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3D打印可降解聚己内酯乳腺植入物在乳房整复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jie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利用3D打印技术进行组织修复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主要是针对硬组织缺损,如骨性缺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对于软组织缺损修复的应用,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与硬组织相比,软组织的缺损修复和器官置换不仅需要相似的外观,还需要相应的生理功能。在许多情况下,对功能的需求更高。而乳腺组织的缺损修复,对于功能的需求并不高,主要是良好的外形修复。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PCL)是一种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的聚合物,降解期可达2-4年。这种生物材料已经进行了体外和体内试验,业已证实聚己内酯在人体内的安全性,并且已被美国FDA(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和药物输送领域。在前期的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中,这种可降解生物材料表现出了良好的生物安全性以及生物相容性,并且在预设的降解时间内实现了对缺损组织部位良好的外形支撑。在此基础上,我们利用3D打印技术为1例乳房大范围缺损的患者制备了PCL植入物,实现了世界首例3D打印可降解植入物乳房整复手术。然而植入物在人体内用于保乳术后的软组织缺损的乳房外形修复的效果尚不明确。同时人体对其产生的反应及其在体内的降解情况目前仍未得到相关评估。在本研究的第一部分,我们首先对25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甲乳血管外科因乳腺癌接受乳腺区段切除联合3D打印可降解生物材料植入的患者进行了分析、随访及问卷调查,评估患者术后并发症,复发转移和生存情况以及可降解生物材料在体内的降解情况,术后美容效果、双乳对称性以及患者满意度等。在本研究的第二部分,我们对现有临床应用的乳腺植入物进行了结构的改良,构建了一种仿生微纳纤维复合支架,探索了复合细胞3D打印植入物的制备及初步应用。在这部分研究中,我们对这种支架进行了全面的生物学评估,观察其在体外实验以及动物实验中诱导组织再生的作用,并对细胞在支架上的成脂分化的促进作用进行了探索,验证了该种支架对组织修复的促进作用。第一部分一种新型3D打印可降解乳腺植入物在即刻乳房重建中的应用目的:观察乳腺区段切除联合3D打印可降解生物材料植入的手术的安全性、可降解生物材料的降解情况、美容学效果、双乳对称性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方法:对2016年3月-2019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甲乳血管外科因乳腺癌接受乳腺区段切除联合3D打印可降解生物材料植入的25例入组患者,术前采用三维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影像学手段来采集乳腺组织的影像数据,然后采用计算机辅助下模拟切除,根据病损大小进行软组织可降解个性化植入物的设计及3D打印,植入物消毒灭菌后置入乳腺肿瘤切除后的组织缺损,完成修复。每例患者接受术后定期随访及问卷调查,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采用MRI和CT评估可降解生物材料在体内的降解情况;采用问卷来评估患者术后美容效果、双乳对称性以及采用BREAST-Q量表来评估患者满意度等。结果:在术后2年的随访内,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对3D打印可降解生物乳腺支架的排异反应;支架在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以及2年的平均降解率分别为9.53%、25.60%、32.38%、43.12%以及65.20%;采用BREAST-Q量表分别对患者术后对双乳的满意度、手术结果的满意度、心理健康以及乳房健康这四个维度对患者进行评估,术后1年的结果分别为70.9±10.2、73.0±9.1、70.2±11.3以及74.5±9.4;术后2年的评分结果分别为71.4±10.1、72.9±9.4、71.0±10.5以及75.8±10.2。统计学分析显示,与术后第1年相比,术后2年患者对双乳的满意度、心理健康和乳房健康这三个方面明显提高,双乳对称性和患者美容学评价及患者满意度显著相关(P<0.05);随访表明,1例出现同侧乳腺癌复发(Ipsilateral breast tumor recurrence,IBTR),2例出现远处转移,其中1例死亡。3年DFS率为88%,OS率为96%。40岁以上人群中,3年DFS及OS率均为100%。