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知识流动与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理论机制和政策效应

来源 :山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_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是构建网络强国和美丽中国的先决条件,剖析并识别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中国实现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与发展方式高质量转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近年来,伴随数字基础设施的不断新建,城市间“信息桥梁”愈发畅通,经过数据编码的知识得以借力数字化优势,以更低成本于城市间自由流通,提高了创新要素的溢出效率。且内生增长理论认为,创新要素的区际流动存在明显的空间知识溢出现象,有利于中国经济增长。那么,“包容性绿色增长”作为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延伸化理念,城市间知识流动又能否促进其显著提升?数字基础设施又能否通过知识流动而赋能城市经济包容性绿色增长?这些问题在现有研究中并未得到应有关注,均是本文迫切所求的内容。本研究立足于“宽带中国”政策实施这一典型事实,致力于厘清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知识流动与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关系的理论机制,探索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基于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文章首先构筑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直接影响框架,以及知识流动在两者关系间发挥中介作用时的间接影响框架。进一步地,利用2003~2019年中国284个城市面板数据,借助多类经济地理学方法刻画了主要变量的时空现状。最后,在理论研究与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由“宽带中国”政策效应评估展开,通过多种计量经济模型探讨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知识流动对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效应、传导机制与空间外溢现象,主要内容与结论如下:(1)运用文献推演和逻辑演绎法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知识流动与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理论研究。本文在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知识流动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核心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系统回顾了经济增长、知识流动与新经济地理学等相关理论。进一步地,依据上述理论构筑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直接影响框架,以及知识流动在两者关系间发挥中介作用时的间接影响框架(传导机制框架、空间外溢框架),以此为后文研究开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框架指导。(2)借助多类经济地理学方法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知识流动与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等核心变量进行了测度与时空现状分析。本文将“宽带中国”战略视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外生政策冲击,并利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非期望产出的Super-EBM模型对知识流动与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利用经济地理学多类方法分析主要变量的时空现状。研究发现,知识流动与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较为契合“宽带中国”政策实施节点,且两者在空间演进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中心—外围”趋势特征,这从现实维度再次印证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知识流动与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之间具备某种潜在关联,后续有必要将三者纳入统一范畴而开展实证研究。(3)利用渐进式双重差分模型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影响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直接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以“宽带中国”政策为表征的数字基建是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与效率“齐升”的重要助力,且该结论不受“异质性处理效应”的影响。同时,“宽带中国”政策实施在非资源型城市、高知识禀赋城市更能发挥比较优势,且消费互联网(数字金融)与工业互联网(工业智能)的形成完善能够从不同维度加速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进程。(4)通过考虑内生性的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多重中介模型和双重差分模型对知识流动的传导机制作用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知识流动是数字基建赋能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核心机制,通过方言多样性指数、地形起伏度等工具变量的内生性识别后结论依然成立;障碍因素分析显示,地理距离的现实壁垒、文化差异与制度障碍等隐形壁垒均是阻碍城市间知识流动的障碍因素;物理渠道解析表明,在“宽带中国”政策影响下,知识流动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与“刺激创新创业”两类渠道来间接促进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微观途径剖析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在微观层面上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进而为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奠基,其中,“人力资本集聚”、“模仿与学习”、“投资与贸易往来”、“研发合作与联盟”等知识流动的微观途径均是数字基建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间接传导机制。(5)基于空间杜宾双重差分模型对知识流动所引发的空间外溢现象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知识流动的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影响下,数字基建对周边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而且不同区域、不同城市群表现出了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另外,相对于交通基建或数字基建的独立效应,“交通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协同效应对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基于上述研究,本文在以下方面进行了创新性尝试:(1)理论框架上,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知识流动与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纳入同一分析框架,拓展了质量型经济增长理论,补充了“包容性绿色增长”实现情境领域的理论文献。(2)研究方法中,从“水平”与“效率”维度对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进行综合测度,保证包容性绿色增长指标测度的全面客观性;利用工具变量法审慎识别知识流动中介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填补现有文献中缺乏中介机制内生性考量的研究空缺。(3)机制探索时,以“知识流动”为机制讨论核心变量,通过分析知识流动的障碍因素、物理渠道与微观途径来分辨数字基建对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传导机制路径,以此部分打开知识流动传导机制黑箱,深化数字基础设施影响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机理分析。(4)实证策略上,通过构建知识流动空间关联矩阵,来识别数字基建对知识邻近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探察了“交通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空间协同效应,以此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与优化提供政策参考。
