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沪港通效应的实证检验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nl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战略核心是要提高各类社会主体的创新能力,增加整个社会的创新投入和产出。企业作为各类社会经济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创新投入与产出将直接影响这一国家战略的实施效果。近年来,我国企业创新投入和产出水平得到了显著的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明显差距,如何进一步促进企业创新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通常而言,企业创新离不开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开放的有效支持,换句话说,一个有效开放的资本市场是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从现实来看,近年来我国政府始终致力于推动资本市场开放,全力构建一个有效开放的资本市场平台环境,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便利。沪港通作为我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里程碑式项目,沪港通实施的试点机制为我们评估资本市场开放的经济后果,尤其是评估和把握以沪港通为代表的资本市场开放政策对企业创新的效应提供了天然的实验平台。所以有必要研究以沪港通为代表的资本市场开放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这对于持续推进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进程,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为此,本文以我国沪港通的实施为自然实验事件,考察了以沪港通为代表的资本市场开放政策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以及通过何种机制产生影响。具体而言,本文首先界定了沪港通与企业创新的概念并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优序融资理论以及委托代理理论等理论视角,深入剖析了企业创新存在不足的内在机理;其次,从缓解代理冲突、缓解融资约束以及提高股价信息含量三个角度分析了沪港通交易制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进一步,从理论上探讨了沪港通交易制度给企业带来的创新效应在不同产权性质、不同业务类型企业之间的异质性问题;最后,本文在对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现状、企业创新现状以及沪港通背景下我国企业创新特定情况的分析基础上,选择2011-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沪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对企业创新的具体影响及其传导机制,并且考虑到企业产权性质和业务类型对沪港通创新激励作用可能的差异性,进行了相应的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1)沪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创新水平。可能的原因是沪港通实施后,会引进成熟的境外投资者,为中国的内地市场带来资金、人才以及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进而促进企业创新。该结论在平行趋势检验、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改变样本选取范围、改变政策发生时间以及重新定义企业创新四种情况下依然稳健。(2)沪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通过缓解第一类和第二类代理冲突、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以及提高股价信息含量等三种途径提高企业创新水平。具体来说,一方面,引进的境外投资者可以更好地对管理层和大股东进行监督,减少自利行为,缓解代理冲突,进而促进企业创新;另一方面,沪港通实施后通过解决市场总体资金量有限导致的“钱荒”以及投资者与企业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恐慌”,从而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为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此外,沪港通实施可以提高股价信息含量,进而通过股价信息含量的反馈机制和融资机制作用于企业创新。(3)沪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对企业创新的激励作用在不同产权性质和不同业务类型中的企业存在着异质性。相比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的沪港通交易制度实施对企业创新效应更为显著,这是因为沪港通实施可以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而非国有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较为严重,根据边际效应递减规律,沪港通实施为非国有企业带来更强的创新效应。同时,相比于从事国内业务的企业,拥有国际业务的企业的沪港通交易制度实施对企业创新效应更为显著,可能的原因是香港投资者在拥有国际业务的企业中具有更强的信息优势,所以更加倾向于投资拥有国际业务的企业,同时使得股价信息含量机制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为拥有国际业务的企业带来更强的创新效应。针对研究结果,本文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政策建议:(1)政府层面。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应坚定不移地扩大资本市场开放,逐步放开沪港通交易额度,更好地发挥沪港通资本市场开放的创新效应;另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根据企业异质性分类施策,适当增加沪港通名单中非国有企业和国际化企业的比例,提高沪港通政策的创新效应。(2)企业层面。企业应完善自身信息披露制度,减少企业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增加创新活动的资金来源;引进境外投资者担任企业独立董事,优化企业自身治理能力;同时加强管理层成员素质教育,强化股价信息含量对企业创新的反馈机制。
其他文献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信息披露体系的核心和基础,直接反映着公司的生产经营及未来发展等各方面情况,也直接影响着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评估。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等因素,当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根据深交所公布的2019年度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考核结果,在深市2196家上市公司中,最近连续三年考核结果为“优秀”的公司仅有178家,占比8.58%。如何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水平是近
学位
国家级新区作为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示范区,其建设政策能否起到预期效果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预期这类问题是值得深入探讨的。本文对产城融合理论基础和新区产城融合的影响机制进行剖析,从区位理论、产业集聚理论、新型城镇化理论等角度进行理论基础阐述,提出影响新区产城融合的影响因素包括产业发展因素、城市功能因素、人口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并指出新区建设可以通过产业虹吸途径、要素集聚途径以及辐射外溢途径三种机制促
学位
伴随着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经过长期的高速增长,现在已逐渐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关期。在这一时期,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仅有利于增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更有利于国家转换增长动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企业科技创新需要稳定充足的金融资源支持,这就需要高效的金融市场,而银行始终处于核心位置。过去二十多年,伴随着中国银行业改革的不断推进,
学位
中国已进入“经济新常态”时期,经济的增长速度逐渐减缓,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模式、寻找经济发展新驱动力成为我国当前需要解决的难题。我国亟需从粗放型经济向效率质量为主的集约型经济转变,摒弃传统的高污染生产模式,将推动经济的传统要素如劳动力、资本等转换为技术、人才、市场等创新要素,实现经济的绿色转型。要求经济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需要着力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那么如何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成为亟待解决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巨大发展,但长期以来以重工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使产业结构低端锁定、供给问题突出、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的双重约束。因此,引导传统重工业进行绿色转型,支持新型环保产业发展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是突破我国经济发展瓶颈的重大战略选择。绿色信贷作为我国实现绿色发展转型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环保项目和污染项目实施差异化的信贷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流向环保项目,对产
学位
企业投资作为全社会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成长、价值创造乃至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但是实践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代理冲突等问题产生的交易成本,企业非正常的投资行为广泛存在,企业的投资支出与投资机会相背离,从而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灵活性与投资效率,研究企业投资行为对于其自身和经济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高铁建设获得了长足发展,“四纵四横”高铁网络基本建成。高铁开通的“时空压缩效应”降低了区域间的交
学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近年来我国致力于推动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沪港通的开放能够加强资本市场的联系、深化资本市场深度,吸引更多境外投资者进入,促进资本市场稳步发展,随着股票市场多层次多区域的开放,很多的学者对资本市场开放的研究更深入,但是鲜有人研究其对企业现金持有的影响及其微观作用机制,对其在微观层面的政策效果进行分析。那么,资本市场开放如何影响企业现金持有?异质性影响如何?又存在怎样的
学位
企业创新是企业持续经营的根本,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谋求长远发展。影响企业创新的因素有很多,房价是其中关键的一个。自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我国房价持续上涨,房地产行业发展成为我国支柱型产业,房价上涨引起房地产价值的上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尤其是企业的创新投资决策。国内外学术界高度关注房价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并展开大量的研究。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关于房价影响企业创新的研究进行分
学位
市场分割是指由于各种交易障碍与交易成本的存在,使得地区间的商品、资源、劳动力难以在各个市场间自由流动的现象。这些交易障碍与交易成本的存在使得商品与要素难以在各个市场间自由流动,从而造成了商品和要素价格不合理的地区差异。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我国市场分割的程度、市场分割的影响因素、市场分割对地区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关于市场分割与创
学位
2010年我国股票市场引入了融资融券交易机制,目的在于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交易制度。融资融券交易机制至今已有10年的发展历程,融资融券对资本市场和企业行为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投资效率显著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状况,一个成功的投资决策会给企业带来更好的发展机会和上升空间,而一个失败的投资决策则可能给公司未来的发展带来致命的伤害。不仅如此,企业是国家意志在微观层面的执行者,企业的投资质量和效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