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发症及呼吸系统治疗分析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chen17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救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住院期间并发症及呼吸系统治疗情况,探讨VLBWI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呼吸系统治疗要点,为提升本院VLBWI救治水平、降低并发症尤其是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儿的预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通过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对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住院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着重记录患儿母亲既往孕产史及本次妊娠情况,患儿娩出时的一般情况、并发症、治疗及转归等数据。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将收集的资料建立Excel数据库,经过SPSS 25.0软件,采用秩和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检验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近两年共收治195例VLBWI,符合纳入标准191例。男性100例,女性91例,男:女=1.1:1。单胎145例,双胎43例,三胎1例,四胎2例;阴道分娩80例,剖宫产111例。191例患儿胎龄在25~35周,平均胎龄(29.83±2.15)周;出生体重在600~1490g,平均出生体重(1207.17±205.33)g。2.围产期主要情况:孕母年龄在17~46岁,平均年龄(30.68±4.74)岁,其中不良孕产史74例(41.11%),妊娠期高血压58例(32.22%),妊娠期糖尿病34例(18.89%),高龄产妇32例(17.78%),产前出血18例(10.00%),采用辅助生殖14例(7.78%),宫颈机能不全7例(3.89%),胎盘功能不全5例(2.78%),子宫异常/畸形5例(2.78%),产前24小时内发热4例(2.22%)。3.转归情况:191例患儿中好转出院166例,放弃治疗23例(其中8例出院一月内死亡),院内死亡2例。存活率94.76%,死亡率5.24%。4.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VLBWI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48.17%)、动脉导管未闭(42.41%)、支气管肺发育不良(33.51%)、早产儿视网膜病(20.94%)、脑室内出血(7.33%)、脑室周围白质软化(6.28%)、败血症(5.76%)、坏死性小肠结肠炎(4.19%)。其中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Ⅲ级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9.95%)、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9.42%)、≥Ⅲ期早产儿视网膜病或需治疗的早产儿视网膜病(6.81%)、≥Ⅱ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4.19%)、血培养证实的败血症(3.14%)。5.呼吸系统治疗情况:(1)产前糖皮质激素:产前48h~7d使用产前糖皮质激素患儿的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使用率(27.3%)显著低于产前<48h或>7d使用产前糖皮质激素患儿的使用率(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枸橼酸咖啡因:早期(日龄<3d)使用枸橼酸咖啡因的患儿的停止使用日龄[27.00(17.00,36.00)]d 显著小于晚期(日龄≥3d)使用的患儿[32.00(23.00,41.00)]d,且早期组患儿的有创机械通气时长[0.00(0.00,0.00)]d显著短于晚期组患儿[4.00(0.00,9.00)]d,早期组患儿的PDA(35.5%)、BPD(22.6%)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晚期组(62.3%、52.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BPD的危险因素:BPD组患儿的出生体重[(1135.63±233.58)g]、胎龄[(29.07±2.01)W]显著小于非 BPD 组患儿[(1243.23±179.95)g、(30.20±2.12)W],且 BPD组患儿的NRDS(62.5%)、PDA(57.8%)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BPD组患儿(40.9%、34.6%),BPD组患儿的有创机械通气>7天的比例(26.6%)高于非BPD组患儿(6.3%),且有创机械通气时长[4.00(0.00,8.75)]d、无创机械通气时长[18.00(7.25,32.75)]d、氧疗时长[48.00(33.25,68.75)]d、住院时长[61.50(42.75,74.75)]d 均较非 BPD 组患儿长{[0.00(0.00,1.00)]d、[8.00(0.00,18.00)]d、[31.00(17.00,44.00)]d、[46.00(39.00,57.00)]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RDS、PDA、有创机械通气>7天均为BP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胎龄越大为BPD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1.VLBWI救治难度大,并发症发生率高,治疗情况复杂,且并发症发生率(包括严重并发症)、治疗难度随胎龄减小而升高。2.产前48h~7d使用产前糖皮质激素可显著降低患儿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使用率。3.早期(日龄<3d)使用枸橼酸咖啡因可缩短患儿的有创机械通气时长、降低PDA、BPD的发生率。4.NRDS、PDA、有创机械通气>7天是BP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胎龄越大是BPD发生的保护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目前的研究表明,牵张力带来的刺激可以转化为生物信号参与创面的愈合并影响瘢痕的形成。近年来临床上出现了各类改良减张缝合技术,但在儿童群体的适用性尚有待验证。本研究拟探讨“远端埋没真皮缝合”技术在儿童整形外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烧伤整形外科住院择期手术中的梭形切口或经线性切开形成梭形创面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切口缝合方式分为实验组和
