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布尼茨科学方法的统一性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xg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一性是莱布尼茨科学方法的本质性内涵,也是贯穿莱布尼茨科学方法的内在核心,由于莱布尼茨思想本身特点而决定的研究方法需要,本文将这个统一体分为四个维度,展现莱布尼茨科学方法的统一性的内容、层次和内在的结构关系,从而解释莱布尼茨科学方法的内在本质的统一性。
  第一个维度是作为基础维度的形而上学为莱布尼茨的科学方法的基础奠定统一性。莱布尼茨正是在观念的原子主义、百科全书式调和折中主义、整体主义、演绎主义四个基石上实践他的科学方法。形而上学的部分在他这个科学方法系统的核心基础。
  第二个维度是体现莱布尼茨科学方法的数学和计算的主旋律的统一性。数学作为一门想象力的科学,和形而上学一起共同为近代科学方法奠定基础。数学作为心灵的抽象,使得数学的连续率和物理世界的连续率实现了统一,进而消解了“连续体迷宫”的困难,使得以自然或宇宙为研究对象的科学能够通过数学和计算的方法获得确定性和清晰性,也使得“外在”真理和“必然”科学获得了合法性的基础。数学和计算的方法是“普遍字符”形成“综合科学”的方法的实质,即“普遍代数学”的方法,这也便是莱布尼茨科学方法的统一性的主旋律。
  第三个维度是莱布尼茨科学方法合法性的统一性,即莱布尼茨的实体观和物理世界观。将隐德莱希引入实体不仅实现了对笛卡尔广延概念的继承和超越,而且将有形实体作为组成物理世界的基础从而使得物理世界成为科学研究对象获得了合法性。隐德莱希进入实体,使得物理世界获得了多样性和普遍性的统一。被动的力被赋予了形体,使得形体获得了“非现象”的必然存在性,也使得物理世界也获得了必然存在的合法性。单子具有精神和物质的双重特性,使得观念的世界和物理的世界都具有统一性。力被引入世界,也消解了灵魂和形体交通问题,普遍联系成为了世界的本质。同时,力的概念使得机械论成为解释物质自然的基本规律,充足理由律也成为机械论的合法性规律。
  第四个维度的是莱布尼茨的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理论的统一性,这部分涉及到他关于语言、知识和真理的思想。莱布尼茨站在唯名论和唯实论中间立场的“关系实在论”的立场,知识作为一种表达展现为多样性,而知识却因为是神圣智慧的分有而具有同一性的本质。个体对多样性的表达在本质上却是同一的,因此科学知识具有承担真理的合法性。主项一谓项形式不仅是莱布尼茨实体观在其命题理论中的表达形式,也是莱布尼茨构建他的科学理论的核心。偶然命题和必然命题,综合命题和分析命题都与不可辨识的统一性、矛盾律与充足理由律等都就如了一个统一的科学理论的逻辑结构中。直观法或反省法、先天演绎推证法和后天经验推证法在矛盾律和充足理由律的推证原则下成为获得科学真理的方法。科学理论在科学方法的统一运用下也获得了统一性的真理系统。
  微积分作为莱布尼茨具有统一性的科学方法的应用范例,在各个维度的共同作用下得以成为一门具有普遍性的新数学方法。无穷小作为一种处于实在论与非实在论之间的“数学思维强加”,具有了形而上学的基础;微积分作为一门实践应用的科学是一门数学计算方法;微积分理论的内容和形式正是莱布尼茨的语言、知识和真理观的具体表达。
  总之,统一性是莱布尼茨科学方法的本质,四个维度是其科学方法的统一性在不同层面和视角的不同表达。正如莱布尼茨试图建立的那种“长远的哲学”(perennial philosophy),他试图通过发现一种普遍的方法原则能将人类的知识实现科学的表达,这些学科都寻求共同的真理,而这些真理却能够被限定在特定的语言和符号中进行表达,这便是他的具有统一性的“普遍科学”方法。
其他文献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农民问题”成为中国突出的社会问题。为了解决“农民问题”,各个学科的专家学者纷纷献计献策,从不同的角度和领域做出探讨和研究。  增加收入、参与国事、与他人平等,无疑是农民需要的,但似乎还不够。因为中国是传统农业国家,一直以来农业人口就占全部人口的绝大比例。然而,在长达千年的历史中,农民收入从来不高、远离政治,并且与其他阶层相比地位从来都没有平等过,但并没有出现所谓的“农民问题
学位
摘要:随着时代进步,教育事业稳步向前,并呈现出新的面貌,促使课程改革日益深入。在新课标下,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关注度增加,并将其放在重要位置。在具体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弊端日益凸显,教学问题频发,给学生写作水平提升造成了不利影响,难以满足现代教育发展需求。基于此,本文将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1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问题首先,作文课堂的教学模式相对落后,这通常无法满足现代化中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发展特点。初中语文的
期刊
