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非高斯扩散模型影像组学预测胶质瘤IDH分型的价值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胶质瘤是成人中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根据遗传表型的不同,患者的预后差别很大。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1/2基因分型是判定胶质瘤患者预后的重要分子标志,被纳入2016版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胶质瘤患者术前检查的重要内容,可以为肿瘤诊断提供重要信息。其优势在于组织对比度好、多方位、多参数成像,可以很好地显示肿瘤的位置、体积以及肿瘤周围水肿带。磁共振扩散成像的优势在于无需对比剂、可以反映肿瘤的微观结构。已经投入临床应用的常规的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基于单指数模型,可以通过量化组织内的水分子扩散,从而提供关于组织微观结构的信息。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是DWI的定量参数,已被应用到预测胶质瘤的IDH分型上,但是结果不够理想。这是由于常规DWI基于的人体内水分子扩散呈高斯分布这一假设,与事实不符。实际上,在人体组织内,细胞膜、髓鞘等各种屏障的存在会对水分子扩散造成一定的限制,导致其呈非高斯分布。为了更加准确地表征人体组织内的水分子扩散,多种非高斯扩散模型,如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神经突方向分散与密度成像(neurite orientation dispersion and density imaging,NODDI)和平均表观传播子(mean apparent propagator,MAP)被开发出来。这些扩散模型都已经被用于胶质瘤IDH分型,然而结果仍存在矛盾,这可能与肿瘤的异质性有关。在既往使用扩散模型预测胶质瘤IDH分型的研究中,仅使用了定量参数的最小值、平均/中位值、最大值、直方图参数或纹理特征,无法充分反映肿瘤的异质性,因此可能会影响预测胶质瘤IDH分型的准确性。影像组学技术可以大量提取图像中的高维度定量特征,提供的信息远远多于直方图参数和纹理特征,能够更好地反映肿瘤的异质性,可以提高胶质瘤IDH分型预测的准确度。本研究根据胶质瘤患者的IDH分型将患者分为IDH野生组和IDH突变组,在患者病灶区域内,提取扩散参数的影像组学特征并构建不同的影像组学模型,用于预测胶质瘤患者的IDH分型。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基于非高斯扩散模型(DKI、NODDI、MAP)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胶质瘤IDH分型的价值,并比较这些影像组学模型与基于常规DWI的影像组学模型在诊断效能方面的差异。材料与方法1、患者信息:本研究纳入了 143名经组织病理学证实、有IDH测序结果的胶质瘤患者。患者的年龄范围为18~74岁,平均年龄为46.86±11.73岁,其中男性77例,女性66例。IDH野生组73例,IDH突变组70例。所有患者被分为训练集(n=100,IDH野生型/IDH突变型=51/49)和验证集(n=43,IDH野生型/IDH突变型=22/21)用于影像组学模型的构建和评估。2、磁共振扫描:所有的MRI扫描均使用Siemens Prisma 3.0 T磁共振扫描仪及64通道头颈联合线圈。扫描序列包括常规MRI平扫(T1WI、T2WI、T2-dark-fluid、常规DWI)、多b值(b=0,500,1000,1500,2000,2500 s/mm2)扩散MRI及增强MRI扫描。3、图像后处理:ADC图由MRI工作站根据MRI平扫序列中的高b值常规DWI(b=1000s/mm2)自动生成。DKI、NODDI和MAP的所有参数灰度图,包括来自于DKI的分数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平均扩散率(mean diffusivity,MD)、轴向扩散率(axial diffusivity,AD)、径向扩散率(radial diffusivity,RD)、平均峰度(mean kurtosis,MK)、轴向峰度(axial kurtosis,AK)和径向峰度(radial kurtosis,RK),来自于NODDI的方向分散指数(orientation dispersion index,ODI)、细胞内体积分数(in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ICVF)和各向同性体积分数(isotropic volume fraction,ISOVF),来自于MAP的返回原点概率(return to the origin probability,RTOP)、返回轴概率(return to the axis probability,RTAP)、返回平面概率(return to the plane probability,RTPP)、非高斯性(non-Gaussianity,NG)、轴向非高斯性(axial non-Gaussianity,NGax)、径向非高斯性(radial non-Gaussianity,NGrad)、均方位移(mean square displacement,MSD)和q空间差(q-space inverse variance,QIV),均由基于 DIPY(http://nipy.org/dipy)开发的后处理软件NeuDilab处理多b值扩散MRI生成。4、影像组学流程:所有患者的T2-dark-fluid图像被导入到ITK-snap(版本3.8.0,http://www.itksnap.org)软件用于手动勾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ROI勾画范围为T2-dark-fluid序列所有层面上包括肿瘤和肿瘤周围水肿带在内的最大异常信号区。使用ITK-snap软件将每个参数图配准到T2-dark-fluid图像所在空间,并使用FAE(版本0.4.2)软件在每个参数图的ROI内提取851个影像组学特征,然后进行归一化处理和特征降维。在构建模前,使用递归特征消除(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RFE)选择特征,然后采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作为分类器,分别基于常规DWI、DKI、NODDI和MAP这4种扩散模型,构建了4个影像组学模型。为了确定模型的超参数(例如特征数量),对训练数据集进行5倍交叉验证,并根据验证集性能确定超参数。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来评估模型的性能。计算出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用于衡量模型的诊断效能。选择约登指数最大值对应的参数值作为阈值,计算出相应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和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5、统计分析:对IDH野生组和IDH突变组两组病例的临床特征,使用SPSS 21.0软件(IBM,SPSS,版本21.0)进行分析,分别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不同IDH分型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检验组学特征中的分类变量和连续变量时,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基于不同扩散模型的影像组学模型的诊断效能时,使用MedCalc软件(Version 20.015)进行DeLong检验对比不同模型的ROC曲线。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性别、年龄与胶质瘤级别、IDH分型的相关性:在IDH野生组(51.80±11.04岁)和IDH突变组(41.71±10.15岁)之间及高级别(WHO Ⅳ级)组(52.25±12.09岁)和低级别(WHO Ⅱ、Ⅲ级)组(43.69±10.32岁)之间,年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IDH野生组和IDH突变组之间及高级别组和低级别组之间,性别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918,P=0.593);高/低级别比例在IDH野生组和IDH突变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胶质瘤IDH分型的诊断效能:基于常规DWI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胶质瘤IDH分型的AUC为0.699,对应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674、0.864、0.476、0.633、0.769。