学位
目的:探讨儿童创伤后外周血中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及其亚型表达百分比变化与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e severity score,ISS)、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期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SICU收治的创伤患儿作为创伤组研究对象,共28例,根据ISS评分标准分为轻伤组、重伤
学位
目的:探讨婴儿期超重和(或)肥胖与学龄前期超重和(或)肥胖的关联性及其危险因素研究,为学龄前期及其后续儿童阶段超重和(或)肥胖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我市某社区2013年1月~2014年12月出生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儿保体检时间(出生时、1月龄、3月龄、6月龄、8月龄、1岁、3岁、4岁、5岁和6岁)所获身高(或身长)和体重数值,计算体块指数(BMI)。根据BMI-Z(根据WHO儿童体重身高标
学位
目的:分析比较儿童人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HBoV)和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致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征,探讨发生重度博卡病毒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1)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10月因下呼吸道感染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843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完善鼻咽抽吸物或肺泡灌洗液病原学检查,根据病原学结果分组:HBoV单
学位
目的:比较CD19/CD22双靶点与CD19单靶点CAR-T细胞治疗儿童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1年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分别予CD19和CD19/CD22 CAR-T细胞治疗的R/R B-ALL患儿的临床资料,将行CD19 CAR-T细胞治疗的患儿纳入单靶点组,行CD 19/CD22 CAR-T细胞治疗的患儿纳入双靶点组,分析2组患儿
学位
目的:探讨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门诊的抽动障碍儿童的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ose,NSE)水平,及其与抽动障碍儿童行为问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的400名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儿童纳入病例组,依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的诊断依据分为:短暂性
学位
研究背景与目的:蒽环类药物(Anthracycline,ANT)是治疗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必需的药物,用于诱导缓解治疗和巩固治疗中,其心脏毒性是影响患儿生存质量的重要危险因素。为了克服蒽环类化疗药物的心脏毒性,近年来右雷佐生被推荐用于保护蒽环类化疗药物的心脏毒性作用,但是儿童这方面的数据较为缺乏。本研究通过分析ANT的心脏毒性指标及右雷佐生的保
学位
目的:分析具有治疗靶点的儿童费城染色体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iladelphia chromosome-lik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Ph-like ALL)的临床特征、遗传学改变、治疗方式及预后转归,在现有靶向药物的前提下,为进一步完善儿童Ph-like ALL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初诊,且具备靶向药物靶点的儿
学位
目的:回顾性分析胎龄≤32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危险因素,探讨ROP及需干预治疗ROP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预防、筛查及治疗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新生儿科住院胎龄≤32周住院资料完整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按照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复诊的ROP结果,依据早产儿ROP诊断标准,将279例早产儿分为ROP
学位
目的:通过建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模型,利用10X单细胞RNA测序技术,分析新生大鼠HIBD后松果体组织的细胞亚群及其组成的变化,并在单细胞水平上研究不同细胞亚群的转录组变化,探索新生大鼠HIBD后松果体组织中不同细胞亚群变化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1.采用7日龄SD新生大鼠,根据改良Rice-Vannucci法建立HIBD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