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包材中增塑剂雌激素活性的单独和联合效应及机制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exie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对包装材料引起的食品增塑剂残留可能导致的生殖毒性进行初步研究。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选择结构差异较大,使用较广泛的增塑剂作为研究对象,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双酚A(BPA)、壬基酚(NP)和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DEHA)作为邻苯二甲酸酯类、双酚A类、烷基酚类和脂肪族二元酸酯类增塑剂的代表物,初步研究了增塑剂混合暴露可能带来的生殖毒性风险。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MCF-7细胞理想的培养条件为89%的DMEM培养基和10%的血清,在此条件下MCF-7细胞生长曲线表明其对数生长期在30 h~72 h,另外DMSO对细胞的最大无作用剂量为0.1%。2.采用MCF-7细胞增殖实验研究了DBP、BPA、NP和DEHA的雌激素活性,结果表明:(1)DBP极量为2.3×10-9mol/L(24 h)、1.7×10-7mol/L(48 h)、5.5×10-8mol/L(72 h)、1.4×10-7mol/L(96 h),EC50为1.6×10-18mol/L(24 h)、2.7×10-11mol/L(48 h)、1.7×10-10mol/L(72 h)、2.6×10-10mol/L(96 h)。(2)BPA极量为6.6×10-10mol/L(24 h)、2.8×10-9mol/L(48 h)、2.8×10-9mol/L(72 h)、6.6×10-10mol/L(96 h),EC50为1.1×10-11mol/L(24 h)、1.9×10-10mol/L(48 h)、1.0×10-11mol/L(72 h)、1.1×10-11mol/L(96 h)。(3)NP极量为6.6×10-10mol/L(24 h)、3.0×10-10mol/L(48 h)、1.5×10-9mol/L(72 h)、1.7×10-9mol/L(96 h),EC50为3.5×10-12mol/L(24 h)、1.2×10-11mol/L(48 h)、7.8×10-11mol/L(72 h)、1.3×10-11mol/L(96 h)。(4)DEHA对MCF-7细胞增殖基本无影响。3.DBP、BPA和NP二元混合物拟雌激素活性联合效应的MTT实验结果如下:(1)DBP和BPA为加和作用,但72 h产生了轻度协同作用。(2)DBP和NP为加和作用。(3)BPA和NP为加和作用,而在24 h表现出轻度拮抗作用。4.流式细胞术实验表明:(1)单独暴露实验中DBP、BPA和NP均能够促进细胞进入S期,加快MCF-7细胞增殖,具有雌激素活性。(2)混合暴露实验中,DBP+BPA及DBP+NP的雌激素活性联合效应均表现为加和作用,而BPA和NP表现为轻度拮抗。5.采用Western blot法研究了DBP、BPA和NP的二元混合物对MCF-7细胞ERα和ERK,JNK,p38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1)DBP、BPA和NP均能降低MCF-7细胞中ERα蛋白表达。在降低ERα表达方面,DBP+BPA和DBP+NP表现出协同效应,而BPA+NP为加和效应。(2)DBP、BPA、NP均能提高MCF-7细胞中ERK蛋白的表达量,混合暴露的联合效应类型均为协同。在促进ERK磷酸化作用方面,单剂量组与溶剂组差别不大,混合组中DBP+NP和BPA+NP比单剂量组略高,其联合作用为轻度协同作用。(3)DBP、BPA和NP可轻度抑制MCF-7细胞JNK蛋白表达,而混合暴露可促进JNK蛋白表达,BPA+NP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DBP、BPA和NP能够显著促进MCF-7细胞JNK蛋白磷酸化,混合暴露效应更显著,联合效应均为协同作用。(4)DBP、BPA和NP均能促进MCF-7细胞p38蛋白表达,DBP+BPA可协同促进p38蛋白表达,DBP+NP,BPA+NP的联合效应均为加和作用。DBP、BPA、NP和DBP+BPA均能抑制MCF-7细胞p38蛋白的磷酸化,而DBP+NP,BPA+NP却能促进p38蛋白的磷酸化。研究发现DBP、BPA和NP主要通过经典核受体途径发挥雌激素效应,同时膜受体信号传导途径也参与了雌激素效应,其中影响较为显著的是JNK信号传导途径,将作为增塑剂雌激素效应机制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其他文献
城市是经济发展、技术集聚与能源消费的中心,是应对气候危机的主战场,也是我国尽早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环节。本文以纽约、伦敦、东京等城市为例分析了国际城市面向碳中和推动低碳转型的三种特色模式,围绕需求、效率、结构三方面多维度梳理了国际城市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过程中的实施路径与行动措施。最后,结合国际经验和我国城市发展现状提出,我国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应注重城市发展的异质性,因地制宜地采取行动;注重城市绿
期刊
红曲色素(Monascus pigments,MPs)是由红曲菌属的丝状真菌产生的主要次级代谢产物之一。MPs作为天然食用色素,在我国及东南亚地区已有上千年的应用历史,也是近年我国增长最快的天然食品着色剂。MPs属于聚酮化合物,由红曲菌基因组中的一个基因簇调控合成,有多个酶参与,其中聚酮合酶(Polyketide synthase,PKS)为关键酶。尽管早在1963年就开始了MPs生物合成途径的研
学位
