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骶移行椎与腰椎间盘突出及下腰痛的关系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yxxly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腰骶部移行椎与腰椎间盘突出及下腰痛的临床相关性,为临床上腰骶部移行椎引起下腰痛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中所有病例的影像资料均在本院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上直接测量与评估。由两名影像科医生及一名骨科医生综合评价,以上医生均具备主治医师以上资格。在PACS系统上利用多平面重建(multi-planner reformation,MPR)技术得到两组患者CT扫描的容积重建图和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图像的相关数据信息,根据Castellvi分型法将腰骶部移行椎分类,以及根据腰椎椎体的形状、髂嵴连线平脊柱的部位、腰椎横突上翘及最长横突、腰大肌最高起点、腰骶角等对腰骶移行椎进行准确判断。下腰痛程度的评价标准依据日本骨科学会(JOA)的评分方法进行测评。结果:1.对比两组腰骶部移行椎各型所占的例数和比例得出:对照组500份腰椎影像中发现腰骶部移行椎56例,发生率为11.2%。在下腰痛组500份腰椎影像中发现腰骶部移行椎145例,发生率为29%。与对照组相比,下腰痛组腰骶移行椎的发生率显著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了Ib型以外,与对照组相比,下腰痛组腰骶移行椎各型所占的比例均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I型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他各型则显著高于对照组。2.对比下腰痛非腰骶移行椎组和腰骶移行椎组中腰椎间盘突出各节段的比例。两组病人的下腰痛原因均以椎间盘突出为主,发生率分别为86.2%和96.55%。在非腰骶移行椎组中,L3-4、L4-5和L5S1椎间盘突出的发生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腰骶移行椎组中,与L3-4和L4-5椎间盘突出相比,L5S1椎间盘突出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而L3-4和L4-5椎间盘突出发生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与非腰骶移行椎组比较,腰骶移行椎组中L3-4和L4-5椎间盘突出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L5S1椎间盘突出的发生率则显著增加(P<0.05),椎间盘突出之外的其他表现发生率则显著减少(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对比下腰痛组中对称型与非对称型腰骶移行椎对椎间盘突出的影响。下腰痛组中腰骶移行椎对称型人数为59例,非对称型为86例。两组腰骶移行椎导致的退行性病变均以腰椎间盘突出为主,发生比率分别为94.92%和97.67%。在腰骶移行椎对称型中,L5S1椎间盘突出发生率均显著高于L3-4椎间盘突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与L4-5椎间盘突出(P>0.05)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别。在腰骶移行椎非对称型中,与L3-4椎间盘突出和L4-5椎间盘突出相比,L5S1椎间盘突出发生率均显著增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还发现,非对称型组的L5S1椎间盘突出率比对称型组也要显著增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L3-4与L4-5间盘突出率与对称型组的发生率接近(P>0.05),无显著性差异。4.对比下腰痛组中腰骶移行椎和非腰骶移行椎患者下腰痛程度。下腰痛患者中非腰骶移行椎组,轻、中、重度疼痛的患者比例接近(P>0.05),无显著性差异;而腰骶移行椎组,重度疼痛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轻度和中度疼痛(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非腰骶移行椎和腰骶移行椎两组比较,则发现腰骶移行椎组的重度疼痛患者比例较非腰骶移行椎组显著增多(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间轻度和中度疼痛患者比例接近(P>0.05),无显著性差异。5.通过下腰痛腰骶移行椎组对称型和非对称型患者下腰痛程度的比较得出:下腰痛腰骶移行椎对称型组中,轻、中、重度疼痛的患者比例接近(P>0.05),无显著性差异;而非对称型组,重度疼痛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轻度和中度疼痛(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与对称型相比,则发现非对称型组的重度疼痛患者显著增多,而轻度和中度疼痛患者比例则显著下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与对称型比较,非对称型引起的轻、中、重度疼痛的比例显著不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6.对比下腰痛腰骶移行椎组对称型和非对称型患者下腰痛程度与腰椎间盘突出的关系。下腰痛腰骶移行椎对称型患者中,在轻、中、重度疼痛中,各节段椎间盘突出的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各L3-4、L4-5和L5S1椎间盘突出导致的轻、中、重度疼痛也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下腰痛腰骶移行椎非对称型组,轻、中度疼痛中,各节段椎间盘突出的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重度疼痛中,各节段椎间盘突出分布具有显著差异(P<0.05),且L5S1椎间盘突出导致的重度疼痛显著高于L3-4和L4-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椎间盘突出各节段分析,L3-4椎间盘突出引起的重度疼痛的比例显著低于轻度和中度疼痛(P<0.05);L4-5椎间盘突出引起的重度疼痛的比例显著低于轻度和中度疼痛(P<0.05);L5S1椎间盘突出引起的重度疼痛的比例则显著高于轻度和中度疼痛(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7.通过下腰痛与椎间盘突出程度的关系的比较得出:无论非腰骶移行椎还是腰骶移行椎组中,下腰痛的程度都与椎间盘突出程度相关。与轻度疼痛的椎间盘突出程度相比,中度和重度疼痛的椎间突出程度显著增加(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与中度疼痛组的椎间盘突出相比,重度疼痛的椎间盘突出程度也是显著增加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非腰骶移行椎和腰骶移行椎组之间进行比较,引起相同程度疼痛的椎间盘突出程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腰骶移行椎导致的多个椎间盘节段突出是引起下腰痛的重要原因。