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致肝损伤的“量-时-毒”关系及物质基础探索

来源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kloopp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对吴茱萸致肝损伤作用进行了“量-时-毒”关系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文献查阅并结合预测软件确定毒性物质基础研究对象,开展含量测定、细胞毒性研究、实验动物体内肝损伤验证以及毒性伴随的毒代动力学研究,探究吴茱萸肝毒性物质基础,以期为《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吴茱萸质量标准提高提供试验依据和参考。研究内容如下:(1)吴茱萸致肝损伤的“量-时-毒”关系研究通过吴茱萸水提物急性毒性试验得到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64.227 g/kg(以下均以生药量计),大鼠最大耐受量(MTD)大于88.45 g/kg;单次给药急性肝损伤试验的结果发现40、60、80 g/kg各剂量组均能引起小鼠肝损伤;重复给药肝损伤试验发现连续给药7d,40 g/kg剂量组小鼠表现出明显肝损伤,连续给药14d,20、40 g/kg剂量组小鼠均表现出明显肝损伤,而大鼠连续28 d给予等效剂量的吴茱萸水提物后,却未表现出明显肝毒性。(2)吴茱萸肝毒性物质基础研究结合文献查阅和毒性预测软件Derek Nexus将本章研究对象确定为吴茱萸指标成分即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柠檬苦素,和其他主要成分即吴茱萸新碱、吴茱萸苦素、去氢吴茱萸碱,共6个化合物;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对吴茱萸水提物进行含量测定,得到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柠檬苦素、吴茱萸新碱、去氢吴茱萸碱的含量分别为0.0834%、0.0419%、1.0921%、0.0016%、0.4193%;采用细胞计数(CCK-8)法,得到吴茱萸水提物的IC50为0.34mg·mL-1,吴茱萸新碱的IC50为70.32μmoL-1,去氢吴茱萸碱的IC50为135.60 μmoL-1,而其余成分对HepG2细胞的增殖均无明显抑制作用;通过吴茱萸主要成分急性肝损伤试验,得到200 mg/kg柠檬苦素、吴茱萸新碱和100 mg/kg的去氢吴茱萸碱腹腔注射能使小鼠血清ALT显著升高(P<0.05或P<0.01),肝体比显著升高(P<0.05或P<0.01),提示200 mg/kg柠檬苦素、吴茱萸新碱和100 mg/kg去氢吴茱萸碱腹腔注射能引起小鼠急性肝损伤。(3)基于LC-MS/MS的毒代动力学研究在毒性伴随的毒代动力学研究中,选取柠檬苦素作为目标分析物,设立吴茱萸水提物灌胃组、柠檬苦素灌胃组、柠檬苦素腹腔注射组,给药剂量分别为60 g/kg、200 mg/kg、200mg/kg,结果得到吴茱萸水提物灌胃组小鼠血浆中柠檬苦素的AUC0-t为 91797.2±31524.4 h·ng/mL、Cmax为11130.0±3047.8 ng/mL,柠檬苦素灌胃组的 AUC0-t 为 138.5±139.3 h·ng/mL、Cmax 为 32.1±14.5 ng/mL,柠檬苦素腹腔注射组的 AUC0-t为 10234.5±6917.3 h·ng/mL、Cmax为 1080.0±296.3 ng/mL。综上所述,吴茱萸水提物致小鼠肝损伤具有一定“量-时-毒”效应,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以及剂量的增加,小鼠肝损伤程度加重;通过体外与体内毒性研究发现柠檬苦素、吴茱萸新碱、去氢吴茱萸碱腹腔注射可引起小鼠肝损伤;毒性伴随的毒代动力学研究表明柠檬苦素在体内的吸收较为迅速,在同等剂量下,相比于柠檬苦素单体,吴茱萸水提物入血后,柠檬苦素在体内吸收更快、暴露量更大,且肝损伤表现程度更重。本研究明确了吴茱萸水提物致肝毒性的“量-时-毒”关系,初步阐释了吴茱萸中6个主要成分与吴茱萸水提物致肝毒性的相关性,揭示了吴茱萸水提物致肝毒性与柠檬苦素在体内暴露量的相关性,为临床安全使用吴茱萸提供了数据支持,为制备安全性更高的吴茱萸制剂提供科学依据,为药典吴茱萸质量标准提高提供了参考数据,也为其他有毒中药的毒性物质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其他文献
时至今日随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材料在医药领域应用更为广泛,纳米药物日益引起关注。其中,纳米氧化铁作为医用纳米材料具广泛应用而倍受瞩目。超顺磁性纳米氧化铁粒子(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Spions)是目前为数不多的获得临床应用的纳米金属氧化物。有研究者发现不同粒径和包覆材料的Spions具有不同的毒性。由于纳米粒子具有与传统药物不同的理化
学位
形状记忆合金管接头就是利用形状记忆合金的记忆恢复特性制成的管路连接件,自上世纪70年代起,国外已将TiNiFe记忆合金管接头成功应用于军用飞机的液压管路系统,提高了管路连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根本解决了航空管路连接的渗漏问题。我国最早于上世纪80年代开展TiNiFe记忆合金管接头可行性研究,因合金材料冷加工性能差,材料加工基本停留在热加工水平,而热加工合金组织细化不充分,不能满足目前(28 MPa液压
