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文化影响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i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年大学生是肩负民族复兴使命的时代新人,他们的价值取向影响着未来中国社会的价值取向。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关键阶段,粉丝文化以互联网和大众媒体为载体快速兴起,以其娱乐性、流行性的特点大范围渗透进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受到广大青少年群体的欢迎与青睐,已经成为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文化环境,深刻影响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发展与变迁。一方面,粉丝文化丰富了大学生的文化生活,增强了他们的创新意识与自主意识,能够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材。另一方面,非理性、消极内容的存在也必然会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偏离。粉丝文化对大学生价值带来的负面效应不利于国家培育优秀青年目标的实现,也给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环境和新问题的挑战。由此,必须审视粉丝文化与大学生价值观之间的关系,深入分析粉丝文化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找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加强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
  文章主要采取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粉丝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进行了理论与现实两方面的研究,并针对粉丝文化影响下凸显的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文章共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在梳理和总结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粉丝、粉丝文化及大学生价值观的概念进行界定。基于文化研究相关理论,将粉丝文化置于整个文化系统中与其他文化形式进行交叉分析发现,粉丝文化是一种具备亚文化、商业消费文化、媒介文化特征的复合型文化形态,在社会总体文化体系中既展现出创造力与活力,又存在非理性和秩序失控的问题。其次,详细论述粉丝文化影响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基础,旨在以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伯明翰学派亚文化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西方德育理论为基石展开本文研究。第二部分,文章通过对粉丝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现状进行调查,总结出大学生在粉丝文化中的总体表现:行为上理性与非理性并存;认知上清醒与疑惑并存。粉丝文化对大学生政治价值观、道德价值观、审美价值观、交往价值观、人生价值观产生了两面性的影响: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第三部分,重点分析粉丝文化给大学生价值观带来负面影响的原因,是文化冲突、商业逻辑侵蚀、媒体偶像宣传存在价值偏失、高校价值观教育实效性不强以及大学生自身素养不足的共同结果。第四部分,从外部教育环境、学校教育与大学生自我教育三个维度提出对策,一方面引导粉丝文化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最大限度的规避它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和发挥粉丝文化的积极因素拓展价值观教育更具人文性、更能走进大学生内心的新途径,促使大学生在粉丝文化多元空间里建构起积极健康的价值观。
其他文献
人人平等的理念在现代社会中成为一种不容置疑的信条,但如果仔细考察人类社会思想史的话,我们不难发现,人人平等的理念只是在近现代以来才逐渐被普遍认同和接受的,在以等级制为显著特征的传统社会中,不平等才是理所当然和不容置疑的。传统社会中虽然也诞生了较为丰富的平等理论,但这些理论都处于边缘地位,社会影响较小。只是到了现代性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平等理论才迎来了大发展大繁荣并逐渐占据理论舞台的中央,资本主义社会
学位
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如果解决刑事案件的唯一手段是通过普通审判程序,那无疑将是对司法资源的极大挥霍。面对犯罪率日益上升的现实,在司法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普遍感到巨大的压力。因此,在公诉环节,检察机关以适当的方式处理某些案件,施加非惩罚性处罚,不再将这些案件提交法院审判,使部分案件得以就此终结,从而实现程序分流,也就是说,检察机关在处理构成犯罪的案件时,力求比一般刑事诉讼程序更有
学位
法国革命是马克思终其一生在各种语境下评论和书写的主题,这场形塑了现代世界面貌的伟大革命,构成马克思成长的历史背景和思想平台,是他构建唯物史观的重要支撑点。正是在对1789年以来法国一系列革命事件的历史考察中,马克思逐渐形成并不断完善了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历史本体论是马克思构建唯物史观首先需要厘清的问题。马克思从大革命期间所有制与法的关系出发,发现所有制决定政治与法这一朴素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批
学位
“买卖不破租赁”制度在平衡当事人利益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案外人异议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租赁权对抗效力从实体法层面逐渐过渡到执行程序中来,“买卖不破租赁”在执行程序中有了新的内涵——即在租赁期间,法院通过民事执行程序处置了租赁物,但不能实施强制腾退执行行为以及移交执行行为,承租人有权继续占有使用租赁物,直至租赁关系终止。在执行中,承租人基于租赁权请求人民法院中止执行,人民法院支持请求的,租赁
学位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由检察机关统一行使批捕权和公诉权。在2018年最高人民检察机关提出推行“捕诉合一”办案模式以前,全国普遍实行的是“捕诉分离”模式。但是近年来我国的司法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是“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对检察机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审前程序特别是引导侦查取证;二是司法责任制改革,检察官实行终身责任制,强化了司法责任;三是司法人员管理改革后,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加剧了检察机关“
学位
乡村是国家治理的最基本单元,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性工程,如何让乡村社会的治理更加有效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涵盖自治、法治、德治在内的“乡村治理体系”,为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基本遵循。其中德治很大程度上源于中国乡村的传统文化价值,是乡村治理体系的情感支撑,是自治和法治的有益补充。本文研究重点着眼于占到全国农村总数的80%以上普通乡村德治,普
学位
刑事判决出现错误无可避免,这是由人的认识本身属性所决定的。正因为此,对错误判决进行纠正从而维护司法公正与当事人正当权利的意义重大。我国的再审程序正是对错案进行纠正的刑事救济程序,但是现下我国再审程序常被诟病启动难,很难实现再审制度设计的预期功能。而再审启动的难易程度直接受到再审启动证明标准的影响,适当且明确的再审启动证明标准对再审功能实现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案例分
民事与刑事领域的纠纷分属于两种不同的法律规范调整,通常来说二者相互独立,各自按照相对应的民事和刑事诉讼程序对纠纷进行处理,但司法实践中大量存在着将刑事案件先期按照民事纠纷进行审理裁判,比如将刑事犯罪先期按照民事纠纷进行解决,对借贷行为按照民事违约纠纷处理后又以诈骗罪对其展开刑事追诉,又或者各地法院对同样以股权转让的形式转让土地使用权的事实判定罪与非罪的不同,进而导致的民、刑裁判冲突等问题。民事案件
学位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深刻改变了网络舆论的传播环境,新时代下的网络舆论语境已经转变为一种你说、我说、他说的新型传播格局,多元思想文化间的交流、交锋、交融愈益常态化,中国网民群体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日趋活跃,出现了主流与非主流、正面与负面网络信息言论同时并存、网络舆论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局面。在网络社交过程中,社会公众,尤其是网民群体表达欲的增强与自由表达途径的增多,使得网络舆论场和网络舆论环境日益复杂多元,
高等学校的学生会、研究生会针对青年大学生的特点,开展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桥梁和纽带。作为青年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自治组织,学生会在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引导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方面意义重大。因此,高校学生会自身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学生会自身定位清晰、目标明确、权责分明,方能充分发挥为学生服务的功能和作用,不负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