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肿瘤放化疗预防应用PEG-rhG-CSF后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的临床因素分析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nko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研究胸部肿瘤放化疗预防应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后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的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胸部肿瘤放化疗预防应用PEG-rhG-CSF后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CTCAE)5.0版,以最严重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ANC)减少程度为分组标准,1/2级中性粒细胞减少(1.0×10~9/L≤ANC<2.0×10~9/L)分为轻度组,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ANC<1.0×10~9/L)分为重度组。应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放化疗后预防应用PEG-rhG-CSF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的临床因素。结果:1.研究共有78例放化疗后预防应用PEG-rhG-CSF的患者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轻度组50例(64.1%),重度组28例(35.9%)。分析两组预防后血细胞变化情况1)重度组在化疗结束后更早出现ANC的下降(4.86±2.53 vs 12.86±9.06,P<0.05);且在化疗结束后至ANC降到最低值的时间间隔更短(6.46±2.82 vs 14.34±9.46,P<0.05)。2)重度组在化疗结束后更早出现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下降(4.14±2.65 vs 10.16±8.32,P<0.05);且WBC在化疗结束后至降到最低值的时间间隔更短(6.14±2.46 vs 15.12±9.84,P<0.05)。3)对治疗期间淋巴细胞计数(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ALC)下降程度进行分组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期间ALC<0.5×10~9/L易伴随发热(P<0.05),ALC<0.2×10~9/L的患者易伴随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热以及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Febrile neutropenia FN)(P<0.05)。2.分析预防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的伴随症状,78例患者中20例(25.6%)伴发热,轻度组10例,重度组10例。进一步分析与发热相关的临床因素,PEG-rhG-CSF次级预防、治疗期间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4级白细胞减少、ALC<0.5×10~9/L更易伴随发热(P<0.05)。3.对两组间发生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因素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PEG-rhG-CSF连续预防≥3周期、PEG-rhG-CSF应用时机与PEG-rhG-CSF预防后发生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为PEG-rhG-CSF预防后发生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危险因素(P<0.05,OR>1),PEG-rhG-CSF连续预防≥3周期、PEG-rhG-CSF化疗结束后48-72小时应用相比24小时内应用为预防后发生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可能保护因素(P<0.05,OR<1)。结论:1.PEG-rhG-CSF预防后仍出现ANC减少的患者中,ANC下降出现的时间越早且下降至低值的时间越短,发生重度ANC减少的可能性越大,PEG-rhG-CSF预防后仍需密切监测血常规的变化,重点监测应在7-10天内。2.发热的患者中,PEG-rhG-CSF次级预防、治疗期间伴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4级白细胞减少、ALC<0.5×10~9/L的患者所占比例更高。3.年龄≥60岁是预防性应用PEG-rhG-CSF后发生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PEG-rhG-CSF持续预防≥3周期、PEG-rhG-CSF化疗周期结束48h-72h应用相比24h内应用为发生PEG-rhG-CSF预防后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可能保护因素。PEG-rhG-CSF在多周期化疗中持续预防使用、合理把握PEG-rhG-CSF的应用时机可减少预防后发生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胸部恶性肿瘤患者在同步放化疗期间初级预防性应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开放、单臂临床研究方法观察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2019年5月-2021年9月行同步放化疗的61例胸部恶性肿瘤患者
学位
目的:我国及全球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在逐步增加,因此探索新的与肺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的生物标志物显得尤为重要。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和GEO数据库下载肺腺癌队列数据,分析EXO1在肺腺癌组织及浸润免疫细胞中m RNA表达水平;使用Kaplan-Meier对EXO1在肺腺癌中的预后进行研究;多重荧光免疫组化对EXO1、Th2细胞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水平进行验证。结果:1.EXO1和Th2细胞在肺腺
学位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以食管癌为首发且接受放疗±化疗后,并发第二原发癌患者(Second Primary Cancer,SPC)的临床特征和预后,为制定临床治疗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收治的以食管癌为首发的双原发癌(Double Primary Cancer,DPC)患者139例。其中男性99例(71.2%),女性40例(2
学位
目的:探讨食管癌右开胸术后复发模式、影响生存因素及术后放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右胸径路开放手术的符合入排标准的266例食管癌患者,其中R0切除的患者共243例,采用SPSS 26.0软件对术后放疗组病人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用Kaplan-Meier法推算生存率及局部控制率,Co
学位
目的:探讨对于初诊伴内乳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经全身系统治疗后放疗前达临床完全缓解(c CR)内乳区域接受放疗的价值及影响预后因素,为乳腺癌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112例初诊伴IMN+经治疗后内乳转移淋巴结达c CR后接受放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分析影响该类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并进行亚组分析探讨不同照射剂量对5年无局部区
学位
目的:程序性细胞死亡1(Programmed death 1,PD-1)抑制剂在多种晚期实体肿瘤治疗中效果显著,但其在晚期食管癌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需进一步明确,本文通过Meta分析,评估PD-1抑制剂对比化疗在晚期食管癌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Embas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万方、维普、中国知网等中英文数据库进行相关研究的文献检索,检索期限截止至202
学位
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肺原发肿瘤和/或骨转移灶放射治疗对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于2015年01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肺原发肿瘤和/或骨转移灶放射治疗,病理学诊断为NSCLC、临床及随访资料完整的Ⅳ期NSCLC患者。数据分析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生存分析
学位
目的: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以及抗血管生成药物(anti-angiogenic agents,AAs)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lung cancer,NSCLC)治疗。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单药ICIs治疗存在获益人群有限,容易发生耐药和超进展等缺点,因此探索ICIs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的最佳模式
学位
目的:本实验供试品TDI05为血管紧张素2型受体拮抗剂,拟用于改善外周神经痛。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通过高脂高糖饲料饲喂结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大鼠糖尿病足痛模型,研究供试品TDI05对大鼠糖尿病引起的外周神经痛的抑制作用。方法:本实验通过高脂高糖饲料饲喂结合腹腔注射STZ建立大鼠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模型,筛选50%缩足阈值(50%paw withdraw th
学位
目的:回顾分析≥80岁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9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过放射治疗的≥80岁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分析治疗疗效及评价安全性。依据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CTCAE)5.0版[1]对治疗后毒副反应进行分级。统计学组间比较采用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