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DF基复合固态电解质中Li6.4La3Zr1.4Ta0.6O12表面功能化研究

来源 :北京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YCHEN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和电网储能需求的增加,对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电池的需求日益迫切。全固态锂金属电池由于高安全性和潜在的高能量密度被认为是下一代储能设备。固态电解质作为固态电池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引领未来电池的发展。在各种类型的固态电解质中,复合固态电解质可以结合无机电解质(如超离子导体)与聚合物电解质的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实现固态锂金属电池商业化的候选材料。但是固态复合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与传统的液态电解质相比还是不足。在复合固态电解质中,锂离子可以通过多条路径进行传输,包括超离子导体相、聚合物相以及超离子导体/聚合物界面。然而复合固态电解质的离子传输机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无机电解质的种类、结构、形貌以及与聚合物之间的界面。采用表面功能化策略,在超离子导体表面形成异质外延相。系统的研究了复合固态电解质中的离子传输机制,以提高复合固态电解质的电化学性能。首先,超离子导体Li6.4La3Zr1.4Ta0.6O12(LLZTO)表现出锂离子电导率高、电化学窗口宽以及对锂稳定的特点。聚合物PVDF含有强极性C-F键并且介电常数高达8.4,使其具有良好的溶解锂盐能力。因此采用浇筑法制备了PVDF-LLZTO复合固态电解质膜,系统地研究了以LLZTO作为主要锂离子传导相时,超离子导体与聚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复合固态电解质综合性能的影响。随着复合固态电解质中LLZTO浓度的增加,超离子导体形成连续的无机导电网络,此时锂离子的迁移更倾向于超离子导体区域,而绝缘(即无锂盐)的PVDF仅作为粘结剂提供形状支撑。复合固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和离子迁移数的逐渐提升,同时也带来了成膜困难,与电极接触性差等问题。当LLZTO的质量分数分别达到90%和80%时,复合固态电解质膜的锂离子电导率分别为2.16×10-5 S cm-1和1.06×10-5 S cm-1,锂离子迁移数分别为0.88和0.83。但是考虑到复合固态电解质膜的成膜性、机械性以及与电极的兼容性等,PVDF-80%LLZTO复合固态电解质展现出相对较好的综合性能,在2C下,固态电池放电容量为85.3 mAh g-1,在0.2C循环150圈容量保持率为93.6%。其次,锂离子在超离子导体中的输运主要受晶格中空位浓度、周围的离子种类、掺杂阳离子的构型和距离等影响。为了提高复合固态电解质的锂离子电导率,利用表面功能化策略在LLZTO表面构建了烧绿石结构的La2Sn2O7 PVDF基复合固态电解质中Li64La3Zr1.4Ta0.6O12表面功能化研究界面层。La2Sn2O7界面层的形成成功地在超离子导体中引入缺陷,改变晶体结构中锂离子周围的环境,加快了锂离子的传输;并且在界面层形成过程中消耗了 LiOH中的OH-,增加了自由锂离子浓度。在多个方面的协同作用下,明显提高了复合固态电解质的电化学性能。在LLZTO表面构建0.9wt%La2Sn2O7,复合固态电解质的锂离子电导率达到1.30 × 10-4 S cm-1。另外,正极与固态电解质界面阻抗大一直是固态电池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利用转印技术实现正极材料与复合固态电解质的一体化,使得二者的界面电阻从296Ω降低到213Ω。以LiFePO4作为正极,锂金属为负极,0.9wt%La2Sn2O7修饰后的复合材料为电解质隔层的固态电池在倍率为2C时的放电比容量达到128.1 mAh g-1,在0.2C循环200圈容量保留率为86%。再次,通过表面功能化设计超离子导体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形貌及锂离子传输机制。在LLZTO表面构筑LaRuO3界面层,使其从0D的纳米颗粒转变为3D无机骨架结构。LaRuO3界面层的形成除了在超离子导体中引入缺陷外;诱导产生的Li2Zr207相可以将超离子导体连接为3D无机骨架结构,延长锂离子的渗透路径,并且增加了超离子导体与聚合物基体的作用位点。因此更进一步的提高了复合固态电解质的电化学性能。在LLZTO表面合成3wt%LaRuO3,复合固态电解质的锂离子电导率高达6.06× 104 S cm-1。对应的固态电池在2C的放电比容量为132.2mAh g-1。在0.2C循环200圈后,固态电池的放电比容量为136mAh g-1;循环400圈后,固态电池的放电比容量保持在 129.6 mAh g-1。最后,除超离子导体本身外,超离子导体/聚合物界面无疑为锂离子提供了快速的传输路径。Lix-CeO2复合相具有远大于锂离子直径的晶格特征参数以及与CeO2相似的化学/电化学性质,在聚合物/超离子导体界面构筑具有高效连续离子传输通路的Lix-CeO2复合相。Lix-CeO2复合相在拓宽锂离子传输路径的同时,其含有的氧空位可以锚定LiOH中的OH-,提高了迁移锂离子的浓度。当Lix-CeO2复合相的质量分数为2%时,复合固态电解质的锂离子电导率提高到2.325 × 10-3 S cm-1,固态电池在2C下的放电比容量高达134.8 mAh g-1,在0.2C下循环200圈,放电比容量保持在135 mAh g-1
其他文献
历代医家从阴阳、脏腑、六经、十二经脉等方面辨证论治汗证,中医治疗汗证有独特的优势。梁君昭教授认为阴阳失调、营卫不和是汗证的发病基础,气滞、痰浊、血瘀等病理产物是汗证致病因素。临证时梁君昭教授从“阴阳-脏腑-经络-气机-体质”等多角度辨治汗证,认为虚实夹杂、营卫不和、气机升降出入失调是疾病发展过程的关键因素。汗证的中医治疗应注重健脾养心、调和气血、行气解郁、活血降浊,心肝同治、调补脾肾,并注重生活作
期刊
“阴弱者,汗自出”出自《伤寒论》,指心阳与卫阳之气不足,在阳浮、发热的前提下,卫阳不能顾护营阴而导致汗出。里虚尤其是心阳不足是该病导致汗出的关键因素;风邪袭表,阳气抗邪发热而迫津外泄是该病汗出的前提条件;营阴虚弱是汗出的结果。明确这一问题,可以明确太阳中风证的病机关键,从而更好地理解其治疗风险与治疗策略。
