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氧诱导聚集的纳米酶用于神经元损伤治疗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sumest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由于外伤导致脑组织受损,致使脑部各种神经功能缺失,神经细胞及胶质细胞死亡的现象,这种神经损伤是导致人类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TBI过程中产生过量的活性氧被看作是导致神经损伤的重要潜在因素之一。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酶的氧化还原活性为活性氧相关疾病提供了潜在的解决方案,它通过减少受损脑组织中过量活性氧的产生和扩散来阻止TBI的进展。然而,由于其缺乏对疾病器官的靶向特异性、释放效率低、细胞毒性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神经损伤治疗的效果。因此,本论文通过优化合成条件,制备了一种超小的碳基纳米酶,它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性和多酶催化活性,可高效清除细胞和活体内的自由基。同时,该纳米酶在自由基诱导下可迅速交联聚集,累积到自由基丰富的脑损伤部位,从而提高其对器官的靶向效果。更重要的是,聚集后的纳米酶仍具有多酶催化活性,可继续清除入侵的活性氧,且该纳米酶聚集体在内源性还原酶作用下,可分解成小单位,便于代谢到体外,从而降低其毒性风险。体外细胞和体内动物实验证实该纳米酶可以显著提高神经元损伤的治疗效果。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选用具有天然抗氧化性的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赖氨酸为前体,通过微波辅助合成法,优化原料配比和反应温度,制备小尺寸的碳基纳米酶。通过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技术系统表征了纳米酶的化学结构和光谱性质,表明该纳米酶具有明亮的蓝色荧光,保留了GSH的自由巯基,可用于清除自由基,同时作为交联聚集基团。通过原子力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动态光散射仪等技术表征了纳米酶的粒径和聚集过程,证实纳米酶的尺寸约在1-2nm,在富含过氧化氢(H2O2)、羟基自由基(·OH)等活性氧的环境中,半小时内即可聚集增大100倍左右,但在内源谷胱甘肽还原酶系统作用下可发生分解,再次形成小尺寸纳米酶。(2)利用5,5’-二硫代双(2-硝基苯甲酸)分析测试表明,小尺寸纳米酶的自由巯基保有量大于98%。使用ABTS和PTIO抗氧化能力分析测试证实,纳米酶与同等浓度GSH具有相当的化学抗氧化能力。但与GSH明显不同的是,纳米酶在生理环境中显示出优异的多酶催化活性,它们不仅具有类过氧化氢酶活性催化H2O2分解,而且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催化H2O2氧化底物(如3,3’,5,5’-四甲基联苯胺的氧化反应)。多酶催化活性的存在使得纳米酶在5 min内催化快速分解超过80%的H2O2。同时,实验表明H2O2、·OH等活性氧诱导交联的纳米酶聚集体,仍具有以上两种类酶的活性,在20 min内催化分解H2O2分解可达30%以上。此外,本部分对纳米酶催化机理也进行了探讨。(3)为了证实纳米酶及其自由基诱导聚集特性对TBI的治疗效果,本论文在细胞、活体小鼠模型层次开展了进一步的研究。首先,基于纳米酶的荧光特征,使用荧光显微镜实时观察到纳米酶在细胞内受活性氧诱导聚集的过程,证实纳米酶靶向聚集的部位主要分布在活性氧较多的线粒体。细胞毒性实验证实纳米酶的毒性极低,而且可提高H2O2、脂多糖等氧化损伤的神经细胞生存率。利用活性氧化荧光染料指示剂,使用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实验进一步证实纳米酶在细胞内可快速清除活性氧,恢复细胞生存。最后,TBI模型小鼠体内实验表明,该纳米酶比无聚集特性的普通纳米酶脑摄取量高9倍,且可迅速代谢到体外。通过分析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和免疫组织切片染色实验,证实了纳米酶对治疗神经元损伤的良好效果。
其他文献
层层沉积是一种制备复合膜的有效方法,制备出的复合膜具有优异的性能。通过调节复合膜的组成成分与比例,能够对复合膜的结构与功能进行有效控制,层层沉积制备复合材料已成为各领域的研究热点。在本论文中采用层层沉积制备复合膜,选取聚合物羧甲基纤维素(CMC)与片层材料蒙脱土(MTM)、氧化石墨烯(GO)作为原料。通过静电相互作用,聚合物CMC先吸附在片层材料表面上构成CMC/片层材料聚集体,随后通过层层沉积制
学位
酶是体内控制物质代谢和能量转移的重要催化剂,但是天然酶存在提取纯化困难、不易长期储存和易受外界干扰等缺点。纳米酶是一类兼具纳米材料的独特性能和生物酶的催化功能的模拟酶。纳米酶具有易制备、高稳定性和催化效率高等特点,在医学、化工、食品、农业和环境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在稳定性上纳米酶远胜生物酶,但由于纳米酶易团聚造成活性降低,故需要研究开发性能优秀的纳米材料,在众多纳米材料中稀土材料表现突出。鉴于此,
