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人颈、腰椎终板的形状统计模型建立及其应用研究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llAppl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方入路手术在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被用于颈、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中,因其在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有助于加速康复,以及其内固定理念在维持颈、腰椎前凸方面的优势,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所采用,与此同时,更符合前方入路手术以及颈、腰椎解剖特点的内植物也大量出现;采用了此类理念的内植物在国人颈、腰椎部位的临床应用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而对于其设计,仍然存在可进行继续优化的方面:首先,多数国内投入临床使用的解剖型椎间融合器,在设计过程中借鉴了欧美人群的解剖参数设置,如直接用于国人,则可能存在内植物与颈、腰椎终板匹配度欠佳的问题,从而影响内植物的生物力学特性,进而影响其临床疗效;其次,原有的颈、腰终板形态研究主要集中于正中矢状面等少数几个平面的参数测量,所获得的的终板形状信息较为局限,需要更充分的数据来表达终板形状。本研究的目的主要为通过基于解剖标记点建立的多个参考平面,对颈、腰椎椎体表面进行精确的区域划分,获得稳定的测量区域,用以对不同性别、节段颈、腰椎终板的进行形状分析;建立中、下段颈椎以及腰椎终板的平均形状模型,并加以验证;在终板平均模型的基础上,设计颈、腰椎椎间融合器并进行验证。第一部分 中下段颈椎终板的形状统计与平均模型的建立[目的]通过选择相应的形状表达形式,通过参数测量获得成年中国人中、下段(C3-7)颈椎终板的解剖学特征,对其形状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中下段颈椎终板形状在不同侧别、性别、节段间的变化规律;建立中下段颈椎终板的平均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方法]中下段颈椎终板形状统计:获取56例正常成年中国人颈椎CT数据,利用Mimics 20.0软件分节段重建出C3-7的椎体表面模型,使用工程软件3-Matics 12.0在每个椎体上建立6个参考平面,分别为正中矢状面,左、右1/4旁矢状面,正中冠状面,前、后1/4冠状面,通过将参考平面与椎体表面相交,获得位于上述平面的曲线后,将其导入三维曲线处理软件Rhinoceros 6.0,对上述6个平面上曲线进行参数测量,获得终板的宽度,深度以及曲线拟合圆弧角度等参数,并通过参数比值获得次级参数,用于描述终板局部形状变化;对不同侧别、性别、节段的终板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其形状变化。中下段颈椎终板的平均曲线模型的建立与验证:将椎体三维表面模型导入工程软件3-matics 12.0,建立正中矢状面,正中冠状面以及正中横截面3个参考平面,通过三平面相交,建立椎体坐标系;通过此前的使用的方法,分别建立上下终板的正中矢状面,左、右1/4旁矢状面,正中冠状面,前、后1/4冠状面曲线,导入到软件Rhinoceros 6.0中,利用此椎体坐标系将不同个体的曲线在空间内进行对齐,对曲线进行修剪、改建后,分别生成上下终板的平均曲线;对不同节段的终板平均曲线进行参数测量,同上一部分终板参数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用于验证终板平均曲线的有效性;[结果]男、女之间的1/4矢状面与正中矢状面深度的比值与1/4冠状面与正中冠状面宽度的比值在多数比较中无统计学差异;C3-7节段1/4矢状面与正中矢状面深度的比值与1/4冠状面与正中冠状面宽度的比值,以及C3-6椎体间的1/4矢状面与正中矢状面深度的比值与1/4冠状面与正中冠状面宽度的比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C7与C3、C4、C5、C6椎体间的1/4矢状面与正中矢状面深度的比值与1/4冠状面与正中冠状面宽度的比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终板曲线的测量值与形状统计结果的均值接近,并且变化趋势相近。[结论]结论:1.通过求取平均曲线的方法,成功建立C3-C7椎体的上下终板的平均曲线模型;2.男女性C3-C7椎体的上下终板的形状无明显差异;中国人群C3-C6椎体间的上下终板的形状无明显差异;C7与C3、C4、C5、C6椎体间终板形状存在差异。第二部分 基于平均终板模型的椎间融合器的设计与验证[目的]基于上一部分研究获得的C3-C7椎体终板的平均曲线模型,以及测量的C3-C7椎体的终板前后深度与左右宽度,设计解剖型颈椎椎间融合器,并通过尸体颈椎匹配度试验与有限元分析,对融合器进行验证。