期刊
2020年7月《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劳动教育在新时代备受党和国家的重视,但劳动教育在学科专业中的渗透效果并不理想。生物学科是一门基础性的自然科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较为紧密,尝试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是开拓劳动教育有机渗透到学科专业中的新渠道。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劳动教育
学位
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是一种创面治疗方法,临床应用广泛。近年来,VSD在毒蛇咬伤患者创面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该文就VSD的概述及作用机制、毒蛇咬伤VSD的应用方式、应用效果、护理措施、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毒蛇咬伤患者创面治疗提供参考。
期刊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中提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并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批判性思维是科学思维的主要内容,是批判质疑的重要工具,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与探究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便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已成为广
学位
在“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背景下,素质教育已全方位纳入高中一线课堂,核心素养成为人才培养关注的重点内容。《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维度,“社会责任”作为核心素养的维度之一,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是生物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梳理出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基础,界定了生物学学科核
学位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与发展,历史课程内容呈多样化发展趋势,学生在课堂上由接受学习转向自主学习,这使得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成为关键。考古资料是中华民族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历史学科教学紧密相连,特别是实物史料让历史画面重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深化历史课堂教学。本文运用了文献研究法、调查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对比研究法围绕着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考古资料进行
学位
民俗是一定地域内广大人民群众所自发形成、自觉享用、世代传承的风俗习惯;民俗文化是将民俗视作文化现象研究而形成的知识体系。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基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智慧和独特的民族精神。随着国家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出台以及统编新教材的使用,对历史教学提出了立德树人、培育学生民族精神的新要求。民俗文化是重要的历史课程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
学位
历史发展过程中总是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美术作品,美术作品本身也能体现历史的发展轨迹。美术作品作为“历史的活化石”,既是解读历史的证据,也是重要的历史课程资源,越来越多的教师将美术作品融入到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教学理论与实践,对于美术作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本文通过文献阅读、案例分析和社会调查等方法,围绕历史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合理运用美术作品进行深入探讨,全文共分为
学位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教育要立足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变化和个体生活的需要。科学思维作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中关键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科学概念和建立生命观念的有利工具,是科学探究的基础,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作出理性判断起重要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发展学生科学思维至关重要。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各个环节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师指导下合作探究学习,充分体现学生为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