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名中医捻转补泻针刺手法参数测定与数据分析

来源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8199948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名中医捻转补泻针刺手法进行采集,并提取相关参数,对采集的相关参数进行整理分析,与低年资医生捻转补泻针刺手法的相关参数进行比较。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名中医捻转补泻针刺手法的特异性参数以及存在的特异性。以期有助于捻转补泻针刺手法的传承与发展,也能有助于临床治疗的效果和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选取针灸国医大师孙申田教授和全国名老中医高维滨教授及20名从业小于五年的临床针灸方向低年资医生。利用ATP-2针刺手法参数测定仪对名医与低年资医生连续各采集单式捻转补泻针刺手法操作各20组,每次采集20秒,累计采集880组手法,采集后使用配套系统输出频率、波幅、最大峰值、最小峰值、平均值、离散度6个参数,此后利用Adobe Photoshop 22.0.0软件测量出手法波形图中上升、下降时间均值计算得到其上升、下降时间。并在进行捻转补泻针刺手法操作的同时利用便携式表面肌电仪对拇短展肌、第一背侧指间肌进行表面肌电信号RMS(均方根值)、MF(中位频率)值采集。再经Python 3.9 64-bit以及SPSS25.0数据分析软件对所得到的参数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对名中医手法进行整理保留,并将名中医教授针刺手法相关参数与低年资医生的捻转补、泻针刺手法相关手法参数进行比较和模型构建。通过对操作捻转补、泻两种手法所采集到的参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K-means聚类分析(探索性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逻辑回归,生成数据表以及图像,并最终完成Xgboost分类模型构建,获得对手法结果有较大影响的参数。结果:1、数据聚类分析:由捻转补法表面肌电特征值通过BIC值确定最佳聚类个数为2个。由捻转泻法表面肌电聚类分析特征值BIC值确定最佳聚类个数为5个。对ATP-2针刺参数测定仪收集到的频率、均值、波幅、最小峰值、最大峰值、上升时间、下降时间以及离散度这八个参数进行两两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捻转补法针刺参数通过BIC值确定最佳聚类个数为7个。捻转泻法针刺参数通过BIC值确定最佳聚类个数为7个。2、捻转补、泻间参数差异:捻转补、泻两种针刺手法操作后采集所得的频率、波幅、上升时间与下降时间具有明显差异(P<0.01),捻转泻法较捻转补法频率快、波幅小、上升时间长、下降时间短,捻转补法较捻转泻法频率慢、波幅大、上升时间短、下降时间长。3、对两位教授的手法参数进行比较:(1)从对两位教授捻转补法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来看,最大峰值、最小峰值、波幅、平均值、离散度、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七个指标(P<0.01)在两位教授之间有明显差异。频率(P=0.215)在两位教授之间无明显差异。(2)从对两位教授捻转泻法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来看,频率、最大峰值、最小峰值、波幅、平均值、离散度、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八个指标(P<0.05)在两位教授之间均有明显差异。4、教授与低年资医生表面肌电特征值比较:对操作捻转补法时采集的表面肌电RMS(A)、RMS(B)、MF(A)与MF(B)进行Kolmogorov-Smirnov检验,4个指标均符合正态分布。所得的结果中RMS(A)、RMS(B)、MF(A)和MF(B)均P<0.01,可表明在低年资医生和教授的分组下二者的捻转补法存在显著差别。对操作捻转泻法时采集的表面肌电RMS(A)、RMS(B)、MF(A)和MF(B)均P<0.01在低年资医生和教授的分组下两类人的捻转泻法在表面肌电所得特征值上可见有明显差异。5、手法数据模型的建立:在ATP2捻转补法的Xgboost模型中,孙申田教授和高维滨教授手法的数主要特征是频率高,其次是最大峰值高、最小峰值低、波幅高、平均值低、离散度低、上升时间短、下降时间长。两者手法模型在准确率(acc)、精确率precision)、召回率(recall)、f1score均达到1,模型性能优。在ATP2捻转泻法的Xgboost模型中,孙申田教授和高维滨教授手法的数主要特征是频率高,其次是最大峰值高、最小峰值低、波幅高、平均值低、离散度高、上升时间短、下降时间长。两者手法模型在准确率(acc)、精确率precision)、召回率(recall)、f1score均达到1,模型性能优。结论:1、低年资医生与孙申田教授和高维滨教授的捻转补、泻针刺手法之间在表面肌电信号和手法参数中均存在明显差异。2、ATP-2针刺手法参数测定仪能够较客观的反应出捻转补、泻针刺手法的操作特点,并且可以对孙申田教授和高维滨教授的捻转补、泻针刺手法加以存储记录用以参照学习。3、名中医教授与低年资医生相比,捻转补法中的主要特征为波幅小、离散度低,捻转泻法中的主要特征为频率快、离散度低。4、孙申田教授捻转补法的主要特征为是波幅小,捻转泻法的主要特征为频率快;高维滨教授捻转补法的主要特征是波幅小,捻转泻法的主要特征是离散度低。
其他文献
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观察润燥消疕汤对于寻常型银屑病(血燥证)患者的皮损恢复变化,中医证候改善情况,以及对生活质量的改善评估,探索评价此方对于银屑病治疗的疗效及应用前景。方法:初步选择2020年12月到2022年2月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再通过对于症状证候的评估,筛选出70例符合条件的中医血燥证证候患者。通过随机数字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个组别。实际观察时,治疗组
学位