真菌毒素(mycotoxins)主要是由产毒的丝状真菌在具有一定温度和湿度的特定环境下产生的一类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次级代谢产物,也是农产品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而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AFs)是其中的代表之一。AFs是一类次级代谢产物的总称,目前已分离鉴定出的AFs大概有12种,如AFB1、AFB2、AFG1、AFG2和AFM1等,其中致癌能力最强的是AFB1。AFs是主要是由曲
学位
碳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已经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显著影响。有关农业碳排放的研究表明农业已成为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重要来源,由于人类活动干预最多的农业部门是种植业,因此实现种植业领域的碳减排是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举措。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种植业生产面积广,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这一领域的碳排放总量不容忽视,因此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种植业碳强度。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自然资源禀赋、气候环境条件
学位
在过去20年,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的显著提高引起了世界的关注。通常可以根据人工干预的程度将植被恢复分为以自然过程为主的恢复和以人工干预为主的恢复。不同恢复模式在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各自表现及其时空差异,有待进一步厘清。前人研究多侧重于从微观角度比较人工和自然方法在植被恢复中的作用,缺乏区域尺度上的证据。植被恢复是在区域尺度上进行的,仅凭少量的点观测难以揭示整个区域的恢复情况。尽管有一些研究集中在区域尺度
学位
休耕制度是促进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耕地是一种具有高度专用性的资产,资产专用性是影响农户休耕意愿的重要因素。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同类型农户休耕意愿的影响因素具有明显差别。鉴于此,本文利用甘肃省4个市共1240份微观调查数据,首先将农户划分为纯农户、Ⅰ兼农户、Ⅱ兼农户和非农户四类,接着选取相应观测变量对资产专用性进行测度并采用熵值法将其量化,然后分别建
学位
鱼糜制品以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等特点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其产量逐年上升。食盐是鱼糜制品加工中必不可少的添加成分,对人体的生理功能也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饮食中过高的食盐摄入不利于人身体健康,因此低钠鱼糜制品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冷冻鲢鱼糜为原料,研究了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钙、柠檬酸钙及碳酸钙部分替代食盐对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1、研究了氯化钾、氯化镁替代食盐对鱼糜凝胶特
学位
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不仅造成当地的生态退化和长期贫困,同时也威胁周边区域的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为有效缓解水土流失,中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末启动了退耕还林等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尽管退耕还林等工程的实施使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治理取得积极成效,然而部分研究显示,退耕还林投入和水土保持效果之间存在空间错配,从而削弱了水土流失治理效率。该现象说明黄土高原的退耕还林与水土流失治
学位
大米中淀粉的含量约占75~85%左右,是决定大米食用品质的主要成分,蒸煮过程中的米水比、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加热速率、保温时间等也影响着米饭的品质。本论文以籼米淀粉为对象,采用激光粒度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动态流变仪、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现代分析技术,研究了浸润和加热对籼米淀粉及其糊化过程的影响,阐明了大米淀粉润胀、糊化、凝胶与温度、时间、升温速率的关系,为米饭烹制条件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
学位
我国水资源丰富,河流众多,而河流作为重要的公共池塘资源,一直面临着有效供给不足和治理无序的现实困境。在此背景下,河长制作为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完善水治理体系的重大制度创新应运而生,并在全国范围内很快得到推广实践。但是,在河长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生态环境污染整治依然面临着激励缺失和协整失效的问题,导致其政策效果无法进一步提高,河流治理动力面临不足。同时,随着城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本紧密连接的村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