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转换与政治选择:郑成功乞师日本新考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uang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644年3月,崇祯帝自缢煤山,明中央政府就此灭亡。4月,清王朝在吴三桂的协助下挥师入关,取代明王朝成为中国大陆上新的统治者。之后,南京等地的明臣扶持明宗室朱由崧等人,在南方先后建立了数个南明政权。为了对抗清军,他们多次向外国请求军事或经济援助,即所谓的“乞师”或“乞资”。其中,南明诸政权向日本请援的次数最多——自1645年至1687年的四十余年间,周崔芝、郑芝龙等明室遗臣曾向日本请援二十余次,这一行为往往被称为“日本乞师(资)”或“请援日本”。在这二十多次的乞师、乞资中,能够确定的由郑成功发起的乞师有三次,分别在1648年、1658年及1660年。郑成功之所以频频向日本请求军事援助,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不愿像父亲郑芝龙一样臣事清朝,而是以恢复明朝天下为己任,奈何己方势弱,无奈之下只能请日本出兵相助。此外,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有很长的交往历史,且德川日本是当时东亚诸国中一个国势较为稳定(与朝鲜、琉球、安南相比较而言)的国家。最后,郑氏家族与日本的密切关系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尽管郑成功三次乞师,但德川政权始终未发一兵一卒。究其原因,不外有三点。首先,天主教的东传引起了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等日本统治阶级的警惕,认为传教士将会通过发展信徒颠覆他们的国家,因而多次迫害天主教徒、下达禁教令,并以此为目的下达了多道“锁国令”,禁止除荷兰人以外的欧洲人前来日本的同时,也禁止日本国民渡航海外。可以看到,如若幕府出兵则会违反幕府自身颁布的法令。其次,镰仓末期两次“蒙古袭来”给日本带来的恐惧持续到了江户时代。一方面,日本深受中国华夷思想的影响,认为满人是“夷狄”,对其有着鄙夷、轻视的心理;另一方面,日本统治者又惧怕满人占领全中国后会和当年的蒙古人一样,挥师东来。在此种心理下,幕府不会主动介入明清战争来引火烧身的,所以对于郑成功和乞师不会有任何回应。最后,南明诸政权由于内讧而导致迅速败退,其相关情况幕府高层已通过到长崎贸易的中国商船员的口述情报(唐船风说书)得知。幕府也许出于忌惮心理而未敢有任何行动。郑成功等人频繁的请援,一方面帮助日本加速了夷狄身份的摆脱一—周、郑等人在乞师信中“称臣自小”的行为极大提升了日本的自信,从而出现了大量日本已由“夷”变“华”的言论;另一方面则给了日本在近代侵略我国的口实——如日本侵占我国台湾暗含着这是“响应”二百多年前郑成功的号召之意。明清之际的国人,对于乞师外邦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将此视为“吴三桂乞师之续”的引狼入室行为而加以阻止;另一种则是将此视为拯救大明的途径并积极付诸行动。后者被迫走上乞师之路后,尽管回避了几乎贯穿明朝始终的“倭寇”问题,但他们依然陷入了一种道德困境:满清是夷狄,而日本亦是夷狄。因此,乞师者们只能以申包胥自解。郑成功等人的乞师是明清之际,明室遗臣为了挽救明王朝而在军事力量薄弱的情况下想要实施的一种“以夷制夷”的策略——但这一方法却是不可取的,这只是这些走投无路的“叛逆者”在绝境中找出的一个并不十分完善的解决方案。
其他文献
周代异族称“子”现象,广泛见于西周、春秋时期。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周人在征服过程中冠以“子”称的异族被征服者,研究周代异族称“子”现象,对于探索周代人与被征服者的关系及其对异族的管理模式具有重要价值。西周、春秋时期,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家族,血缘关系是主要社会关系,并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异族被征服后,往往利用拟血缘关系将其纳入周人的政治体系,加之征服者也难以从根本上打破被征服异族固有
学位
本文以异氰基乙酸甲酯和1-萘甲酰氯为原料,合成了含萘的N-杂环化合物5-(萘基-1)噁唑-4-羧酸甲酯,对其进一步肼解得到的5-(萘基-1)噁唑-4-碳酰肼作为荧光母体,引入了三种不同的羟基芳香醛类化合物,合成了三种具萘噁唑基席夫碱衍生物,分别是N’-(2-羟基苯亚甲基)-5-(萘基-1)噁唑-4-碳酰肼(G1)、N’-(4-(二乙氨基)-2-羟基苯亚甲基)-5-(萘基-1)噁唑-4-碳酰肼(G2
学位