其他文献
2020年中国消除了绝对贫困,开始步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阶段,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性决定了解决多维相对贫困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进程中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多维相对贫困的解决需要更加关注和重视弱势群体的生存发展和社会福利状况,老年人口是我国现阶段老龄化和高龄化日益加深社会背景下最重要的弱势群体之一,相应的,老年人口的多维相对贫困问题成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一个非常关键的社会问题。老
学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优势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要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立足我国百年大局,实现转型跨越、高质量发展及内涵式增长,关键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高位引领作用。为大力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十九届五中全会再一次明确了“科技创新”的战略地位,强调实施更大力度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普惠政策。2022
学位
土地流转是盘活土地资源的关键环节,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对于维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加速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意义重大。当今世界,国际形势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之中,在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安全等问题日益紧张的背景下,保持国家经济稳态发展至关重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而且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农业作为国民基础产业,农业高质
学位
总体报酬包含工作中一切对员工有价值的内容,是一种能够应对员工需求变化的整体薪酬设计系统。在员工需求更加多样化的数字经济时代,总体报酬成为了满足员工需求,激励员工积极性、创新性的主要抓手。伴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全面脱贫的实现,能够满足员工多方面需求的总体报酬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变得愈发重要。特别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快速变化,外部环境的动态性和复杂性不断增加,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更加依赖创新。企业更加
学位
随着5G、智能制造、大数据等新一代技术的普及,新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电子商务蓬勃发展,重塑了传统的消费形式,成为构建我国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抓手。对于大多数非平台型的创业企业而言,采纳电商不仅仅是数字经济爆发式增长下的一种趋势,也可能是改善创业绩效的新选择。电商平台的赋能作为外生性技术冲击,促使创业企业与技术深度融合并与电商平台形成互补关系,推动产品和服务发生根本性转变,“倒逼”制度变革以适应新
学位
法律基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证券法》是构建有效资本市场的根本大法,其对于规范和引导资本市场参与主体行为,改善资本市场法治生态环境,促进资本市场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2019年12月28日新《证券法》颁布,是我国资本市场监管立法的里程碑,是我国在总结资本市场发展经验基础上对资本市场法律的进一步完善与创新。资本市场的本质是一种信息市场,审计师作为第三方市场力量,凭借其自身专业技能发
学位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城市作为人才、知识、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集聚的空间载体,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城市发展质量直接关系到中国高质量发展建设的推进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不动产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物质载体,不动产供需错配影响城市经济运行效率和功能的有效发挥,进而对城市发展质量产生影响。那么,不动产供需错配与城市
学位
“生态文明(EC)”(生态文明)的理念提供了一个促进人类繁荣发展的未来愿景,这与地球及人类的福祉息息相关。尽管这种措辞具有全球影响力,但它在中国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它作为中国占主导地位的哲学和政治范式的迅速崛起与中国的意识形态和当前需求都息息相关。进入21世纪,为应对环境资源新形势,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这也意味着
学位
中国在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付出了较高的资源消耗代价和环境污染代价。2020年,我国首次提出“2060碳中和”目标,与2030年碳排放达峰共同组成“30·60目标”。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进一步提出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要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就要对现有的经济发展方式进行变革,推动经济由原来要素驱动的粗放发展模式向技术含量较高的集约发展模式转变,淘汰落后产能
学位
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作为全球经济大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的必然选择。贸易结算和人民币升值一直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两大驱动力。然而,当前我国贸易增长停滞,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这两种动力都受到了挑战。国际经验表明,深化金融市场是发展货币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岸债券市场在货币国际化推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国离岸债券市场是深化金融市场开放的重要动力,也是构建“双循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