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杂合视角下的林译《黑奴吁天录》研究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Tiger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殖民主义和杂合理论的发展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后殖民主义理论指出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上的不平等会导致国家间语言文化交流的不平等。翻译是两种语言文化交流的产物。由于文化间的权力差异,译文不可避免地呈现出杂合的特征。在后殖民主义语境下强势文化到弱势文化的翻译中,适度的杂合译本为处于弱势的文化的生存提供了一条出路,也有助于抵制强势文化的文化霸权。本文从后殖民杂合理论的视角以林纾的译本《黑奴吁天录》为例,根据林纾所处的特定历史背景,从语言、文化、文学三个方面分析了其中的杂合现象。作者发现林纾运用了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杂合度较低。在语言方面,林纾采用古文进行翻译,译本较多地保留了先秦汉语的词法、句法特征和古体四六字格,同时也引进了一些西方新的人名、地名和文化负载词。在文化方面,林纾注重中国传统儒家道德的弘扬,中国文化形象的保留,同时对于原语文本中的西方基督教内容进行了保留、省略和改写。在文学方面,林纾根据中国的传统古典文学规范,对原语文本中的环境、心理、人物描写进行了简化处理,对人物的塑造内容实行了部分保留和改写,同时也引进了一些异质性成分,如保留了原文本中的第三人称叙述角度、顺叙插叙相结合的模式和书信的叙述形式,放弃了传统小说的章回体写作形式。林纾的译本《黑奴吁天录》具有明显的杂合化特征,保证了译文可读性,其有效地传播了西方先进思想和文化,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弘扬了中国文化和抵制了西方文化霸权。本研究对英语文学汉译有较大启迪意义。在当今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下,各国间的文化交流活动更加频繁。中国读者对英美文化的了解也逐渐增加,英语文学作品汉译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译文杂合的普遍性也必然存在。为了加强中西文化交流和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在英语文学作品汉译过程中译者会在译文中保留一定的异质性成分,吸收一些西方文化的新鲜血液,增强中国文化的活力。同时,译者也需要保持一定的杂合度,倘若过多的英美文化中的异质性成分涌入中国文化,势必会给中国文化造成一定的冲击和威胁。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一定保留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文学传统。只有这样中华文化才能在与各国文化的交流中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点而得到繁荣和发展。
其他文献
水蒸汽是一种重要的二次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耗上占居较大的比例,但由于其独特、复杂的物理特性,相对于水、电、天然气等其它能源介质,一直难于计量。蒸汽的准确计量是一个困扰计量
随着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对经济和社会的宏观调控能力越来越受到关注。公务员作为政府各项政策措施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其关联绩效对政府整体绩效水平的提高具有
冷战后,日益增加的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因素共同影响着非洲的稳定;区域外力量对非洲大陆关注的力度不断下降;非洲新地区主义的兴起为集体安全机制的建设提供了动力,这三个因素导致非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剧,世界经济趋向于同质化、网络化、跨国化发展。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靠经济实力的较
机器人智能化是对机器人的最高要求,也是近几年机器人领域的热门话题与研究方向。在现代工业生产中使用机器人的例子已经不胜枚举。其中装配作业在工业生产中占有很大比重,而轴
近年来,随着住宅类地产竞争态势的日益激烈、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逐步加强,其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为了寻找新的利益点,开发商、投资者逐渐将关注点投入到商业地产。但是,在商业地产开
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产生活要素资源之一,决定了需求的广泛性;作为不可再生的稀缺性资源之一,决定了供给的有限性。根据一般市场经济理论,解决这一供需矛盾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市场化
第一部分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多灶性与颈淋巴结转移风险的系统综述及荟萃分析系统检索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相关研究,对多灶性及颈淋巴结转移进行荟萃分析,并采用Mantel-Haen-sz
“杂合”由英语中hybridity一词翻译而来,起源于生物学中的概念“杂交”,指不同种属之间的动物或植物产生的后代(Berube,1982:629)。随着其优势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杂合”这个
龙在中国经历着从神兽灵物到皇权标志,继而成为国家标志又转为民族集体精神象征的变化过程。在整个君主时期的中国,龙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为政治统治提供合法性,而现在最重要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