[方法]采用自颈椎终板平均曲线拟合而成的曲面作为椎间融合器与上、下终板交界界面,参考某投入临床使用的颈椎椎间融合器的高度参数作为融合器高度,并设定7°作为前凸角度;足印边界则根据平均曲线模型的钩突基底部作为左右边界,以终板中2/3作为前后边界,设计结果以STL格式导出;通过尸体颈椎匹配度试验与有限元试验,对椎间融合器进行验证,将四种不同椎间融合器进行比较,分别为基于分阶段终板平均曲线模型设计的椎间融合器,基于颈3-7节段终板平均曲线模型设计的椎间融合器,并将某型号投入临床使用的颈前路椎间融合器与基于尸体颈椎终板解剖特征设计的个性化椎间融合器作为对照,将椎间融合器并使用光固化成型技术进行3D打印,并进行表面预处理,使之边界在X线显影;将处理后的椎间融合器植入尸体颈椎相应节段,进行CT检查后,导入软件Mimics 20.0进行剩余面积测量,评估融合器与终板匹配度;建立颈椎C5-6椎间盘切除有限元模型,模拟椎间融合器植入后在前屈、后伸、侧屈以及旋转状态下的应力分布,对四种椎间融合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匹配度试验结果提示:基于个性化设计,基于分节段平均曲线模型以及基于所有节段颈椎终板平均曲线模型设计的椎间融合器剩余面积明显小于临床使用的解剖型融合器;而基于分节段平均曲线模型以及基于所有节段颈椎终板平均曲线模型设计的椎间融合器则无明显差异,二者均大于个性化椎间融合器;C5-6节段有限元分析结果提示基于个性化设计与基于终板平均曲线模型所设计的椎间融合器应力分布更均匀;[结论]基于椎体终板平均模型设计的椎间融合器,与现有投入临床应用的颈椎椎间融合器相比,在颈椎节段屈、伸活动过程中,终板应力分布更加平均。第三部分 腰骶部终板形状分析与平均模型的建立[目的]通过对腰骶部(L1-S1)终板进行形状统计,比较不同侧别、性别、节段之间腰骶部终板的形状异同;建立腰骶部终板平均曲线模型,并通过参数测量值对其进行验证;[方法]共计47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成人腰椎CT扫描数据纳入本部分研究,其中男24,女23例,数据包括完整的腰骶部(L1-S1)资料;基于CT值利用三维建模软件Mimics 20.0对腰椎椎体进行分割重建,建立单个椎体的三维表面模型;将三维表面模型导入工程软件3-Matics 12.0,通过点标记,分别在上、下终板建立6个参考平面,包括正中矢状面、左右1/4旁矢状面,正中冠状面,前、后1/4冠状面,通过参考平面与椎体表面相交,生成相应曲线,将曲线导入软件Rhinoceros 6.0,在空间内对齐并进行相应平面的参数测量,并将通过测量获得的部分参数的比值,作为次级数据用于终板局部的形状表达;将数据导入统计学软件Prism 9.0,对测量所获得参数及次级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侧别、性别、节段之间的异同点,分析形状变化趋势;通过三平面(正中矢状面、正中冠状面、正中横截面)交叉,建立椎体坐标系;将不同椎体的上下终板曲线导入软件Rhinoceros 6.0,通过椎体坐标系进行空间对齐,对曲线进行修剪与改建,并生成平均曲线;采用参数测量的结果验证平均曲线;[结果]终板矢状面深度在L1-3节段逐渐增加,在L3节段达到最高,而后自L4-S1逐渐下降;终板冠状面宽度在L1-4节段无明显差异,L5上、下终板宽度明显高于其余节段;下终板宽度与深度在L1-4节段高于上终板,在L5节段则低于下终板;次级参数分析结果提示,L1-3前1/4冠状面与正中冠状面比值无明显差异,在L4-5中则有所升高;后1/4冠状面与正中冠状面,左、右1/4矢状面与正中矢状面的比值在各节段终板中无明显差异;冠状面宽度与矢状面深度的比值在L1-3节段无明显差异,自L4至L5节段则逐渐升高;终板宽度与深度参数测量值男性略大于女性,但在多数比较中,二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终板凹陷圆弧拟合角度对比,男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双侧的终板圆弧凹陷角度以及终板宽度与深度比较,无明显差异;平均模型终板测量值与参数测量均值无明显差异,二者变化趋势相近;[结论]1.成功建立腰1-骶1终板表面曲线模型;2.腰骶部终板左右两侧对称;男女腰骶部终板形状无明显差异;L3终板前后深度最大,L5左右宽度最大。第四部分 腰椎前路椎间融合器的设计与生物力学测试[目的]基于平均终板曲线模型设计用于腰3-4节段前路椎间融合手术所使用的自锁型椎间融合器,并通过模拟小牛腰3-4节段的椎间融合手术,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方法]基于47例成人腰、骶部CT数据,建立人体腰3-4终板平均模型,作为椎间融合器-终板界面部分的形状参考;基于形状统计结果设定椎间融合器足印边界;采用投入临床应用的椎间融合器的椎间高度,前凸角度,设计出腰3-4自锁型前外侧椎间融合器,并对设计出的椎间融合器进行金属3D打印;建立小牛腰椎L3-4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模型,采用传统钉棒系统与前路融合器植入作为对照组;观察其在屈、伸、侧屈、旋转运动状态下的活动范围;[结果]使用基于形状统计设计的腰3-4椎体椎间融合器在活动范围方面与传统钉棒固定相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基于L3-4终板平均模型设计的前路自锁型椎间融合器,应用金属3D打印技术进行制造,并在小牛相应椎间节段成功装配,生物力学试验提示其有效。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垂体腺瘤(Pituitary adenoma,PA)是最常见的颅内原发肿瘤之一,约占颅内肿瘤的16%,人群患病率达78-116/10万人。目前,PA的治疗,除了单纯泌乳素腺瘤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获得较好的疗效外,其它类型的肿瘤仍需通过手术切除治疗。虽然PA为良性肿瘤,但仍有高达35%的肿瘤会向周围结构(鞍膈、鞍上、海绵窦、蝶窦、斜坡)侵袭性生长,突入脑组织、脑室,包绕颈内动脉、颅神经,侵蚀
学位
宫颈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液基细胞学检查是预防和早期检测宫颈癌最通用的筛查方式,其目的在于,通过对宫颈脱落细胞制片,发现可能癌变的非典型细胞。在临床情况下,可以看到宫颈液基细胞学图像中感染、炎症等非癌性病变和已经癌变的细胞,宫颈液基细胞学图像中的细胞结构是女性宫颈健康状态病理学分析的基础。目前,宫颈细胞学图像主要依靠病理医生诊断,但诊断过程中常受图像染色差异、背景复杂度和噪声干扰等客观因