本文的目的在于重新审视徐世昌在1919年南北议和中的作为,通过对相关档案、徐世昌在总统期间留下的文献、相关人物的电稿、书信、日记及报刊资料的挖掘,从派系争斗及宪法缺陷的角度分析徐世昌和平统一计划失败的原因。笔者认为,徐世昌在1919年推行和平统一的计划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其为此做出的种种努力值得肯定。本文共分为以下六个章节:第一章重点论述徐世昌虽主张和平统一,但出于维护北洋团体之团结的目的在调和冯、
学位
中国古代社会的婚姻缔结要求子女遵从“父母之命”,法律、礼制赋予了父母对子女婚配的绝对掌控权。尽管传统婚姻更看重家庭利益,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父母与子女天然的血缘关系,及长期相处培养的深厚感情都会影响父母对子女婚姻的态度。由于性别、家庭身份和人生体验的不同,父母对子女有着不一样的情感视角,导致父母对其婚配产生了不同的安排。前人对于唐代婚姻的研究成果丰富,但基本没有从整体上将唐代父母对子女婚姻的态度
学位
未成年人群体被关注的历史,可上溯至先秦,两周考古资料与传世文献中,已不乏未成年人的相关内容。三礼的部分篇目,详述了其生活及教育内容,史书中也不乏此类记载,部分出土文献,则直接提供了未成年人的生存资料。诸类材料,为研究两周时期的未成年人,提供了重要线索,奈何前人关注不多。本文则以上述资料为依据,对两周时期未成年人的相关概念、未成年人早逝问题、未成年人日常生活、教育情况和“早慧儿童”等问题进行探讨,尽
学位
唐代官制分为文官和武官两个系统,武官制度是唐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果毅都尉一职在唐代武官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从唐代果毅都尉的设置、选任授予、职能与迁转等方面综合探讨其与唐代社会的关系,揭示果毅都尉在唐代社会历史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有唐一代,职官制度在前期和中后期的变化,集中表现为“职事官的阶官化”,果毅都尉由此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特点。唐初的府兵制时代
学位
明清鼎革之际,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着巨变。危与机相伴而生,天崩地解的乱世为明朝武官和士人阶层提供了新的选择机会,既有精忠报国、以死明志者,又有不问世事、隐居山林者,更有审时度势、叛明投清者。不同的选择就形成了不同的群体。投降后金(清)的人就构成了降臣这一特殊群体,这一群体乃是拥有明清仕宦经历的人员的集合。明清易代,战事频繁,汉臣的投降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不论是贪生怕死还是战败被俘,毋
学位
在所有疾病中,癌症的死亡率位列第二,仅次于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跨膜糖蛋白MUC1是上皮癌的生物标志物之一,当上皮组织发生癌变时,MUC1的异常糖基化和过量表达会造成血液中MUC1含量的升高。因此开发可以精确、灵敏检测MUC1的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对于上皮癌的早期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开发的三种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性能优异,不仅完成了血清中MUC1的灵敏、精确检测,
学位
笔记作为一种文体,在宋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体裁灵活自由,受到很多文人的喜爱,宋代笔记的数量远远超过前代,本文所选择的研究对象《钱塘遗事》正是其中之一。《钱塘遗事》,是一本记载南宋晚期军国大事的笔记,编纂者刘一清。《遗事》共十卷,内容多是南宋晚期的政治和军事见闻,间或夹杂着一些逸闻轶事和人文地理,许多事件的完整记载仅见于本书,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本文试图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遗事》的基本资料入
学位
朝鲜和琉球的关系肇始于明代。立足于两国各自需要,得益于明朝的宽松政策,朝鲜与琉球通过直接遣使、对马商人、赴北京使团等多种渠道建立了较为密切的双边关系。十七世纪初,随着地区局势的变动,受到日本侵略的琉球与受到后金威胁的朝鲜之间的相互交往无奈被迫中断。清朝实力提升后,通过武力征服将朝鲜纳为藩属,又以宣谕的方式招抚了琉球,两国关系在新的朝贡体制中呈现出崭新的特征。作为朝贡国,朝鲜、琉球向清遣使最为频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