实践作为人类认识与改造世界的一种方式,历来备受哲学家的关注。那么,什么时候或在什么意义上,实践变成了一种问题,这是我们通过日常经验的观察难以做出厘清的。或许可以说,当实践被人误解或误用时,它就成为一种问题,譬如,实践本是人实现自我与社会价值的一种方式,但是某些人却仅从抽象道德或技术生产层面将实践视为实现自我理性预设或获得自我欲求满足的手段,这种仅从道德或技术单一视角对人类行为的解说,仅在纯粹理性或
学位
王夫之在继承与批判庄子思想的同时,集中论述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并阐发了自己毕生所持守的正处人间之道。本论文正是通过对《庄子通》与《庄子解》哲学思想的研究,以及王夫之著作中其他有关庄学思想的梳理,挖掘王夫之对于个体社会存在之意义价值的理念,即其正处人间之道,彰显王夫之的人文现世关怀,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四部分:  第一章主要研究分析了王夫之对《庄子》各篇章真伪的辨正厘析及通解《庄子》的方法论,王夫之认为《
学位
王弼是魏晋玄学的标志性思想家,其《周易注》作为由汉易向宋易的过渡环节中很关键的一环,已被世人公认为是义理易学的代表。王弼扫除了汉易中烦琐的易象,而代之以一股清新的玄学清流。易学史的发展证明,《周易注》中的形上学思想以及其以义理解《易》的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第一章从易学史的角度对王弼易学的思想来源进行追溯。首先说明了《周易注》的取义倾向受《左传》、《国语》及《易传》等取义说的影响,其次考察了
学位
中唐是儒学发展史上重要的转折时期,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儒学家一方面勇于突破汉唐注疏之学的限制,注重从儒家经典出发,以新的角度阐发儒学思想,为儒学增添新学说;另一方面排斥或融合佛教、道教思想,关注天人、性情之说,为儒学的发展开拓了新局面。  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在中唐时期经学的衰落和文学的盛行,主要体现的是韩、柳二人在陆质等人新春秋学思想的影响下打破“疏不驳注”的经学惯例,开启了以己意解经的先
学位
摘要:核心素养理念提出以后,各学科教师都能更加准确地把握学科育人方向,并围绕该理念的具体内涵设计更为科学和完善的教学方案,以便通过有效引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此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也需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活动,依托核心素养的要求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索,以便优化其思路、强化其能力,使之在参与中更为高效地掌握和运用知识,辅助提高其学习质量。基于此,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力学实验为例,探讨了基于核心素养改进实验教学策略的路径。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物理;力学实验;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力学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阶段特点来看,古诗词的教学在一定程度生更加注重背诵和积累,通过注释和老师的讲解来实现理解,忽视意象在叙事、抒情、议论和审美中的独特作用,使得在古诗词教学时,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不能够实现与诗歌情感的深层融合。因此,我们在课堂诗词教学中,不妨引导学生从意象着手来鉴赏诗词。诗词的意象凝聚着诗人的情感,是诗人在观意象之后,将情感注入后所得的独特景象,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鉴赏诗词中的意象,能够有效指导学生通过意象理解古诗词的情感内涵,帮助学生学会通过意象角度鉴赏
期刊
明末学术思想领域,尤其是心学一派,日益显露出空疏玄虚、不务实际的流弊而创造活力也渐显疲态。一些具有清醒头脑和远见卓识的有志之士开始进行分析与批判,认为不能空谈心性,而更应该在“经世致用”的实学上下功夫。这样一种思想认识的不断抉发,再加之西学东渐所带来的实证科学之风的刺激,使得明清之际的学风逐渐出现了不同于以往时期的极大变化。在时代际遇与家学授受的综合作用之下,方以智的“质测”与“通几”之学得以生成
学位
社会科学理性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理性话语成为社会最流行的学术语言、理性思维成为社会最主要的思维方式。但是,社会科学理性并不是完美自足的。一方面,理性的“算计”无法穷尽社会的风险,现代性“脱域”机制下的理性行为失控让人深感忧虑。另一方面,理性的“美梦”演变成“梦魇”,社会生活被不断制度化,理性带来新的“野蛮和暴力”。面对对社会科学理性的拒斥,作者提出了进行社会科学理性当代建构的观点。  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