目的:利用Meta分析的统计学方法,评价中药对同步放化疗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求为其提供真实、可靠的循证医学依据。方法:根据研究目的明确检索词、构造检索式,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自建库至2022年2月28日,应用口服中药干
学位
目的:对周亚滨教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的处方用药进行研究,分析所纳入病例样本的中医证型分布、药物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总结周亚滨教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中医治疗该病提供用药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09月至2021年1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二科经周亚滨教授诊治的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120例诊断明确、资料齐全、符合标准的
学位
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脾虚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伴高雄激素血症的治疗效果,对比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性激素、雄激素、BMI、WHR、多毛评分、痤疮评分的变化,以期为本病的个性化诊治及远期并发症的预防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及依据。方法:本研究收集2020年1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门诊,符合标准的PCOS-HA患者6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分为试验组32例、对照
学位
目的本课题通过对导师治疗DKD早期肾衰竭病例的回顾性整理与分析,探讨DKD的病因病机和益肾清利通络法的理论内涵,分析运用该法治疗DKD早期肾衰竭的组方用药特点,挖掘益肾清利通络法治疗DKD的核心方药,并对核心方药进行网络药理学研究,探析其治疗DKD早期肾衰竭的可能作用机制,从而揭示益肾清利通络法治疗DKD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为临床治疗DKD早期肾衰竭提供有效诊疗思路与方法。方法1.收集2016年
学位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探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中女性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其与一般资料、甲状腺功能、月经情况等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辨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通过收集20 1 9年01月-2 0 2 1年07月期间就诊于内分泌科,符合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诊断标准的女性患者,提取姓名、性别、年龄、发病季节、职业情况、既往史、婚姻情况、生育情况、症状、月经情况、舌象、脉象、西医
学位
目的 分析将认知干预应用于宫腔镜治疗子宫异常出血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研究中选取本院在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70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均接受宫腔镜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基于此实施认知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干预措施下的临床效果、心理状态(SAS/SDS量表)、舒适程度(GCQ量表)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1)两组临床效
期刊
目的:通过针刺健康青年和亚健康青年的右侧丘墟穴,观察左右两侧足临泣穴、丘墟穴、阳陵泉穴皮肤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探讨针刺右侧丘墟穴对穴温的影响,为丘墟穴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此次试验的受试者为健康受试者3 0例,年龄1 8-3 5岁,平均年龄23.97±2.89岁,其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亚健康状态受试者30例,年龄18-35岁,平均年龄24.83±2.72岁,其中男性12例,女性1 8例
学位
<正>发酵饲料是当今动物营养研究的热点。发酵饲料具有如下功能作用:一是饲料通过发酵处理可以使其更易被消化吸收,改善饲料的营养价值水平;二是发酵饲料中含有大量的益生菌群,通过占位优势可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从而维持家禽肠道内微生态的平衡;三是发酵饲料具有特殊的酸香气味,可以改善饲料的适口性,促进家禽采食;
期刊
目的:通过观察并评价石榴补血糖浆治疗缺铁性贫血(气血两虚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进一步开拓祖国传统中医药在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及应用方面提供新的思路和契机。方法:本课题为随机、开放、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的临床研究,选取本中心承担的60例IDA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生血宝合剂口服,试验组则予石榴补血糖浆口服,连续应用8周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相关参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