学位
研究背景在ICH S2(R1)遗传毒性试验标准组合中,体内啮齿动物造血细胞微核试验必不可少,但不适用于一些需要代谢活化的物质。因此,若需要两项体内试验结合体外试验来评估化合物的遗传毒性时,第二项体内试验建议选择对药物有充分暴露的组织进行(通常是肝脏),如肝DNA链断裂试验。目前第二项体内试验常选择肝彗星试验,检测的是未被固定的DNA损伤。2017年国际遗传毒性试验(International Wo
学位
带有Mannich base侧链的四环素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成药性。在米诺环素的9位的引入取代氨甲基(Mannichbase)后,在保留抗菌活性的同时,能克服四环素类药物两种主要的耐药机制,而且还可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在米诺环素D环引入取代氨甲基的方法存在步骤长,操作繁琐,收率偏低或纯度不佳,有的还需要使用贵金属和配体等问题。本文设计一种新的四环素D环9位连接Mannich base的方法,该方法仅需
学位
乳腺癌已经发展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癌症,在我国,乳腺癌也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TNBC)则是预后较差、恶性程度最高、侵袭性最强的乳腺癌类型,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女性健康的一大难题。由于对激素药物和靶向药物的不敏感,目前的治疗手段仍以手术和化疗为主,而有远处器官转移的晚期乳腺癌则被认为是目前无法治愈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化疗的疗效与其免疫效应有关;在TNBC中,全身化疗和免
学位
合理的中西药合用可以起到减毒增效的临床效果。阐明合用合理性的关键是阐明中西药相互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的相互作用是其中重要机制之一。课题组开发的鼠麴草提取物GAD(专利授权中药组合物)与苯溴马隆BBR合用后的药效学结果表明:降尿酸药效显著提高,且BBR诱发的肝损伤显著缓解。推测GAD可能干预BBR在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进而起到协同增效减毒的作用。研究目的:探讨GAD对BBR(药效相关)及BBR代谢物(
学位
目的 分析布地格福与开放三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ECOPD)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9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AECOPD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29例。对照组给予多装置的开放三联治疗,观察组采用单装置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治疗。分析治
期刊
复方芩兰口服液是由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黄芩四味药材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目前针对复方芩兰口服液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较少,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以及作用机制并未得到阐述。为了进一步探究复方芩兰口服液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后续临床应用、质量控制和新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课题采用UPLC-Q-TOF-MSE技术,结合Masslynx软件以及参考文献对复方
学位
目的:采用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方法选择醒脑静有效且依从性更好的给药途径,并对静脉给药后醒脑静犬尿氨酸途径药效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1)线栓法制作MCAO大鼠模型,观察醒脑静滴鼻、舌下、口服及静脉药途径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脑梗死百分率的影响。(2)利用GC/MS/MS方法测定正常以及MCAO大鼠滴鼻、舌下、口服及静脉给药后血浆及脑组织内冰片和麝香酮含量,并进行药代参数拟合。(3)利用HPLC
学位
目的:淋巴结(Lymph nodes,LN)的状态对于评估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患者的预后和确定辅助治疗方案至关重要。但是,系统性LN清扫术的临床获益仍存在争议。该研究旨在探讨EC患者淋巴结转移(Lymphnodemetastasis,LNM)的危险因素并筛选出与LNM相关的因素构建列线图,为临床医生提供预测LNM风险的工具,实现对EC患者的个体化评估。方法:收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