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肝癌的肝脏毒性及病毒再激活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pzm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简称“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病毒感染尤其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我国原发性肝癌的最主要病因,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在肝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索ICIs在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原发性肝癌过程中的肝脏毒性及病毒再激活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过ICIs治疗至少1周期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相关资料,根据有无HBV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按照4:1的比例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平衡两组间的基本特征,然后比较匹配后两组肝癌患者在ICIs治疗后的肝脏毒性和疗效,并进一步探索HBV感染肝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和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相关性肝炎的发生率。结果:研究共收集了19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相关资料,包括HBV感染患者146例。总体患者中有50.5%出现过免疫治疗相关不良事件(Immune related adverse events,ir AEs),3-5级的有30例(15.4%);14.6%患者出现了肝功能损害,严重肝损害的占6.3%;2例患者出现死亡,均死于免疫性肠炎引发的严重并发症。其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19.3%,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72.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6.5个月和15.7个月。将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者间的年龄、性别、饮酒史、甲胎蛋白、大血管侵犯和肝外转移作为纳入的变量经PSM进行匹配,最终匹配到了115例患者,感染组为77例,非感染组38例。匹配后感染组患者有50.6%出现不同级别的ir AEs,3-5级的约占11.7%;9.1%的患者有肝功能损害,严重肝损害的有3例(3.9%)。非感染组有50.0%的患者出现ir AEs,3-5级不良事件发生率约为18.4%;出现肝功能损害的有4例(10.5%)患者,没有严重肝损害病例。感染组有9例患者因ir AEs导致治疗中断,因肝功能损害导致中断的为2例,且都为3级以上的肝损害,其中1例患者在肝功能好转后恢复了ICIs治疗;在非感染组中有6例出现治疗中断,均未发生肝功能损害。两组在以上肝功能损害及导致的治疗中断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的ORR和DCR分别为21.3%、81.8%,非感染组为21.1%、76.4%;感染组和非感染组的中位PFS分别为7.4个月和6.7个月,中位OS则为15.7个月和16.5个月;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是PFS和OS共同的危险因素,性别和肿瘤数目可影响PFS,而碱性磷酸酶是OS的影响因素。在146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中有6例(4.1%)出现了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其中1例患者在ICIs治疗2周期后出现HBV-DNA升高,后经抗病毒治疗后HBV-DNA水平降至低于检测下限。1例(0.7%)患者出现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相关性肝炎,为3级肝功能损害,并导致了ICIs治疗推迟。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ICIs治疗肝癌患者的肝脏毒性无显著影响,且HBV再激活和再激活相关性肝炎的发生率均较低,ICIs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肝癌是安全有效的。
其他文献
目的:1.通过分析EGFR、VEGF、e IF4E及PD-L1在口腔鳞癌组织及相应远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究其在口腔鳞癌发生中的作用;2.通过比较尼妥珠单抗(N)联合APF(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顺铂+氟尿嘧啶)新辅助化疗前后癌组织中EGFR、VEGF、e IF4E及PD-L1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评价N+APF新辅助化疗方案对口腔鳞癌的有效性。方法:1.回顾性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口腔鳞癌
学位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化湿行瘀清热方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分子机制,并用分子对接和临床实验验证。方法:检索TCMSP数据库和Uni Prot数据库,筛选药物活性成分和对应靶点,基于Gene Cards数据库获得疾病基因,应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疾病调控网络”,使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互作网络(PPI)分析,运用R软件包进行基因本体论(GO)生物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
学位
目的: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是一种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具体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微小RNA(microRNAs,miRNAs)失调参与了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过程,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OLP患者和正常人口腔黏膜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iRNAs,然后从中选择差异显著且丰度高的3个miRNAs进行血清学验证,探讨miRNAs在OLP发病过程中可能发
学位
目的:研究抗生素的应用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肺癌患者疗效的影响以指导免疫治疗肺癌患者更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根据入排标准纳入2017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呼吸科接受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肺癌患者,收集患者临床一般特征及抗生素使用情况,并对患者疗效及生存进行随访。结果:共纳入179例肺癌患者,其中男性占73.7%(132/179),女性占26.3%(47/179),年龄小于
学位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长期血管通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全国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登记系统(Chinese National Renal Data System,CNRDS)中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河北省MHD患者。根据长期血管通路的类型分为动静脉内瘘组和隧道式导管组,
学位
靶向治疗可明显改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预后,治疗前进行肺癌驱动基因突变检测,全面了解NSCLC患者的基因突变谱,能够帮助临床医生为患者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进行治疗,从而有效延长生存时间。因此,传统的单基因检测已经不能满足临床诊疗需求,需要进行多个驱动基因的联合检测。本研究利用非小细胞肺癌活检标本,分析NSCLC中多种驱动基因的临床病理
学位
目的: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是指由于DNA错配修复系统缺陷(Deficient mismatch repair deficiency,d MMR)而导致的微卫星片段碱基对的插入或丢失,和肿瘤的发生及疗效相关,尤其现在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治疗疗效相关。前人利用2016年之前的文
学位
目的:先前的研究显示在肺癌和黑色素瘤患者中,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引起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 AEs)与临床获益相关。在本研究中,我们探究了肝细胞癌(HCC)患者中ir AEs和ICIs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中心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学位
目的:研究HBV对甲磺酸阿帕替尼在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应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的原发性肝癌患者41例,根据HBV状态,分为HBV阴性组(n=10)与HBV阳性组(n=31);再根据HBV拷贝水平,将HBV阳性组分为HBV低拷贝组(n=19)与HBV高拷贝组(n=11),(因1例患者未查HBV拷贝予以排除)。采用t检验、χ~2检验等方法分析不同HBV状态、HBV-DNA拷贝数患者的临
学位
目的:通过观察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 ptor agonists,GLP-1RA)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disease,LEAD)患者下肢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血浆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e,TN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