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A1在NSCLC侵袭转移、疾病风险分层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b13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癌症转移相关分子在癌症转移的过程发挥关键作用,可用于患者术后疾病进展风险的评估已被研究证实。转移相关蛋白1(Metastasis-associated Protein 1,MTA1)在多种癌症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未完全阐明。多病灶非小细胞肺癌(Multifocal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MNSCLC)在 NSCLC 的构成比逐年上升,≤3 cm MNSCLC术后管理策略的制定基于其正确的分类(多原发肺癌、肺癌肺内转移)。对于组织学类型相同的MNSCLC,目前仍缺乏临床可操作的分类标准,这导致制定术后管理策略的难度增加,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本研究旨在揭示MTA1在NSCLC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明确MTA1蛋白表达在≤3 cm MNSCLC疾病进展风险分层的临床应用。[方法]本研究分两部分:1.MTA1在NSCLC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1.1 MTA1在NSCLC粘附、侵袭、迁移中的作用研究:根据细胞中MTA1蛋白的基础表达水平和细胞迁移能力选择实验细胞;采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MTA1敲除H1299细胞,采用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MTA1稳定过表达A549细胞;从细胞水平上评价MTA1在细胞增殖、克隆形成、侵袭、迁移、粘附中的作用;从动物水平评价MTA1对H1299细胞在裸鼠皮下移植瘤成瘤和肺转移瘤形成中的作用。1.2 MTA1通过抑制紧密连接蛋白1(Tight Junction Protein 1,TJP1)表达和调节细胞间紧密连接影响NSCLC细胞的粘附、侵袭、迁移作用研究:采用免疫沉淀联合质谱技术鉴定H1299细胞中与MTA1相互作用的蛋白;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出参与肿瘤细胞粘附的MTA1互作蛋白—TJP1;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评价肿瘤组织中TJP1的表达水平;从免疫荧光共定位、反向免疫沉淀等方面明确MTA1与TJP1的直接相互作用;从细胞和裸鼠组织水平揭示MTA1对TJP1的调控作用;通过回复实验证明MTA1抑制TJP1表达在NSCLC细胞粘附、侵袭、迁移中的作用。2.MTA1蛋白表达在≤3 cm MNSCLC疾病进展风险分层的临床应用研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的≤3cm MNSCLC患者,收集患者的组织切片和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和半定量免疫反应评分方法评价肿瘤组织中MTA1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MTA1蛋白表达水平与≤3 cm MNSCLC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应用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MTA1蛋白表达水平在≤3cm MNSCLC疾病进展风险分层的临床应用价值。[结 果]1.MTA1在NSCLC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机制1.1 MTA1在NSCLC粘附、侵袭、迁移中的作用:1)选用迁移能力较强且MTA1蛋白表达水平最高的H1299细胞和迁移能力较强且MTA1蛋白表达水平较低的A549细胞作为实验细胞。2)MTA1敲除的H1299细胞和MTA1稳定过表达的A549细胞构建成功。3)敲除MTA1,显著抑制H1299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却增强粘附能力,对增殖、克隆形成无显著影响;稳定过表达MTA1,显著增强A549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却抑制粘附能力,对增殖、克隆形成无显著影响。4)敲除MTA1对H1299细胞在裸鼠皮下成瘤无显著影响,却抑制H1299细胞在裸鼠形成肺转移瘤。1.2 MTA1通过抑制TJP1表达和调节细胞间紧密连接影响NSCLC细胞的粘附、侵袭、迁移作用:1)免疫沉淀产物经质谱鉴定出951个蛋白,富集分析发现细胞粘附相关蛋白在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中均显著富集;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质谱鉴定蛋白的打分值,筛选出参与肿瘤细胞粘附的MTA1互作蛋白—TJP1。