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702988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40余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民生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绝对贫困已经彻底被消除,全面小康社会已经建成。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将对我国和谐社会的建立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因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我国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改善建立起了一系列的调节机制,包括税收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等。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的税收机制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改善作用并不明显,因此对社会保障机制的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而在社会保障体系中,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更是肩负着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的使命。因此,在上述背景下,本文基于国家社科基金“我国社会保障调节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效果测评及其政策优化研究”项目,选取了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作为切入点展开研究。首先,从理论和内涵两方面分析了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调节机制。理论分析发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会随着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城市偏向性的增大而进一步扩大,如果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向农村地区投入的偏好程度更高,那么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小。内涵分析发现,为了避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收入差距恶化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以及为了弥补市场失灵,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必须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调节,从而达到兼顾公平与效率、保障居民基本生活和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调节目标。此外,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在覆盖范围、支出水平、支出项目和支出来源等方面都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着重要影响,其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调节主要是以水平调节和“普惠式”与“特惠式”调节相结合的方式为主。其次,从实证上分析了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每增加1个单位,城乡居民收入比会降低2.2562个单位。另外,从地区的异质性分析发现,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在东部地区是正向调节,在中西部地区是逆向调节,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水平越高,越有利于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后,基于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目标,为了更好的发挥出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的收入再分配功能,本文认为还需要建立起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的稳定增长机制,扩大支出的规模;优化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的结构;通过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来健全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责任,适度上划中央政府支出责任。
其他文献
国家决胜全面小康和脱贫攻坚的背景下,社会工作作为科学助人的专业和职业,被认为在社会救助兜底扶贫中有重要的作用,社会工作支持生活困难群体的成效决定了国家的支持力度和社会工作未来的发展。成都市武侯区社会关爱援助项目是在城市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重大部署,基于这一项目背景,笔者通过参与观察和对8名社会工作者和20名生活困难服务对象的访谈,在阿马蒂亚·森的能力理论和以生活世界为本的社会工作理论的框架下,探讨
学位
高校的扩招一方面使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使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不断上涨,另一方面造成高等教育质量的下滑。高等教育质量的直接指向是大学生的学业成就,明确大学生学业成就相关影响因素是帮助大学生提高学业成就的前提。本研究认为大学生学业成就不能用学习成绩代替,学业成就应该包含多种核心能力和专业素养。有关学业成就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本研究选取了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情绪智力三个维度,是因为笔者认为学习动
学位
物质主义是比较流行的价值观之一,但它对个体的幸福感、消极情绪、消费行为、亲社会行为等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已有研究主要从父母、同伴和媒体这三个角度对个体物质主义社会化成因进行研究,较少有研究关注使用社交网站这种新媒体对个体物质主义这种个人特质的影响机制。其次,对社交网站使用的研究已经由简单的使用强度转向更细致具体的使用行为,其中最常见的是主动性使用行为和被动性使用行为,而在社交网站与物质主义关系的
学位
从改革开放初期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恢复与重建,到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工作职业的蓬勃发展,社会工作在党和政府的推动下,在专业化、职业化方面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和进步。但与此同时,社会工作行业也显露出一些问题,比如行政化倾向明显、专业性不足、社会认可度低、人才流失严重等等。社会工作人才是社会工作职业发展的基础和根本,本文旨在从社会工作者的角度,深入分析影响社会工作者离职的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在职业化的框架下解读
学位
学业拖延是指个体在明确知道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后果下依然采取推迟学业任务的开始或完成时间的行为,通常这一过程中伴随不良的情绪体验。未来取向是个体的认知和行为对未来偏好的方向趋势,也是个体对于未来的思索和打算的过程。情绪弹性是个体面对负性情绪事件中产生积极的情绪,并可以迅速地走出负面情绪的能力。研究表明,个体对未来的认知和计划与学业拖延行为存在显著相关,未来取向就是包括认知和意志行动在内的心理过程,因此
学位
男同性恋者是指同性产生爱慕之情或自愿与同性发生性行为的男性,性少数压力模型认为性少数群体可能会因其性取向受到歧视、污名、内化恐同等外源压力和内源压力,进而影响个体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而社会支持可以作为保护因素降低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因此本研究以我国文化和社会心理为背景,结合积极心理学视角,聚焦于我国男同性恋群体,在编制男同社会支持量表的基础上,对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心理弹性在其中的作用
学位
孩子的出生是女性生命中的重要生活事件。本对为人母充满期待与欣喜的她们,产后却常常经历焦虑、失落、无奈甚至抑郁等负面情绪,这很大程度上与新增的母亲角色相关。面对新的母亲角色,她们能否顺利适应将对其自身的情绪与认知、婴儿的健康发展以及家庭和谐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从心理学的角度描述和解释新手妈妈产后第一年的母亲角色变化及适应过程,分析新手妈妈产后第一年的母亲角色适应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建构其母亲角色动态发
学位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设置了六个贯串四个学段的语文学习任务群,选择、组织、呈现课程内容,为落实核心素养提供了具体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思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其中的一个学习任务群。“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从标题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融合了特定场景、特定内容、特定学习方式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学习任务群。设置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
期刊
生存、繁衍是人类进化和发展的主题,而择偶行为在繁衍中至关重要,且人类的择偶行为、择偶偏好也会随时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变得日益复杂多样。男女由于性别的差异,因而两者对择偶标准的偏好也就相应的存在一定差异;另外,由于环境与文化的影响,即使是生活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中,但在不同民族亚文化背景下成长的少数民族群体可能也会因特有的民族观念、行为等因素,进而在择偶过程中对择偶标准的考量存在差异。因此,为了解男性和女
学位
2020年我国实现全面脱贫,乡村振兴已成为乡村发展的主旋律。着力夯实乡村振兴的基层治理基础,就是要全面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工作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三社联动”治理体系的重要主体之一,在回应村民需求、培育社区凝聚力、提高社区参与、促进乡村自治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本研究引入社会资本理论作为研究框架,以社会工作对乡村居民社区参与的作用为研究主题,以10家社会工作机构对村社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