学位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造成的环境问题与能源危机是目前全球面临的突出问题,氢气是一种清洁、高效、可再生的替代清洁能源,而生物制氢法是最为绿色的方法。其中,光合生物制氢可以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由于莱茵衣藻中氢化酶活性高、制氢成本低、遗传背景清晰,因此,是研究光合微藻生物制氢的模式物种。但莱茵衣藻制氢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自然状态下微藻产氢量极低,特别是其光合放氧严重影响产氢酶的活性等。而
学位
肝癌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长期受到医学和药学领域的广泛关注。尽管手术治疗是2017年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中推荐的首选治疗方案,但遗憾的是鉴于肝癌的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未引起患者的足够重视,大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已是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间。因此肝癌的诊断时机越早越好,靶向制剂在肿瘤检测中非常有前景。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目标是合成一种含有半乳糖结构的核壳型荧光纳米球,能通过半乳糖的靶向作用
学位
“内毒素”一词是由Richard Pfeiffer在19世纪首次提出的,它是革兰氏阴性细菌外膜的主要成分。内毒素是由多糖O抗原、核心多糖和类脂A三部分组成,其毒力中心存在于类脂A中。当细菌死亡溶解或者用人工的方法破坏细菌细胞壁时内毒素就会被释放出来,内毒素会引起许多疾病的产生,威胁人类健康,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败血性休克,过量的内毒素甚至会引发机体的死亡。所以,对内毒素的检测尤为重要,传统检测内毒素
学位
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是由263个氨基酸组成的跨膜单链糖蛋白,分子量为47 KDa,是外源性凝血的启动子。当血管破裂时,TF激活凝血级联反应,导致凝血酶的爆发式生成,产生大量的血小板,使血液凝固。临床医学中,将血浆中添加TF后凝固所需要的时间定义为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PT的延长或缩短与多种疾病相关,是血液临床检验的常规项目,用于PT检测的就
学位
川芎嗪(即2,3,5,6-四甲基吡嗪)对人的心脑血管健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是一种可以产生芽孢的益生菌,其芽孢耐热性好、可耐受胃酸和胆汁。在本研究之前,未见有采用益生菌生产川芎嗪的相关研究报道。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本研究发现凝结芽孢杆菌可以产生川芎嗪的前体乙偶姻(即3-羟基-2-丁酮),但由于目前利用乙偶姻合成川芎嗪的方法都需要较高的反应
学位
二氧化钛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光催化材料,与其他半导体材料相比,具有催化性能高、稳定性好、无毒价廉等优点。但二氧化钛作为光催化材料明显存在两点不足:二氧化钛的禁带宽度较宽,只能被波长较短的紫外光激发,可见光利用率低;光生电子和光生空穴极易复合,光生载流子效率低。离子掺杂和纳米化是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有效途径。针对目前二氧化钛光催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本论文提出以结构和性质易于调控的功能性短肽的组装体为模板
学位
神经细胞分化受外界物理环境因素(机械强度、形貌及生物功能配体等)的影响,而水凝胶可以模仿细胞外环境并促进神经细胞分化。近年来纳米材料的出现为神经损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策略。研究人员通过组织工程方法在水凝胶内植入了纳米级支架,具有支持和促进神经细胞和轴突的生长的作用。对于人工纳米合成材料,有化学合成复杂、成本高且污染严重的缺点,因此我们选用一种天然无机材料硅藻壳,它的突出特点是经硅藻矿化可形成高度
学位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之一,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了最重要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人们受自然界中天然的捕光蛋白复合物的启发,尤其是叶绿素和多肽骨架的复杂而精致高效的组装,已经合成了多种类型的仿生材料。由染料分子自身构成的捕光系统虽然可以具有较高的能量传递效率,但也有成本高、溶解性差等缺点。而无机模板材料虽然可以使染料分子密集规整的排列,但是其结构可控性差,一般缺乏自我调节和保护的功能。脂肽分子作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