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纳斯河流域棉田土壤膜下滴灌前后水分-盐分-养分运移分析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2s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玛纳斯河流域是新疆最大的棉花产地之一,长期的膜下滴灌改变了土壤水分的循环过程,导致了土壤水盐和养分在滴灌期和非滴灌期中累积过程存在较大差异;而玛河流域不同灌区间土壤盐渍化水平和滴灌年限均不相同,致使玛河流域土壤水分-盐分-养分运移机理更为复杂。本文在2019年依据滴灌年限和土壤盐渍化水平的不同选择安集海、莫索湾和下野地灌区作为样地,在滴灌期(苗期和花铃期)和非滴灌期(播前和吐絮期)进行定点监测;在2021年选择毗邻沙漠、土壤沙化严重的莫索湾灌区作为样地,开展长期(138d)定点监测,在滴灌期(苗期、蕾期和花铃期)中的滴灌前和滴灌后1d-3d-5d-7d和非滴灌期(播前和吐絮期)进行采样,通过采集滴头处、覆膜边缘处和膜间0-60 cm土壤以及棉花生长数据,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LSD)、相关性分析法等方法针对滴灌前后不同灌区以及不同生育期水分-盐分-养分的运移规律进行分析,并研究了土壤水分-盐分-养分对棉花生长状况的影响。得出:(1)在滴灌期(苗期和花铃期)中,安集海、莫索湾和下野地灌区土壤含水量均呈现累积趋势,以滴头处至膜边区域累积最高,苗期和花铃期均以下野地灌区累积率最高(p<0.05),分别为33.5%、74.6%。苗期时三个灌区土壤盐分呈现出在垂直方向上由地表向深层,在水平方向上由滴头处向膜间双向脱盐的分布特征,花铃期时,安集海灌区土壤盐分在滴头处30 cm以下至膜间10 cm以下形成积盐区,莫索湾灌区均在脱盐,下野地灌区在膜间40 cm以下形成积盐区,盐分主要在膜间集聚。三个灌区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有机质表现出规律异质性,主要在滴头处至膜边累积。在非滴灌期(播前、吐絮期)中,土壤含水量以莫索湾灌区累积率最高为8.1%,土壤盐分以下野地灌区积盐率最高为56.6%,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有机质以安集海灌区累积率最高;土壤含水量主要在滴头处累积,三个灌区土壤盐分分别在滴头处0-30cm区域、滴头处至膜边0-40cm区域、10cm以上区域形成脱盐区。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有机质主要在滴头处累积。(2)在莫索湾灌区长期(138d)定点监测中发现,滴灌期(苗期-花铃期)中,土壤含水量在苗期和蕾期累积,花铃期降低,蕾期累积率最高为15.4%,主要在滴头处至膜边累积。土壤盐分在苗期脱盐,蕾期和花铃期积盐,盐分逐渐由膜内向膜间表层迁移,以蕾期积盐率最高为125%(p<0.05),分别在滴头处0-20cm、膜边至膜间40cm以上、膜边至膜间40cm以上形成积盐区,其中在花铃期后膜间0-20cm土壤盐分超过5g·kg-1。土壤铵态氮在苗期和花铃期累积,蕾期降低,以苗期累积率最高(p<0.05),为70.3%,土壤硝态氮和有机质均处于累积趋势,土壤硝态氮在蕾期累积率最高为140%,土壤有机质在苗期累积率最高为18.3%;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在苗期和花铃期主要在膜边至膜间累积,蕾期主要在滴头处累积;土壤有机质主要在膜边至膜间累积。在非滴灌期中(播前和吐絮期)土壤水盐和养分均在累积;土壤含水量主要在滴头处累积,土壤盐分呈现出在膜边至膜间0-40cm范围积盐,在吐絮期膜间0-20cm土壤盐分超过7g·kg-1;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主要在膜间累积;土壤有机质主要在膜边累积。在2019-2021年年际变化中,土壤含水量、盐分、铵态氮、硝态氮在播前至吐絮期均呈现出在垂直方向上由上至下和水平方向上由滴头至膜间双向累积趋势。土壤有机质在花铃期和吐絮期降低。(3)通过相关性分析,土壤水盐和养分变化在各个生育期对棉花生长状况影响存在不同;苗期时,土壤水盐会促进棉花生长状况;蕾期时,主要是土壤水分和硝态氮会存进棉花生长状况;花铃期时,土壤硝态氮和盐分对于棉花生长状况的影响最为显著。棉花产量与土壤盐分存在显著负相关,其次是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和含水量。(4)土壤质地,地下水埋深和灌水量是水盐变化差异的主要影响因子。盐分的累积对于棉花的产量具有抑制作用,土壤水分和养分增加对棉花生长状况具有促进作用。应当在棉花蕾期-花铃期以后增加灌水量和灌水频率,从而达到压盐效果;特别是在花铃期中最后一次滴灌中要加大滴灌量和施肥量,从而抑制土壤在非滴灌期返盐和土壤肥力下降。
其他文献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受疫情影响,世界各国都采取了严格的出入境控制和人员隔离政策,国际学生流动受到极大影响。国内高校在此背景下针对留学生的教学工作由传统线下教学转变为线上教学。本文对新疆X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针对留学生开展的线上中华才艺课进行调查研究。目前对中华才艺课的研究主要围绕在国内高校、海外孔子学院和以来华留学生为研究对象的线下中华才艺课研究,还鲜少有人关注到针对留学生的线上中华才艺
学位
随着俄罗斯中文教育的发展,国内学习汉语的人数日益增多,大学生成为汉语学习者的主要群体。本文选取当前俄罗斯高校广泛使用的两套初级汉语综合教材《新实用汉语课本》(前3册)和《实用汉语教科书》(全2册)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分析法、对比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调查法,从话题的角度进行考察研究。首先,总结两套教材在话题的选择、编排、情景设计以及文化项目选取四个方面的异同点。然后,结合俄罗斯大学生汉语学习
学位