结论:乳腺区段切除联合3D打印可降解生物材料植入安全性可控、美容效果和满意度较高,作为乳房整复的重要补充手段,在临床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第二部分微纳纤维复合支架的制备与表征及在修复大鼠软组织缺损的的体内实验研究目的: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对临床现有支架进行结构改良,构建仿生微纳纤维复合支架,观察对组织修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在第二部分实验中,我们对现有临床应用的乳腺植入物进行了结构的改良,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在原有的结构上构建了一种微纳纤维复合支架。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同浓度的明胶/聚己内酯(Geltin/PCL)溶液经冷冻干燥后形成的多孔支架的结构稳定性和孔径大小这两方面并不相同,而这两方面则对支架在对缺损组织外形修复以及细胞在支架上增殖时的浸润深度有直接影响。因此,我们设置了5mg/ml,10mg/ml,15mg/ml,20mg/ml这4种不同浓度的支架来评估支架的稳定性以及细胞在支架上的增殖情况。在体外实验中,我们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来观察不同浓度下支架的结构及孔径大小。随后我们将脂肪干细胞(ADSCs)以60K的密度种植到不同浓度的微纳纤维复合支架上,并对细胞的增殖情况和在支架上的浸润深度进行了评估。在植入后第1天、7天时采用细胞死活染色(Dead-live staining)、细胞核DAPI染色(DAPI staining)和细胞骨架染色(Cytoskeleton staining)技术对不同浓度的微纳纤维支架分别染色,在细胞学水平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Fluorescence confocal microscope)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脂肪干细胞在支架上的增殖情况和浸润深度。此外,我们以100K的细胞密度将脂肪干细胞种植到微纳纤维复合支架上来,将支架置于成脂诱导分化培养液中诱导培养来观察脂肪干细胞在支架上成脂分化情况。诱导培养30天后,采用Biodipy荧光染色技术来观察脂肪干细胞在支架上的成脂分化情况。动物实验部分,我们分别设置了PCL支架组、PCL+延迟脂肪注射组为对照组,微纳纤维复合支架组以及微纳纤维复合支架搭载脂肪干细胞组为实验组共4组支架,将其植入大鼠皮下,并对植入后一定时间组织在支架内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评估。在植入后8w时采用HE染色、脂肪油红染色(Oil red staining)对组织切片进行染色,从组织学水平观察支架内组织的生长情况。同时,采用血管免疫组化对支架内组织中血管再生水平进行评估。结果:在室内环境湿度为50%以上时,静电纺丝电压控制在10kV左右,明胶/PCL溶液为流量600u/h,纺丝时间为1-2h时可以稳定纺丝。明胶/PCL配比中发现,PCL的含量越高,支架的孔径越小;反之支架的孔径则越大。体外细胞增殖实验显示,细胞在支架上种植后第7天发生了明显的增殖,其中以PCL浓度为15mg/ml和20mg/ml增殖最为显著。同时,我们发现支架孔径越大,细胞的浸润深度越深,但过大的孔径会使细胞在初始阶段就无法附着到支架上。因此,我们最终确定当PCL浓度为20mg/ml时的多孔形态和结构保持最为完好。脂肪干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实验显示:成脂诱导分化30天后,ADSCs在微纳纤维复合支架上可以分化为脂肪细胞,采用Biodioy荧光染色观察到脂滴的形成,但是数量很少。实验结果表明,微纳纤维复合支架本身并无明显地促进细胞分化的能力。动物实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植入后8w时,微纳纤维复合支架组与微纳纤维复合支架搭载脂肪干细胞组能够观察到形成了更多的血管、纤维组织以及脂肪组织。结论:仿生微纳纤维复合支架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促进局部的血管再生和组织修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脂肪组织的再生,具有良好的软组织缺损修复效果,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良好的前景。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威胁。近年来,OA患病人群大幅增加,给家庭、社会和医疗健康系统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然而在临床上对骨关节炎仍缺乏有效的药物干预手段。因此,深入理解致病机理对于骨关节炎的综合防治十分必要。关节软骨损伤是骨关节炎的核心病理特征。软骨基质的主要成分蛋白聚糖和胶原蛋白以及软骨细胞内的糖脂类小分子等均是硫
学位
研究背景:龋病主要是细菌介导的牙体硬组织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疾病,成牙本质细胞位于牙髓的最外侧,呈高柱状紧密排列,是牙髓组织防御细菌入侵的第一道屏障。成牙本质细胞发挥其屏障功能的关键因素在于其完善的胞间连接,目前研究表明成牙本质细胞具有4种细胞连接,包括紧密连接、缝隙连接、桥粒及黏附连接。成牙本质细胞胞间连接除具有屏障功能以外,还被认为与成牙本质细胞的分化、矿化相关。在上皮细胞中,分离缺陷基因3(Pa