2)NSCLC细胞中MTA1蛋白与TJP1蛋白表达水平有负相关趋势,TJP1蛋白在NSCLC癌组织表达量低于正常肺组织。3)MTA1蛋白与TJP1蛋白共定位于NSCLC细胞的胞质、胞膜;MTA1蛋白与TJP1蛋白的直接相互作用经反向免疫沉淀实验证明。4)MTA1可抑制H1299细胞中TJP1蛋白表达水平,在裸鼠皮下移植瘤和肺转移瘤组织中有同样的效果;MTA1可调节H1299细胞的细胞间紧密连接状态;5)MTA1对H1299细胞粘附的抑制作用可以部分被TJP1回复,MTA1对H1299细胞迁移、侵袭的促进作用可以部分被TJP1回复。2.MTA1蛋白表达在≤3 cm MNSCLC疾病进展风险分层的临床应用1)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119例患者中多原发肺癌52例,肺癌肺内转移23例,分类不确定患者44例;其中纵隔淋巴结转移(Mediastinal Lymph Node Metastasis,MLNM)患者25例;259个病灶中腺癌244个、鳞癌7个、其他类型8个,其中156个腺癌病灶根据病理亚型的侵袭性分组:低危62、中危73、高危21;随访时间为4.27-76.53(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5.97(月)。2)MTA1蛋白在癌旁肺组织表达呈阴性或弱阳性,在肺癌组织表达呈不同程度阳性,在癌转移淋巴结表达呈强阳性;MTA1蛋白表达于癌组织的胞核、胞质,在肺粘液腺癌主要表达于胞质;MTA1蛋白在肺癌组织免疫反应评分的中位值为5.6,MTA1蛋白高表达患者79例,低表达患者40例。3)MTA1蛋白表达水平与结节密度、MLNM、病灶分类显著相关;MTA1蛋白在MLNM患者肺癌组织表达的强阳性率显著高于无MLNM患者肺癌组织;MTA1蛋白在肺癌肺内转移癌组织的表达水平高于多原发肺癌;MTA1蛋白在肺腺癌高侵袭性病灶的表达水平高于中、低侵袭性病灶;MTA1蛋白高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期显著劣于低表达患者。4)Cox比例风险模型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MTA1蛋白高表达、非宣威地区、非同侧肺病变、MLNM是≤3 cm MNSCLC患者无病生存期恶化的预测因子,MTA1蛋白免疫反应评分>5.6的患者术后疾病进展风险增加,MTA1蛋白可用于≤3 cm MNSCLC患者疾病进展风险分层评估。[结 论]1.MTA1抑制NSCLC细胞粘附,促进细胞迁移、侵袭,促进NSCLC细胞在裸鼠体内形成肺转移瘤,提示MTA1可能是反映NSCLC侵袭转移的潜在的重要分子标志物。2.MTA1能够抑制与其共定位于胞质和胞膜的TJP1蛋白表达水平,减弱细胞间紧密连接,改变细胞的粘附、迁移、侵袭能力,这可能是MTA1促进NSCLC侵袭转移的作用机制。3.MTA1蛋白表达水平与≤3 cm多病灶NSCLC患者的纵隔淋巴结转移、肺内转移和肺腺癌侵袭性显著相关,MTA1蛋白可用于≤3 cm多病灶NSCLC患者疾病进展风险分层评估,筛选出术后疾病进展的高危患者,为该类患者术后管理策略的选择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前方入路手术在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被用于颈、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中,因其在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有助于加速康复,以及其内固定理念在维持颈、腰椎前凸方面的优势,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所采用,与此同时,更符合前方入路手术以及颈、腰椎解剖特点的内植物也大量出现;采用了此类理念的内植物在国人颈、腰椎部位的临床应用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而对于其设计,仍然存在可进行继续优化的方面:首先,多数国内投入临床使用的解
学位
[目 的]为解决自体小血管来源不足的问题,拟构建柠檬酸基三层小口径人工血管,对其合成进行表征,并评价其生物相容性、分层次细胞诱导能力、抗凝血性能以及促新生血管形成能力等,在此基础上制备出一种可满足临床需要的生物可降解小口径人工血管。[方 法]利用柠檬酸(CA)和1,8-辛二醇(1,8-OC)进行交联反应合成聚1,8-辛二醇柠檬酸酯(POC),采取共价结合的方式将RGD肽接枝到POC上,将CAG肽接
学位
[研究背景]肝衰竭具有很高的死亡率,肝移植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但供体的严重缺乏限制了肝移植在临床的应用。生物人工肝(BAL)是目前最有前景的治疗方法,对BAL的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仍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缺少合适的肝细胞来源和完善培养方式;能得到足够多的具备正常肝脏功能的细胞;缺乏符合肝脏生物工程学特性的生物反应器等。许多研究表明,肝脏非实质细胞(NPC)在
学位