学位
实验一不合并高血压2型糖尿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3D-ASL脑灌注成像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 Direction-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技术评估不合并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糖尿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Diabetes-associated cognitive dysfunction
学位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奉行基于比较优势的出口导向型战略,积极参与到竞争与合作的国际生产分工当中,不断抓住发展机遇,快速跃升并稳居世界贸易大国之列。然而,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增长乏力。近年来的中美贸易争端由关税战上升到科技战。新冠肺炎疫情等给原本就不太不景气的国际经济环境雪上加霜。与此同时,国内人口、资源等红利逐渐消失殆尽,在这种特殊的国内外背景下,我国经济经历过奇迹般增长之后,增速逐渐放缓,
学位
[目 的]阐明毒品依赖机制,是毒品问题科学研究的关键性科学问题。本课题拟探讨甲基苯丙胺依赖SD(Sprague Dawley,SD)大鼠伏隔核差异表达的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及其靶基因调控机制,为甲基苯丙胺依赖机制提供间接的科学依据,为后续的戒断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 法]1建立甲基苯丙胺依赖SD大鼠模型,即为给药组(MA4组);对照组大鼠腹腔内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Con
学位
[目的]全球恶性肿瘤2020年统计数据显示,肝癌发病率位居第六位(新发905677例),死亡率位居第三位(死亡830180例)。同年我国新发肝癌410038例,其中仅20%~30%患者能获取外科手术机会,且术后2年的复发率高达61.6%,其余初诊患者39.0%~53.6%已为肝癌晚期,总体死亡391152例,临床亟待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抑制肝癌进展及术后复发。中晚期肝癌系统治疗取得较好临床获益,包括
学位
背景人椎间盘退行性病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脊柱疾病,它会导致椎间盘突出、肌肉骨骼功能障碍、椎管狭窄、腰痛和生活质量降低等。遗传和环境因素是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危险因素,其中遗传因素是主要原因,占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病例的70%。随着对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表明在IDD的发生过程中退变相关基因有重要作用,但其异常表达机
学位
[目的]1、建立一个在病理生理机制上接近我国常见急性肝衰竭发病特点的大动物模型,从而应用于生物人工肝治疗的临床前研究;2、通过对急性肝衰竭猪模型的序贯监测,找到生物人工肝治疗干预的适宜时间窗;3、检测伴刀豆球蛋白A(Concanavalin A,ConA)诱导的急性肝衰竭猪模型肝组织中的自噬表达情况,分析自噬在免疫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机制,从而利用此动物模型寻找治疗急性肝衰竭的新手段。[方法]1、以高
学位
[背景]物质滥用已然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不但严重影响群体的健康,也对社会公共安全产生威胁,相关的禁毒及戒毒工作已经成为现阶段各国政府都需要积极面对的重大问题和艰巨任务。甲基苯丙胺(MA,俗称“冰毒”)为代表的新型合成类毒品的出现更是进一步加剧了物质滥用的蔓延。国内外的流行病学研究均发现MA滥用人群的年龄结构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第一部分 甲基苯丙胺对大鼠勃起功能影响的研究[目的]通过构建雄性大鼠的
学位
[研究背景]从天然药用植物中寻找新型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对临床防治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项目组前期研究发现,源于云南特色药用植物叶下珠的活性成分-Corilagin具有潜在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发。本研究通过复制小型猪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及体外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损伤模型,研究不同剂量Corilagin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Corilagin干预动脉粥样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