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开放数据的成都市小学教育资源配置优化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132zh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的合理规划,对于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城市空间均衡化配置、资源共享、满足未来教育发展等方面,均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成都市的城市发展稳步前进,城市逐步向东拓展。在城市向外扩张的同时,还应该关注城市中心城区的发展情况。当前成都市中心城区用地紧张,小学教育资源短缺,小学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凸显,因此,结合成都市中心城区的小学现状情况,探讨小学教育设施用地布局优化方法,是一项意义重大而紧迫的工作。本文以成都市三环路内区域为研究范围,以小学基础教育设施的空间布局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研究区内现状小学教育设施用地的深入分析、实地调研,总结归纳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成因,进而从教育用地的供需关系、交通可达性和周边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等方面,提出符合本地实际的小学用地布局优化的原则和思路,构建布局优化体系。研究主要内容如下: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小学规划布局相关文献,结合当前成都市小学布局现状问题,明确影响小学布局的相关因素,从供需关系、可达性、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方面提出优化小学教育资源的系统性方法,为后文小学优化实例铺垫理论及技术基础。同时以量化方法对研究区内小学的供需关系进行分析,得到以地块为单位的小学供需平衡现状;并借助等时圈分析法对现状小学的可达性进行分析;最后对影响小学布局的相关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分析,总结了当前小学周边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特点。针对“小学教育资源的供需关系”、“小学教育资源可达性”、“影响小学配置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分析结果,识别出小学的合理及不合理布置区域。并结合成都市小学建设及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提出新建小学、扩建小学、撤并整合小学、保留现址小学四种形式的布局调整策略,同时提出构建空间匹配单元的小学布局动态监测方法和优化学校周边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建议,以期为成都市小学规划调整提供参考。研究主要结论如下:⑴部分学校的容量饱和度超出了正常范围的同时,存在一些学校的容量饱和度低于正常范围,说明当前小学存在供需矛盾,小学配置有待提升。⑵识别出的小学供给矛盾最大的两类地块——低供给高需求地块和高供给中需求地块呈现不同的分布特征,低供给高需求地块较为集中,高供给中需求地块较为分散,这与实际地块的土地利用性质、建设强度有较强的联系。⑶当前小学的步行及公共交通出行的可达性较差。其中步行15分钟可达居住用地占总居住用地面积的19.29%,覆盖的人口数量占人口总数的17%。需要进一步改善小学的步行与公交可达性。⑷部分小学周边设施配置情况不理想,部分设施不足甚至会影响小学的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⑸基于小学的供给、可达性及周边设施配置研究,识别出成都市小学合理及不合理布局区域。对小学的空间布局规划提出新建小学、扩建小学、撤并整合小学、保留现址小学四种形式的布局调整策略。
其他文献
在新型城镇化与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各省市依照脱贫攻坚战略已建成大量乡村安置社区,为贫困居民或失地农民提供新居地,是我国特有的过渡型社区。其中重庆市依托生态扶贫搬迁行动至今共安置约200个乡村安置社区,尽管扶贫收效显著,但社区二次衰败的问题仍为严峻。而在国际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社区发展的综合指导作用,以及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强调乡村的现代化与人的城镇化的背景下,亟待回答如何以规划与更新的方式促
学位
在生态保护红线和耕地红线的限制下,城乡建设空间紧束,随着城镇化速度加快,乡村地区劳动人口大量流失,大量农田撂荒,农宅闲置,集体建设用地荒废等问题进一步凸显。“十四五”规划强调“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盘活乡村地区闲置土地,提高用地效率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基于此,如何提高乡村存量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成为本文的研究问题,根据“挖掘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本文选取生态保护与乡村建设矛盾
学位
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扩大了我国的网购消费者规模,部分消费者已经对网络购物产生依赖性。我国2020年的网上零售总额已经达到117601.3亿元,比2019年增长了10.60%。为了能够抓住机遇并占领市场,各类电商企业都在致力于构建或者优化自身的物流配送体系。跟第三方物流合作的电商公司,常常会面临着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烦恼,因此企业自建物流配送体系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但是自建物流需要大量的成本和时间
学位
我国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发展“内涵式”转型,回归日常生活空间的研究已成学界热点。作为居民的日常生活场所,社区公共空间在以往更新中存在空间过度类型化、空间文化价值低估和低效空间使用不足等普遍性问题。山地城市社区虽具有典型特征而营造特色不足,这源于山地城市社区更新中缺乏整体价值认知和对人—空间—活动三者之间关联性的准确判断,往往只关注到社区物质空间或居民本身的研究,忽视了居民与公共空间的互动关系以及空
学位
当前,我国城镇化由快速发展逐步转向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人民生活进入高品质提升的新时期,城市规划建设进入生态优先、回归人本、注重品质的新阶段。在公众生活水平和游憩需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城市建设中人民生活环境品质提升要求和公共空间资源日益减少的矛盾逐步显露出来。城市公共游憩空间作为人们日常游憩生活的重要载体,其品质的高低关乎市民生活获得感和满足感,是衡量城市宜居环境品质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规划建设与城
学位
阳泉市地处山西省中东部、连接晋冀,古称“晋东雄绕”。全境山丘纵横,地势复杂,在民族迁徙、文化冲突交融以及战争的长期影响下逐渐形成多元文化。现存45个中国传统村落便是在特定自然环境和文化圈层互动过程中,形成了多样、鲜明的地域空间特征。本文以山西省阳泉市45个中国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以空间基因作为理论与技术支撑,来认知传统村落空间特征。从普适性的物质要素划分转向在地性、综合性的研究方式,探究传统村落空
学位
中国工人村社区作为单位制时期的产物,在历经中国社会经济制度变革、产业结构转型、城市空间快速扩展等多重要素的发展后,其职住空间关系逐渐从最初职住平衡的状态转向职住空间失衡。在中国存量更新和高质量城市空间治理背景下,以工人村社区为代表的老旧单位社区已然成为目前城市更新治理和弱势群体住房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从社区居民就业这一根本性的问题出发去关注工人村社区当前的职住关系状况以及城市空间要素影响机理则是
学位
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乡村大多位于山高谷深、地僻人稀之地,交通不便、产业落后、人居环境条件艰苦,但却保存着最灿烂多彩、古朴原真的民族文化。如何通过民族村落空间的有效调理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提升空间生产能力,实现乡村振兴与民族文化的健康良性发展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乡村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引入亨利.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不仅关注空间的物质性,更考虑空间中的个体及政治社会关系,将民族村落整体空间划分为物
学位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稳步推进,我国山地住区发展潜力得到了极大释放,高品质的山地人居环境得到初步彰显。然而在专注于追求经济效益的特定时期里,这一事业却面临着“破坏性建设”“设计平原化”等问题的较大影响。山地住区是我国新时代山地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对象。作为山地住区建设的重要载体与支撑系统,其空间形态与地形环境的良好协调互动,是山地人居环境高质量建设、持续引领山地区域城市化水平高质量提
学位
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资源,与人群健康、生态环境、社会福祉紧密相关。其空间分布和服务供给的公平正义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也事关居民的生活品质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随着城市物质空间的发展以及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加速了社会的分化,城市居民获取公园绿地的服务水平会受到个体社会经济地位、年龄、收入、所处区位条件等要素的影响,导致不同群体不能拥有平等的公园绿地使用机会。这种公平正义缺失的现象,既包含空间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