[目 的]对三种兰科药用植物疣鞘独蒜兰、秋花独蒜兰和杜鹃兰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进行研究。[方 法]利用溶剂提取、硅胶柱层析、MCI柱层析、RP-18反向柱层析、大孔树脂D101、半制备HPLC、制备TLC、聚酰胺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等分离技术进行化合物的分离;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圆二色谱和质谱等波谱学方法鉴定所得化合物结构;经药理实验筛选化合物神经细胞(SH-
学位
据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统计数据显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高居全球恶性肿瘤第三位,且死亡人数位列恶性肿瘤第二位。氟尿嘧啶(FU)、奥沙利铂(OXA)是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化疗药物,二者联合应用给晚期患者带来生存获益,但仍有部分病人出现耐药导致病情进展预后较差,因此探究影响结直肠癌化疗的分子机制有助于提高化疗效果。本研究前期通过非编码RNA芯片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FU与OXA联合应用显著改变了结直肠癌细
学位
[目 的]三阴性乳腺癌恶性程度高,缺乏有效的治疗靶点,是乳腺癌治疗中的热点和难点。本研究首次探讨了 PCDHGA5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增殖和转移中的功能以及潜在的分子机制,从而为三阴性乳腺癌的精准治疗奠定理论基础并提供新思路。[方 法]第一部分:1)生物信息学分析:运用Kaplan-Meier分析法寻找PCDHGA5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数据集里的预后信息,并对PCDHGA5相关基因进行GO分析
学位
[目 的]骨转移是肺癌晚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肺癌骨转移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越来越多研究证明miRNA在恶性肿瘤转移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课题组前期通过高通量测序,在肺腺癌骨转移(Bone Metastasis,BM)和无骨转移(Non Bone Metastasis,NBM)患者血液样本中筛选到28个差异表达的miRNAs,其中miR-106a在BM组样本中显著性上调。采用实时定量PCR(Re
学位
[目的]在对迷迭香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分离得到一系列单体化合物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细胞氧化损伤模型进行实验研究,筛选出具有显著活性的化合物并基于分子机制水平进一步深入验证,阐明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为迷迭香药用植物资源在云南的重大产业化提供基础依据,同时为抗神经损伤天然药物研究提供新的候选分子。[方法]1.首先对迷迭香地上部位进行分离提取及结构鉴定。然后应用不同浓度H2O2(0-400 μM)作用于
学位
[目的]口腔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全球新增病例约30万例,新增死亡病例13万例,且近年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舌鳞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SCC)是最常见的口腔癌类型,临床表现隐匿,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侵袭性高,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率高。以顺铂为主的单药或者联合化疗是舌鳞癌患者最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但是化疗后耐药或者化疗不敏感是导致舌鳞癌患者顺
学位
[目 的]终末期心力衰竭是全球范围内导致人类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各种疾病如肥胖、甲状腺激素功能紊乱、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瓣膜病、高血压、心肌梗死和各类型心肌病等引起的心肌肥厚则是终末期心脏病发生的重要使动因素。目前暂缺乏有效干预手段。现有研究发现,氧化应激反应是多种病理条件下心肌发生肥厚等病理性改变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有研究抑制心肌内的氧化应激反应,可抑制纤维化和炎症以减轻病理性心肌肥厚。Sulf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