2.对称型和非对称型腰骶移行椎中椎间盘突出发生率均较高且接近。但是非对称型腰骶移行椎更容易导致L5S1腰间盘突出,且L5S1腰间盘突出以引起重度下腰痛为主。3.无论非腰骶移行椎还是腰骶移行椎组,椎间盘突出引起的下腰痛程度均与椎间盘突出的程度呈正相关。4.腰骶移行椎的影像学分析为临床预防、诊治下腰痛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基于体内外实验研究,探讨黄连素对于肥胖诱发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并进一步深入探索黄连素通过抑制脂肪细胞mi R27a释放缓解肥胖诱发外周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为其应用于糖尿病早期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撑。研究方法:1.体内实验:用C57BL/6J小鼠,高脂喂养12w,以构建肥胖胰岛素抵抗模型;分为低脂组(LF),高脂组(HF)及高脂联合黄连素干预组(HF+BBR,160mg/kg
学位
气胸是胸外科和呼吸内科急症,复发率高,严重者危及生命。CT(Computed Tomography)扫描为气胸诊断提供了近100%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气胸的及时发现以及精准量化有助于引导后续临床决策。因此,在CT扫描图像中实现气胸疾病的快速筛查与精准量化尤为重要。然而由于就诊人数众多以及CT扫描图像数量大,临床医生难以实现此目标,使得CT气胸自动筛查量化系统成为临床所需。气胸区域的准确分割是实现CT
学位
目的:探析乳腺癌中雄激素受体(AR)表达与五项分子标志物(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细胞增殖相关抗原(Ki67)、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关系,旨在为乳腺癌患者分子分型提供诊治新思路。方法:筛选常州市中医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180例乳腺癌患者。根据本研究筛选标准,最终入组120例患者。统计患者年龄、月经状态、肿瘤
学位
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性,也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恶性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是由中枢神经系统细胞所形成的一种异质性肿瘤,由于正常人脑组织的难以切削性和恶性肿瘤细胞向颅内大面积浸润生长发育的特性,通过手术全面切除非常艰难,因此被全球医疗者认为最难以治疗的癌症。在所有恶性脑肿瘤中,发生率最高的是神经胶质瘤,大约占所有颅内恶性肿瘤的40%-45%。神经胶质瘤无法通过外科手术达到彻底治
学位
研究背景:乳腺癌是在全世界妇女中的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尽管在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综合个体化治疗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治疗后复发、远处转移和化疗耐药等临床实践问题,乳腺癌仍然是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一大原因。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作为调节基因的转录、影响细胞质中的m RNA稳定性、翻译和翻译后修饰的新机制,在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调节中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
学位
抗生素是防控细菌的主要手段,但抗生素的选择压力,导致敏感菌株被杀灭,耐药菌株被筛选出来并逐渐成为流行中的优势菌种。而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速度无法对抗耐药菌株的流行,导致常见抗菌药物无法治疗耐药菌的感染,人类面临重回“抗生素前时代”。裂解性噬菌体是可以裂解、杀灭特异性的宿主菌的细菌病毒,是自然界赋予平衡细菌的微生物,目前已经成为代替抗生素对抗细菌感染的重要选择之一。大肠埃希菌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和动物
学位
背景:临床上,缺氧是多种疾病导致组织病理改变的共同始发因素,也是造成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由于疫情的日常化,长时间的佩戴口罩,导致吸入氧减少,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产生轻微的乏氧现象,严重者会出现明显身体上的不适。此外,高原游已成为近年来大家向往的旅游热点地区。当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时,就会出现空气稀薄,含氧量低的状况,而脑组织是机体对缺氧最为敏感的靶器官,在缺氧环境中很容易受到“伤害”
学位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解剖重建技术是伴随着ACL解剖学理论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技术。通过ACL的解剖结构特点来实施功能重建,使修复后的ACL大小恢复到最原始大小,ACL的走行方向恢复到与原始走行方向一致,并使ACL止点的位置得到复原。非解剖等长重建、单束重建、双束重建是ACL解剖重建的三种方法。本研究致力于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非解剖等长重建、解
学位
道路运输作为五大主要运输方式之一,其系统运行效率关系到政府规划、行业发展、企业运营以及个体需求多个层面。道路运输效率是衡量国家和地区运输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为了提高交通运输业的服务水平,加快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各阶段的效率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在我国建设交通强国的战略背景下,评价道路运输效率使运输资源与日益增加的客货运输需求相匹配,对掌握道路运输发展现状、推动道路运输服务
学位
羟氯喹(HCQ)属于喹啉类生物碱,BSC分类中的Ⅱ类药物,具有低溶解性高渗透性的特点,是一种用于治疗疟疾和风湿疾病的重要药物。羟氯喹的药用成盐形式有磷酸盐和硫酸盐等形式,能有效提高其在水中的溶解性,然而发现成盐后引湿性较强,且容易在吸水后发生解离,生成羟氯喹和腐蚀性硫酸,给硫酸羟氯喹在生产以及储存等方面带来困难。本文通过药物共晶改性方法,针对上述问题开展羟氯喹共晶制备研究,为新型羟氯喹药物的开发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