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实施的现状调查——基于H市小学教师的视角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xiny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规则(试行)》文本中指向教师主体的具体惩戒条文进行提取、分离和梳理,归纳出7项教师可实施的惩戒行为及禁止实施的惩戒行为,以之为基础提炼形成研究工具编制的关键点。以认同情况、行为偏差、实践诉求三个维度为框架,编制“教师实施《规则(试行)》的现状调查问卷”,以H市一线小学教师为研究样本进行问卷调查,辅之以教师访谈及日常观察。研究发现,教师在《规则(试行)》的指导下实施惩戒的效果并不理想,存在的问题及顾虑较大。从整体上来看,教师对不同惩戒行为的认同度存在差异、行为偏差普遍较大、实践诉求呈现较高水平;《规则(试行)》对教师实际教学过程中实施惩戒的指导价值待提升、《规则(试行)》推进过程中对文本的具体化程度不够、各部门和学校的推进工作不到位;教龄是影响教师实施惩戒行为的主要因素,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师在《规则(试行)》指导下实施惩戒的行为偏差逐渐减小、实践诉求逐渐降低,认同度、行为偏差水平下降趋势在1-3年与10年以上教龄之间差异显著。从具体惩戒行为的实施来看,《规则(试行)》中“点名批评”“额外任务”“罚站”等常用惩戒行为实施时的行为偏差较大;“点名批评”常用且触及“红线”现象普遍,用语过当问题突出;“罚站”对应违纪行为边界不清,争议较大;“额外任务”与“变相体罚”的“度”难以把握;“带离现场管教”适用违纪程度模糊,强制力、可操作性不强;“查扣及制止危险行为”判定标准分歧大;“课后教导”“责令道歉、做检讨”适用违纪情节认识清晰、行为偏差相对较小。教师普遍存在的顾虑和诉求主要体现在惩戒行为的行使范围和界限、适用的违纪程度和标准、各惩戒行为的基本要求及适用违纪情节的区分性等方面。从话语分析的视角探究《规则(试行)》的运行过程与立法基础、立法逻辑,可以发现,《规则(试行)》在运行过程中存在概念与标准界定不明、责任主体缺位、政策个性化消费受阻等问题,三者共同导致形式的法和实质的法之间不协调一致、立法秩序“谁制定谁解释”原则不彻底、惩戒权分配不合理等立法局限,加剧了落实的困境。同时,受社会环境、教育理念、家庭教育、惩戒认识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社会性支持不力,以及教育自身的特殊性、复杂性,也是造成《规则(试行)》实施困境的原因。研究认为,要充分发挥《规则(试行)》的现实价值,需要压实不同主体职责,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细化不同层次《规则(试行)》,指导教师规范惩戒;促进实践研讨与学习,提升教师惩戒教育素养,为使《规则(试行)》落到实处创造条件。
其他文献
社会工作服务是一项关乎“人”的工作,也是一个全程充满情感的过程,社会工作者的情感劳动问题受到学者广泛关注。其中,女性社会工作者作为社会工作者队伍中的主力,其情感劳动样态与策略成为重要的研究议题。本研究基于情绪调节理论,选取15名社会工作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质性研究方法,采用田野观察法和访谈法的方法收集资料,探索社会组织女性社会工作者的情感劳动。研究发现,社会工作者的情感体验复杂且矛盾,既有满足情感
学位
板书不仅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板书更是不可或缺的,具有字词示范引导,知识传递、兴趣激发、审美陶冶、培养学习习惯等多方面的作用。但是,在分析已有文献资料和课堂观察的基础上,笔者发现,当前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板书在运用中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对此,本研究以部编版小学一、二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为例,在深入分析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板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运用课堂观察法、
学位
传统线下课堂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却逐渐将线上学习带到家家户户,新冠疫情的爆发进一步推动了在线课堂的发展。为了更近一步了解小学生对线上﹑线下英语学习的态度,笔者对兰州市部分学生线上﹑线下英语学习满意度做了调查分析,帮助对比衡量线上﹑线下英语学习质量的高低,并为改进小学英语教学提供依据。研究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梳理了国内﹑国外线上线下英语学习的研究发展现状,然后参考已有研究中的教学满意度
学位
民国时期,受惠于启蒙运动中“人”的发现,“儿童”群体受到空前关注。这一时期,与“儿童启蒙”“儿童教育”“儿童文艺”相关的话题此起彼伏,文化界、教育界出现了“儿童热”的风潮,儿童启蒙思想在探索中发展。1922年先后由郑振铎和徐应昶主持、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专门面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杂志《儿童世界》是这一时期儿童启蒙思想的具体化呈现。本研究以1922至1927年的《儿童世界》杂志为对象,从创刊背景、办刊思想
学位
《数学教学的关键》是郑毓信教授的新著。郑教授虽已年逾八十,却耕耘不止,不断有新的论著问世。这些著作基本观点高度一致,经受得起时间的考验;当然,相关认识也有一个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过程,这是坚持学习与积极思考的直接结果。郑教授的论著还有很强的理论性,更可以说集中于“数学教育的理论建设”,但同时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或针对性,因此被不少一线教师誉为“最接地气的专家”。下文根据郑毓信教授近期的一次讲演整理而成,
期刊
期刊
数年以来,数学交流与数学推理一直是各国数学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是各国数学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要素,是正确有序地思考问题,融洽地进行合作交流的前提。美国智能平衡评价联盟在2015年首次提出“数学交流推理”,对其概念和评价框架初步阐述,目前在我国未得到大规模的研究和推广。因此,本研究有必要对概念及测评框架进一步完善。本研究从“能力”视角对其深入研究,使其能够更好地呈现与应用。本研究旨在解决两个问题:
学位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数据分析能力愈发重要,数据意识已提升为小学数学的核心概念。“统计与概率”领域是培养学生数据意识的主要载体,其教材呈现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新加坡的教育得到世界关注,“统计与概率”的研究成果突出。本研究基于教材比较分析框架与课程难度模型对中新两国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统计与概率”进行定性与定量比较分析。本研究立足于中新两国历史发展和现状,从体现数学教育理念的数学课程标准(新加坡称大纲),
学位
随着近年来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已经无法适应时代需求,具有创新性思维和创新性人格特征的创新型人才成为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培养目标。目前,随着国内的机器人教育热潮的兴起,机器人教学成为中小学创新人才培养的代名词。然而,一线的机器人教学,还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指导,在长期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机器人教学并无法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研究
学位
数学的发展彰显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也是当代数学教育的应然取向。小学阶段是数学素养萌芽的关键期,数学教学作为完整的系统理应进行生态化变革,构建良好的数学教学生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为此,本研究围绕生态式教学模式构建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和观察法,深入探索和分析了数学生态式教学模式的缘起背景、发展现状、理论模型以及实践运用,以期进一步丰富教育生态学理论和完善小学数学教育理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