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喉切除术后咽瘘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239831983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喉癌(Laryngeal cancer,LC)和下咽癌(Hypopharyngeal cancer,HC)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当肿瘤发展至局部晚期时,全喉切除术(Total Laryngectomy,TL)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1],切除范围包括舌骨和全部喉结构。全喉切除术需要在保证手术切缘安全性的同时重建剩余咽腔,以获得上消化道的延续。尽管近年来手术方案不断改进,但是咽瘘(Pharyngocutaneous fistula,PCF)仍然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2]。一旦发生咽瘘,不仅迁延不愈影响常规放疗及治疗效果,还有可能需要二次手术修复瘘口。对于患者而言,全喉切除术后发音功能丧失,发生咽瘘后又不能正常经口进食,不仅生理、心理负担增加,而且因需要长期换药和抗感染治疗,也使其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全喉切除术已经不可避免的影响了患者的发音、吞咽、呼吸等喉功能[3],术后咽瘘的发生导致病人生存质量进一步下降。因此,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研究全喉切除术后发生咽瘘的相关因素并依此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是目前比较重要的临床研究课题之一。目的:探讨全喉切除术后咽瘘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查阅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院嘉禾病历系统,选取临床数据资料保留完整的病例,确定研究对象为我科自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入院的行全喉切除手术的181例喉癌及下咽癌(包括喉癌局部晚期及下咽癌晚期侵犯喉)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其分为咽瘘组和非咽瘘组,研究年龄、吸烟指数a、患者自身营养状况b、肿瘤部位及分期、术前是否气切、术中是否颈部淋巴结清扫、手术时间、术后是否感染等因素对全喉切除术后咽瘘发生的影响,应用SPSS Statistics22.0统计软件将以上影响因素的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处理分析,并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c判断诊断价值。结果:181例全喉切除患者中,29例术后发生咽瘘,咽瘘发生率为16.02%。将年龄、吸烟指数、术前血红蛋白值、术前白蛋白值、.术后血红蛋白值、术后白蛋白值、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正态性检验后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术后白蛋白值(t=-3.975,P=0.000<0.05)、手术时间(t=2.135,P=0.034<0.05)及住院时间(t’=8.262,P=0.000<0.05)与咽瘘的发生相关,而年龄、吸烟指数、术前血红蛋白值、术前白蛋白值、术后血红蛋白值与咽瘘的发生无关(P>0.05);将肿瘤部位及分期、术前是否气管切开、术中是否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是否感染分别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肿瘤分期(χ2=17.877,P=0.000<0.05)、术前是否气管切开(χ2=5.686,P=0.038<0.05)、术后是否感染(χ2=26.755,P=0.000<0.05)与咽瘘的发生有关,而肿瘤部位、术中是否颈部淋巴结清扫与咽瘘的发生无关(P>0.05);将统计学有意义的相关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期高(P=0.001<0.05)、术后白蛋白低(P=0.007<0.05)、术后感染P=0.000<0.05)是咽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肿瘤分期(A=0.684)、术后白蛋白(A=0.733)、术后感染(A=0.717)对影响咽瘘的发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术后白蛋白的曲线下面积最大,对影响咽瘘发生的诊断价值最大。结论:1、肿瘤分期高、术后白蛋白低、术前气管切开、手术时间长、术后发生感染是喉全切除术后发生咽瘘的高危影响因素,而住院时间长虽与咽瘘有关,但是咽瘘发生的结局变量。2、临床上可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性减少高危因素,从而降低咽瘘发生率,提高病人生存质量。3、对于术后咽瘘,应早发现、早治疗,加强换药辅以清创修补术是咽瘘的主要治疗手段,咽瘘的早期愈合能明显降低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其他文献
背景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是较为常见恶性肿瘤,有很高的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一种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起源于鼻咽部粘膜上皮。对几乎所有的恶性肿瘤来说,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癌症死亡率最有价值的方法。目前,临床上对于鼻咽癌检测仍缺乏准确的生物
学位
背景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enoch-Sch?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是过敏性紫癜常见的并发症,成人患者约有35%~69%的风险进展为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CKD的主要发病原因之一。随着CKD的进展,贫血患病率逐渐升高。贫血可加速肾功能损伤的进展,诱发心血管事件,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并与预后不良有关。炎症在HSPN发病机制
学位
背景:鳃裂异常是先天性颈部肿块的第二常见原因,但先天性第一鳃裂异常(congenital first branchial cleft anmalies,CFBCA)仅占其中的一小部分[1]。大多数作者认为这些占不到10%[2,3]。发病时,主要表现为Triglia三角区(乳突、颏下和舌骨间的三角区)的无痛性肿块、反复肿痛流脓和耳科症候(耳部漏脓、听力下降等)[4,5]。Olsen等人根据有无内瘘口
学位
地方政府的财政合规性问题一直都是社会与学术界关注的重点领域,地方政府财政合规性不仅会影响到财政资金的高效使用,也会影响到国家政策的有效落实。当前,关于地方政府财政违规行为为何屡禁不止的原因,学界尚缺乏统一的论断,大量的研究都集中在政府审计与宏观财政体制方面,认为地方政府的财政合规性会受到政府审计效能、方式以及宏观财政体制的影响。不可否认,政府审计和财政体制的确会影响地方政府的财政合规性,但这两部分
学位
背景糖尿病是一种以糖代谢异常为特征的代谢障碍性疾病,可损伤包括眼球、肾脏、心血管系统在内的多个人体组织器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在DM患者中发生率约为30%,并且随着病情发展,超半数的DR患眼最终会出现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进而导致严重的视力损伤。近年来,随着我国DM患病
学位
背景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是最常见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之一,伴发多种严重并发症,但目前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也没有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可以准确预测RVO的发生发展。目的评估外周血炎症指标及血脂水平与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相关性,探究视网膜静脉阻塞发病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生物学预测指标。方法以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首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的
学位
背景与目的黄斑前膜(epiretinal membrane,ERM)目前被认为是与细胞外基质相关的视网膜前纤维细胞增殖膜,根据原发疾病的不同可以分为特发性ERM和继发性ERM由于原发疾病的存在,继发性ERM病情进展较快,部分患者前来就诊时,病情已发展到较为严重的程度,眼底表现为视网膜受到不透明的增殖膜牵拉而明显扭曲、变形。目前ERM剥除手术仍被认为是对于有症状的ERM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对于这部分
学位
目的评价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microcatheter-assisted trabeculotomy,MAT)治疗激素性青光眼患者(steroid-induced glaucoma,SIG)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研究。共纳入2019年10月至2021年5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SIG患者,所有患者均使用眼科照明微导管(iTrackTM 250A)进行MAT治疗,实现360°小
学位
研究背景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是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及时有效地治疗DME对改善DR患者视功能和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以雷珠单抗为代表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类药物玻璃体内注射是目前DME治疗的重
学位
糖尿病肾病作为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早期即发现巨噬细胞浸润的现象。足细胞炎症性损伤所导致的结构功能改变及死亡是造成蛋白尿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既往研究证实糖尿病肾病中巨噬细胞浸润与足细胞炎症性损伤密切相关。外泌体作为沟通肾脏中浸润的巨噬细胞与肾固有细胞之间的桥梁,也参与调节靶细胞的生命进程。由此我们提出以下假说,高糖培养的巨噬细胞通过外泌体诱导足细胞的炎症性损伤,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目的本研究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