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额分配机制对碳交易创新激励效果的实证研究

来源 :上海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haizi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运行,在此之前我国大力促进碳市场的建设,以碳交易试点为前行者,在全国各地先后设立了9家碳试点交易所,其目标是通过碳排放交易来应对气候变化。碳排放交易机制(ETS)作为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定价机制,在促进经济和能源结构低碳转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碳配额作为交易的标的,其分配标准和方式的合理性就关系到后续交易对于减排、绿色创新影响的有效性。当前市场下碳配额的分配标准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历史法进行分配,根据控排企业历史排放量划定企业所需要的排放配额;另一种是采用基准法进行分配,根据控排企业所处行业的排放基准先给予一定的碳配额,在年末根据当年企业的实际产量进行动态调整。而在基准法下进行动态调整又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根据实际产量免费给予配额,另一种则需要企业参与有偿竞价获取碳配额以满足企业排放需要。而参与有偿竞价调整碳配额时,参与对象、拍卖价格等因素都将对企业减排、绿色创新的效果产生影响。以上的调整方式中,基准法分配这一动态调整的初始分配方式对于控排企业更具有约束力,减排效果会更好;调整配额时有偿竞价需要企业付出边际成本,因而一般来说对于减排的约束效果会更好。现有研究认可基准法对企业绿色创新激励的促进作用,并且认为有偿拍卖的调整方法有利于企业创新激励。但是目前碳配额分配机制的研究不够深入,大多还是基于最常见的电力行业研究基准法和历史法对企业创新的激励效果异同。且以往的研究并未明确界定碳配额的初始分配标准和后续调整方式,一般将历史法、基准法和有偿拍卖混合在一起进行研究,没有层层深入,作用机制不够明确。在有偿竞价调整碳配额的过程中,对于竞价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包括拍卖价格的高低,参与拍卖的企业性质等均未进行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因此本文根据以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提出合理的假设,并运用恰当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分析。首先假设基准法比历史法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激励效果更好,采用双重差分的方法进行研究。其次假设有偿竞价调整比免费调整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激励效果更好,增加虚拟变量运用三重差分的方法进行研究。再然后假设拍卖价格较高时,企业绿色创新效果更好,将样本分为两个子样本,将各碳试点有偿竞价的拍卖价格根据高低分为两组后分别与免费调整的子样本进行对比,采用双重差分的方法进行研究。最后假设国企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激励效果不如非国企,在基准法初始分配的子样本中,运用三重差分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初始分配时,基准法相较于历史法对于企业绿色创新的激励效果更强。调整配额时,拍卖价格的高低和企业性质均会影响有偿竞价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激励效果:相对于免费分配的调整方式,当拍卖价格较高时,企业绿色创新的激励作用更强;而拍卖价格较低时企业绿色创新的激励效果不显著。企业的性质也会影响企业减排的动机,进一步影响企业参与竞价的效果,国企相对于非国企而言,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激励效果较差。根据本文的实证结果,为了增强企业绿色创新,首先应从碳配额分配的合理性出发,多采用可以动态调整配额的基准法进行初始分配。其次,在调整配额的过程中,多采用有偿拍卖的方式,拍卖价格过低则不能发挥有偿竞价调整配额的优势,因此要完善配套机制,包括但不限于制定拍卖价格的较高标准,交易对象的优先级匹配、配额划转的畅通等。未来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进一步建设发展,将会有更多的行业被纳入,碳配额分配机制越发完善、合理,有利于促进碳价格的发现和碳市场交易的运行,使得企业的绿色创新效果更佳,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排。
其他文献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腾飞,各类环境问题迭发,企业在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之间愈发失衡。为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我国在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上持续发力,从自愿披露逐步过渡到强制披露的发展阶段。近年来,在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制度逐步出台之后,上市公司特别是重污染企业在环境信息披露的数量和质量上都显著提升,并且随产权、行业、区域呈现出异质化特征。广义上来说,社会责任涵盖了环境责任
学位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来未有之大变革”,面对千载难逢的大机遇,中国发扬斗争精神和把握战略主动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奋斗、奋勇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上,严防死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尤其是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核心任务,也是永恒的主题。存款保险制
学位
金融与科学技术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全球相关领域投资逐年增加。随着技术进步,中国国内金融发展迈向数字化阶段,创新产品服务受到大众青睐,商业银行也陆续进行数字化转型探索。本文基于这一背景展开研究,探讨近年来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发展状况及其对经营绩效产生的影响,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可行的建议。本文首先对国内外金融数字化、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和经营绩效相关文献进行总结评述,接着界定文中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
学位
伴随着近年来全球各国对于粮食安全的进一步关注,加之农业机械化和科技化的进一步发展,农业这一国家支柱型产业的发展与稳定进一步引起国家政府的扶持与关注。作为农业大国,我国的农业企业整体发展水平无论与世界发达国家或是我国其他产业企业相比都略显不足,而究其根源是不合理的资本结构等原因直接制约着我国农企的发展和企业价值的提升。就这一问题本文以我国上市农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2009-2020年我国上市的41
学位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公募基金总数量已突破9000只、总规模已突破25万亿元,公募基金的不断发展为基金投资者选基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尤其是对以股票为主要投资标的、采取主动化投资策略的主动权益型基金而言,在我国当前的投资策略委员会以及基金经理的基金管理模式下,基金经理对于主动权益型基金的业绩表现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影响因素划分,可以分为基金经理个人背景特征、投资风格以及主动投资管理
学位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步提升,许多企业出于拓宽融资渠道、增强品牌影响力等原因选择在不同股票市场多重上市,其中香港股票市场作为一个成熟的股票市场,跟大陆股票市场联系最为紧密,同时也是连接内地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纽带,因此成为了众多大陆企业双重上市的不二之选。自1993年青岛啤酒吹响了在A股市场和H股市场双重上市的号角之后,越来越多的大陆企业赴港上市。这些企业的股票被称为AH股,紧接着A
学位
事实不断证明,在发展过程中仅重视经济效益、忽略公共利益会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如何实现经济、环境、社会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学者共同探讨的难题。ESG投资理念追求在保障公共利益的同时,巩固深化社会价值提升,并实现投资价值最大化。现阶段,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要求企业遵循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践行绿色金融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共同富裕”的强调
学位
收益的可预测性问题是有效市场假说实证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收益可预测性的检验不仅包括各类型经济变量对证券收益的预测能力的研究,还包括对资产定价模型的检验等。关于股票收益率的预测问题,很多学者从宏观经济、股票市场、公司特征等各个方面出发进行探索研究,试图给出确切的答案,发掘能够有效预测股票收益率的经济变量。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试图发现消费的周期性成分对股票市场收益率是否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并且
学位
IPO抑价是指新股上市的交易价格高于其在发行时的价格,即一二级市场价格倒挂的现象。它的存在可能导致上市企业无法筹集到符合其本身价值的资金,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或是说明二级市场炒作情绪浓厚,新股价值虚高。IPO抑价的存在不利于市场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各国都亟待解决的一项重大难题。我国资本市场长期存在IPO抑价现象,创业板和科创板上市公司的IPO抑价率总体经历了一个下降——上升——再下降的
学位
定向增发作为一种灵活和富有弹性的融资方式,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关于定向增发中普遍存在的折价现象,经典文献认为折价是对定增参与方付出额外成本和承担流动性风险的补偿机制,而占据主流的观点是将折价看作大股东利益输送行为的表现,也有另一支文献认为特定情形下大股东也具有支持定增企业的动机。学界就定增折价是支持还是掏空上市公司的观点展开了丰富而激烈的争辩,与此同时监管层也在限制折价与放宽折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