基于DKI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胶质瘤IDH分型的AUC为0.870,对应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14、0.682、0.952、0.938、0.741。基于NODDI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胶质瘤IDH分型的AUC为0.913,对应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61、0.909、0.810、0.833、0.895。基于MAP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胶质瘤IDH分型的AUC为0.920,对应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84、1.000、0.762、0.815、1.000。3、所有模型预测胶质瘤IDH分型的AUC比较:DeLong检验结果显示,对基于非高斯扩散模型(DKI、NODDI和MAP)构建的3个影像组学模型进行两两比较时,其AUC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P值均>0.05)。基于非高斯扩散模型的影像组学模型分别与基于常规DWI的影像组学模型进行比较时,其AUC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P值均<0.05)。结论基于非高斯扩散模型(DKI、NODDI和MAP)的影像组学模型,可以有预测胶质瘤IDH分型,且诊断效能高于基于常规DWI的影像组学模型。
其他文献
目的:1.探讨QCT定量技术与常规CT定量评估胰腺脂肪的相关性2.研究QCT定量评估胰腺脂肪含量在2型糖尿病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并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同时选取在本院相同CT机及相同扫描条件下行胸部或上腹部平扫检查的健康体检人群93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使用Siemens Somatom Force 双源 CT 机结
学位
首先介绍了耐高温涂料的概念和种类,然后详述了有机硅树脂的结构、性能和其制备的耐高温涂料的研究情况,后续论述了在不同领域内如何正确地选择有机硅树脂,分析了不同牌号有机硅树脂热失重数据及颜色变化情况。最后,讨论了颜填料对涂层耐温性能的影响并对有机硅耐高温涂料在新环境、新要求、新发展的未来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TI-RADS)和BRAFV600E基因检测对甲状腺细胞病理学Bethesda报告系统中的Ⅲ类结节--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病变或意义不明确的滤泡性病变(AUS/FLUS)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并研究两者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0月~2021年12月因甲状腺结节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术前穿刺诊断为甲状腺AUS/FLUS
学位
背景与目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是世界上首次和复发性脑血管缺血事件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合并ICAS的患者入院时的卒中症状更加严重,需要住院治疗的时间更长。血管内介入治疗已经成为ICAS的重要治疗手段。但国内外对于血管内治疗ICAS的疗效、风险性及安全性仍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尤其关于判断颅内动脉支架术后是否能够实现早期症状改善的研究较少,缺少影像学参考。本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比分析颅内动脉支架
学位
目的:探讨增强CT图像纹理分析对小肾肿瘤良恶性鉴别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良性小肾肿瘤患者51例(乏脂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8例、嗜酸性细胞腺瘤13例)及恶性小肾肿瘤患者65例(均为肾透明细胞癌),所有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分析并评估两组病灶的CT影像特征。选取皮质期及实质期病灶的轴位最大层面图像,采用MaZda软件提取纹理参数,包括灰度直方图、灰度共生矩阵、灰度游程矩阵、灰度绝对梯度、自
学位
背景与目的在过去的十年里,血流导向装置已经成为治疗脑动脉瘤的一种有价值的血管内治疗方法。通过其高金属覆盖率和低网孔的独特设计,FD可以改变瘤径口血流动力学,减少局部血流对动脉瘤囊的冲击,从而导致瘤内血栓形成及动脉瘤愈合。据多个中心Meta分析报道,血流导向装置可使动脉瘤完全闭塞率达到80%左右。尽管FD治疗脑动脉瘤有很高的完全闭塞率,但术后动脉瘤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支架内狭窄、支架内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学位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越来越大,在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文化软实力也日益提高,翻译作为连接不同文化的桥梁,为中国文化走出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四字格是中华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四字格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美感,无论是在文学作品还是日常交流中都被广泛使用,四字格因其独特的结构和丰富的内涵,很难在英语中找到对应的表达,为翻译带来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在口译中,译者需要在短时间内反应出贴切的表达
学位
背景和目的抑郁症是最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之一,主要特征为情绪持续低落,通常伴有认知障碍、躯体症状和社会功能受损。抑郁症致残率位居世界第二,预测到2030年将成为致残的主要原因。更严重的是,与健康人群相比,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较高。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为探索抑郁症患者的异常脑活动提供了新方向。研究表明大脑半球间和半球
学位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前给予区域性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全身静脉化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84例根治性手术前行新辅助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1例患者术前接受区域性动脉化疗栓塞和全身静脉化疗的联合治疗,选取为研究组;其中43例患者术前接受单纯全身静脉化疗,选取为对照组。胃癌根治术前2组患者均接受2-4周期新
学位
目的腹膜后淋巴结是恶性肿瘤中晚期常见的转移部位,腹膜后因解剖部位较深,传统的淋巴结清扫术难度较大,同时放疗和化疗效果不理想。近年来,影像学引导下的微创治疗技术迅速发展,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已广泛应用于深部器官良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并显示出良好的疗效。本研究回顾性分析RFA治疗的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旨在探讨RFA在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中的有效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