在不断推进的学科教育教学改革中,越来越强调学生对过程知识的探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是高中地理教学的教学重点内容,其中地理成因性知识的教学一直是困扰教师的一项难题。希望通过研究达到以下目的:第一是理论研究目的,即通过对高中地理成因知识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期待可以对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理论体系;第二是实践指导目的,即通过阐述说明具体的教学策略,并运用高考试题和课程设计的形式,论证说明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策
学位
随着现代化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外汉语视听说教学逐渐受到重视,各类视听说教材逐渐增多,但质量却参差不齐。在对外汉语教材的研究中,有关汉语视听说教材的研究也比较薄弱,有许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教材还未被深度研究。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教学已成为必然趋势,因此研究汉语视听说教材十分有意义。在前人对于视听说教材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中高级汉语视听说教材《家有儿女》为研
学位
实践教学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施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建设较国内传统中文类其他专业比较薄弱,国内学者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起步较晚,这既不利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发展,也不利于设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院校的实践性教学。因此,本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性意义。本研究从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评价和实践教学保障四
学位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于2016年11月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开幕式倒计时以二十四节气短片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时间观念以及二十四节气所蕴含的文化理念。二十四节气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和影响力。汉语国际教育人才的培养,是宣传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以及阐释和对外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伟大事业。本文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对二十四节气的认知为切入点,借
学位
区域地图是学习区域地理的重要工具,是各种自然、人文要素的重要载体,是了解人地关系,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开展了相关研究。在对近十年全国高考地理二卷区域地图及相关试题的数量、分值、类型、考察内容及变化趋势及高中区域地图的学校课程设置、教材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了阿克苏地区部分中学地理区域地图教育、学习现状及其
学位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两个认知域之间的映射,是人们认识世界和形成概念的一般规律。也就是说,人们用熟悉的、具体的结构和相关的知识或经验来谈论或思考陌生的、抽象的概念,这就是概念隐喻。它作为认知和语言之间的纽带,为理解人类的思维过程、行为经验和外语教学等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以汉语为目的语的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理解和掌握汉语中的概念隐喻的实际运用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水平考试(HS
学位
生态系统的各项服务是人们满足自身发展和生存需求的重要基础,人们从生态系统中获取所必需的各种服务和产品,与人类自身的福祉密切相关。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合理准确的评估并对其驱动力进行分析,关系到流域的生态安全和经济的发展,然而,由于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过度索取,导致生态系统服务发生严重的退化。本文以博斯腾湖流域为研究区,基于1995-2018年四期博斯腾湖流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
学位
新疆地处“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区,是中国面向中亚和欧洲的门户,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新疆高校立足国家发展的大方向和区域特点,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积极落实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研究新疆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探究提升汉硕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策略是适应新疆未来发展的需要。笔者结合新疆高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生的现实情况制定调查问卷,通过微信小程序问卷星发放问卷,借助S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