学位
【背景】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于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和第二位。放化疗联合分子靶向药物的治疗策略使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增加至3年,但是术后复发、转移和药物耐药的问题难以避免。PD-L1作为免疫治疗靶向的关键分子,阐述PD-L1上调的关键机制并寻找免疫治疗相关生物标志物至关重要。长链非编码RNA作为细胞中重要的调控因子,对肿瘤的十大生物学特征起着复杂精细的调控作用。在结直肠癌中,鲜有长链非编码
学位
背景:光气属于窒息性化学战剂,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被广泛用于药品、染料、杀虫剂、海绵和橡胶制品的生产。光气作为肺刺激剂的典型代表,吸入中毒后可引起严重的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严重者可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人员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我国作为化工大国,光气产量巨大且使用频繁,光气中
学位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又称孤独症,是一类严重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具有两大核心症状:社交障碍/交流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及兴趣狭窄。社交障碍致患者融入社会困难,受到广泛关注,研究较多。但是,重复刻板行为关注却相对较少。事实上,重复刻板行为常早于社交障碍起病,加重患者社交障碍。目前关于重复刻板行为机制研究较少,特别是关于刻板行为本身调控的神经环路研究
学位
研究背景放射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放射治疗诱导的远端效应是指患者照射部位接受电离辐射后,其远端的非照射区域发生的辐射效应。放射治疗诱导的远端效应具有两面性,既可以使远端转移瘤消退,也可损伤未照射的远端正常组织,从而给肿瘤患者带来一系列不良反应,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常用的放射治疗分为常规分割(单次照射剂量为2 Gy)和大分割(单次剂量>2.5Gy)两种模式;大分割模
学位
研究背景骨性Ⅱ类错颌畸形存在着颅颌面骨骼的和谐失调,需正颌手术干预治疗。目前最常用的术式为:Le Fort I型截骨术(Le Fort I osteotomy)+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BSSRO)±颏成形术(Genioplasty)联合矫治。术后骨性复发是正颌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特别是下颌骨前移量超过10mm的严
学位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全关节病变,全球约有2.5亿人受到影响,此疾患会导致疼痛,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疾,目前已是全球第四大导致残疾的疾病。然而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除终末期手术治疗外,药物治疗以镇痛为主还未发现可有效治疗或延缓疾病进展的药物。对骨关节炎病理机制的深入研究可帮助我们找到有效的治疗靶点和新的治疗策略。颤抖蛋白(Quaking,QKI)作为一种RNA结合蛋
学位
研究背景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是一个关键的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参与乳腺癌的进展和转移。LOXL4在癌症进展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到目前为止,EZH2如何调控LOXL4在乳腺癌进展中的作用仍不清楚。研究目的探寻EZH2及LOXL4在乳腺癌中调控其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通过star Base v2.0分析,评估LOX家族蛋白与E
学位
【研究背景】《2020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明确指出,在我国缺血性心脏病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心肌缺血损伤既包含短期引起的细胞凋亡,也包含长期进展的心肌重构,严重可导致心力衰竭及死亡。线粒体为心肌细胞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在心肌缺血损伤中,线粒体氧化呼吸链严重受损,无法供应充足的能量,且线粒体复合体I和III产生大量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最终引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