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运用研究——以《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为例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btt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颁布,明确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科性质,活动型学科课程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积极开展社会实践,丰富课程资源,注重乡土资源、地方资源的开发利用,将学生与社会联系起来。为了更有效的推动地方文化资源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将地方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本文以《哲学与文化》中文化部分内容为切入点,通过文献研究、采访谈论、案例分析的方法,分四部分对地方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运用进行研究。第一部分通过对文化与地方文化、文化资源与地方文化资源概念的界定进而界定出高中思想政治课地方文化资源的概念,明确了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地方文化资源是包括学校所在区域内的文化资源,是能够为高中思想政治可教材、选修教材课堂教学服务的,进而以自然类地方文化资源和社会类地方文化资源对地方文化资源进行分类,总结出高中思想政治课地方文化资源的区域性、思想性、实践性的特点,分析其在教学中利用的理论依据。第二部分通过对地方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文献研究,表明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有利于改进教学方法、有利于学校校本课程的进行、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利于传承地方文化并能彰显文化育人。地方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用得以实施的原因在于符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其创造条件、国家以及地方政策的推广为其创造时代背景。第三部分通过对地方文化资源在《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教材运用中的内容梳理,从各课、各框、各目教学中进行引导选择,并选择特有的地方文化资源以一个知识点的形式进行细致举例说明。第四部分探讨了地方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所运用的原则,即时代性、实践性、综合性、主体性这四种原则,在应用原则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地方文化资源在课程中的运用方式与实施办法,即利用地方文化资源设置情境教学、案例研究以及开展实践活动,明确了教师、学生、学校、主管部分、社会人士在地方文化资源运用于“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课程中的策略,以期能够提升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对于地方文化的认识,从而推动高中思想政治课多元化教学。
其他文献
面对日趋活跃的社会思想观念,主流与非主流价值取向同时并存,各种思潮此起彼伏,文化观点激荡纷纭,政治认同的矛盾日益尖锐,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形势愈加严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了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重要性,要推动学校思政课高质量建设和创新性发展。政治认同作为高中政治学科首要素养与价值追寻,直接体现了思政课育人的鲜明政治导向。虽然,过去的思政课教学实践对学生政治认同的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学位
案例教学法的探索和运用成为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指导教学、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任务,它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准备案例,通过阅读、分析、讨论、解决问题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理论点与社会生产生活中实践点的联结。基于此,本文将围绕高中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中案例准备这一关键环节来展开探究,首先介绍案例准备的内涵、原则、价值,其次从现状出发探讨案例准备已有的成就、出现的问题及其
学位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是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对初中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其中集体主义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道德与法治课中集体主义教育的实施。本
学位
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自2019年秋季投入使用以来,至今已经走过快三个年头。关于模块四《哲学与文化》的使用探索也一直在进行,而贯穿其中的“阅读与思考”既是本册教材的亮点也是学习的重点。本文以教材中“阅读与思考”栏目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系统分析并探索如何更好使用本栏目,彰显探究类栏目对于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价值。除绪论和结语部分,本文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主要包括“阅读与思考”栏目的
学位
教材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工具,也是学生学习的主体材料。丰富多彩、直观形象、主题内容广泛、趣味十足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各类插图既是教材的重要部分,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教材插图有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丰富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具体思维方式的引导作用,以及丰富课文内容排版和提供情感教育载体的作用。然而,由于师生对插图的忽略、思维方式不合理等问题,教材中的插图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往往无法充分发挥。在总结前
学位
自尊,是心理健康的核心,也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生活的必备因素。但是现在的很多高中生不知道何为自尊,言语行为间也体现不出可贵的自尊品质。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德育的重要阵地,理应承担起对学生进行自尊教育的任务。但是现有的思想政治课程中的自尊教育却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自尊教育的目的不清晰,资源不充足,效果不明显。基于当前思想政治课程中的自尊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四个部分对高中思想政
学位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将英雄模范人物事迹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有利于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有利于引导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和笔者所作的问卷调查数据发现,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英雄模范人物事迹教育,存在一些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学生自身积极性不强、社会宣传未形成合力等问题,制约了英雄模范人
学位
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影响青少年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加强劳动教育,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举措之一。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要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
学位
习总书记指出,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①”。这一指示为新时代思想政治课更好落实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方向。政治性和学理性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两大基本属性,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既需要充分体现其政治属性,又需要贯彻落实学理要求。因此,推进政治
学位
劳动模范是国家经济建设中的佼佼者,他们的精神是党、国家和人民的宝贵精神力量。伟大的事业离不开伟大的精神。2020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劳动教育在新时代大中小学的意见,将劳模精神纳入劳动教育体系。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学校德育的重点课程,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把劳模精神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总体要求,是新时期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这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