA检测血清OVA-sIgE、IL-2、IL-5细胞因子,发现AR模型组小鼠血清中OVA-sIgE、IL-5显著升高(P<0.05),IL-2含量明显降低(P<0.05),予以针刺干预可降低血清OVA-sIgE、IL-5水平(P<0.05);可升高IL-2血清含量(P<0.05)。⑥针刺抑制鼻黏膜组织中JAK2/STAT5、TSLP/OX40L通路: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鼻黏膜组织中JAK2/STAT5、TSLP/OX40L通路中JAK2、STAT5、TSLP、OX40L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AR模型组鼻黏膜组织中JAK2、STAT5、TSLP、OX40L蛋白表达量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针刺可以抑制鼻黏膜组织中JAK2、STAT5、TSLP、OX40L总蛋白的表达(P<0.05)。
  结论:
  1.临床研究验证了针刺结合小青龙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优于单用小青龙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证明了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是有效的。
  2.网状meta分析证明针刺结合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优于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说明了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是有效的。
  3.动物实验证明了针刺可抑制OVA致敏的AR动物模型挠鼻、打喷嚏的鼻敏感症状,通过抑制炎症细胞水平,如白细胞、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等,降低OVA-sIgE含量,发挥对AR的治疗作用。
  4.动物实验证明了针刺可能通过抑制TSLP-OX40L信号通路,抑制JAK2/STAT5磷酸化,导致其激活的DCs触发原始CD4+T细胞分化成Th2细胞的能力减弱,从而使Th2细胞产生IL-5及引起sIgE增加的能力受到抑制,恢复Th1细胞产生IL-2细胞因子水平,以调控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高血压病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目前现代医学以药物和非药物治疗为主,且大多数患者需长期,甚至终身坚持治疗。本文通过对导师王晓燕教授基于“气一元论理论”探析高高血压发病机制及治疗经验的系统整理,总结出一套调控高血压疾病、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中医论治方法。以期为这一临床常见疾病的治疗提供中医的治疗思路与方法。 
学位
目的:通过统计分析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二科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18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一般以及诊疗病历资料,探究本科功能性便秘患者发病的影响因素、辨证分型分布和各证型用药的构成比、各因素对治疗的影响,为今后功能性便秘的预防及诊疗提供参考,以突出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优势,提高中医的防治水平。  方法:收集整理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二科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180例功
肝纤维化属于病理过程,是许多慢性肝病演变成肝硬化的表现。它是由于细胞外的基质异常增生与过度沉积使得肝脏结构发生病理性改变,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从细胞层面解读,肝纤维化是肝硬化乃至肝癌的必经之路,由肝星状细胞增殖表达致使胞外基质的增生异常与抑制其降解。一氧化氮具有脂溶性,为自由基性质气体,它与活性氧可生成为活性氮,进而生成硝基酪氨酸,大剂量的一氧化氮的产生会引起肝毒性致使肝脏损伤,然而一定浓度的一氧
学位
第一部分临床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热毒证素分布规律  目的:  归纳AMI患者证素分布规律,着重研究热毒证素的分布特点,为更好地指导临床提供依据。  方法:  本部分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因急性心肌梗死(AMI,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收住我院心内科患者的症状、体征及住院期间相关实验室检查等资料,建立数据库并对资料进行
目的:观察和评价关中李氏骨伤流派关节理筋手法治疗足底筋膜炎的超声影像学表现。  方法:收集2018年09月到2018年12月期间,西安市中医医院门诊及住院的足底筋膜炎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收集的足底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手法治疗组、冲击波治疗组与针灸治疗组,每组30例;此外收集30例正常人作为空白对照组。观察并详细记录三组患者在首次治疗前、首次治疗后、末次治疗后的传统检测和超声影像学检测结果
目的:结肠曲综合征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其病因、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常易误诊及漏诊,至今尚无特效疗法,目前临床报道本病较少,尚未引起足够关注。本次研究通过加味半夏泻心汤及莫沙比利治疗结肠曲综合征患者前后的临床疗效比较,探讨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气机失调证结肠曲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明确该病及推广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西安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门诊及住院部
目的:  研究巴戟天寡糖对环磷酰胺致骨质疏松小鼠骨密度、骨微结构、碱性磷酸酶等指标的影响,探索巴戟天寡糖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疗效,为巴戟天寡糖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57只4周龄的SPF级健康KM雄性小鼠,体重约20g,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抽取11只作为正常组,其余46只小鼠予腹腔注射0.015mg/g(浓度为3mg/ml)的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 CPA)进行
学位
目的:  研究不同中医证型股骨头坏死患者的骨代谢水平。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12月-2020年1月我院三骨科及三骨科保髋区因股骨头坏死初次住院接受治疗的患者401例作为试验组(坏死组),81例交叉韧带或半月板损伤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骨代谢水平的差异。根据中医证型特点,将坏死组分为痰瘀互结证、肾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3组;根据骨代谢指标的性别、年龄特点将坏死组男性分为青中年(18
目的:  回顾性观察采用诱导膜技术治疗超临界尺寸骨缺损的临床效果。  探讨不同剂量的骨碎补总黄酮对大鼠股骨骨缺损处诱导膜内成骨因子的表达及植骨生长矿化能力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4年6月至2019年5月我院采用诱导膜技术治疗的18例骨缺损患者的资料,从术后骨临床愈合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骨痂评分等方面评估诱导膜技术在修复创伤、骨髓炎等原因所导致的大段骨缺损
学位
1.研究背景与目的  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是一个长期、慢性的过程,常常作为多种疾病的致病因素之一。烟草依赖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国际疾病范畴,证实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精神类疾病。统计显示,我国吸烟人数已超3亿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烟草消费国和生产国,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也在逐年上升。随着我国加入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国内控烟力度不断加强,人们对烟草危害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戒烟研究也在不断进行。针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