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股市场盈利异象及定价机制研究

来源 :中央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m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盈利能力指的是企业利用已有资源获取利润的能力,是判断企业经营状况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核心指标。近年来中国股票市场开始由传统的核准制逐渐转为注册制,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市场化。虽然注册制不对上市公司设置具体的盈利标准,但却更加强调盈利的持续性和财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而聚焦到股票市场的表现上,近来也出现了明显的由盈利分化带来的股价分化现象,上市公司之间的马太效应逐渐加强,行业集中度总体呈上升趋势,行业利润越来越向头部公司集中。此外,党中央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合理利用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因此,在注册制改革和市场加速分化的背景下,探究公司盈利能力背后所包含的信息,对深入理解中国资本市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学术研究领域中,自Fama and French(2015)和Hou,Xue,and Zhang(2015)将盈利因子加入基准定价模型以来,盈利便成为了资产定价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话题。盈利能力包含了丰富的定价信息,围绕公司的盈利能力有诸多信息可以进行挖掘,已有研究也给出了公司盈利能够显著影响股票横截面收益的证据。但是,通过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可发现,目前学界关于盈利异象的研究大多都是基于静态的角度,鲜有文献从动态的视角分析盈利所包含的定价信息。并且在当前上市公司财务虚假披露频发的背景下,目前国内没有研究涉及对经过现金流调整的盈利异象进行研究。此外,现存相关研究通常注重对异象的发掘,而往往忽略了异象背后的经济学机制,针对盈利异象定价机制的研究存在不足。最后,现存缺乏关于不同企业经营发展阶段的定价异质性研究,国内尚没有文献结合企业的生命周期,对企业背后的定价逻辑进行分析。鉴于此,本文以2004年1月至2021年5月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围绕中国A股市场的盈利异象,从静态和动态盈利的角度,对公司盈利所蕴含的定价信息进行全面探析,并对盈利异象背后的经济学机制,以及盈利效应在不同生命周期下的异质性展开研究。本文针对盈利异象及定价机制的研究,旨在为目前相关文献做出有益补充和拓展,同时为转变市场投资理念,提高市场定价效力,推进中国资本市场合理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研究支撑。具体来看,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相关研究结论归纳如下:第一,从动态和静态角度检验公司盈利和股票截面收益的关系。首先,利用动态和静态盈利变量构建投资组合,据此分析各组合的收益率和盈利性的关系,获得了动态盈利和静态盈利都可以显著定价的结果,并且动态盈利增长的定价效力要高于传统静态盈利水平;同时,利用双变量分组以及Fama-Mac Beth截面回归分析方法,排除市值规模、账面市值比、动量趋势等其他定价因子对研究结果的干扰。随后,利用滚动窗口划分子样本,及累计收益表现,验证了盈利策略的定价效力具有稳定性,并通过盈利定价的长期表现证明投资者对盈利信息会出现反应不足。接下来,为了考察动态盈利所包含的增量信息,通过控制静态盈利,获得了动态盈利增长和加速都对未来股票收益率具有增量定价信息的结论,并且在综合动态和静态盈利包含的定价信息后,我们获得了更强的盈利定价策略。此外,在稳健性检验中,我们通过样本外检测、因子定价效力检测、基于FF5、HXZ4和CH3定价模型的检验、基于公司原始盈利变化的检验,逐一验证了盈利在中国A股市场上具备显著的定价效力。最后,为了排除盈余管理等因素对盈利定价结果的干扰,文章利用公司现金流对盈利进行调整,获得了经现金流调整后的盈利依旧具备显著定价的结论,进而进一步佐证了盈利定价策略在中国A股市场的有效性。第二,全面探析了盈利异象背后的经济学机制。该部分从基于风险补偿和Q理论的理性定价角度,以及基于行为金融的非理性定价角度分别对盈利溢价效应的定价机制展开检验。首先,针对风险补偿机制,文章从三方面检验风险补偿渠道是否能够解释盈利异象。(1)从宏观风险的角度出发,分析盈利溢价的时序特征和宏观市场波动特征的关系;(2)借助收益率分解思路,将市场beta分解为现金流beta和贴现率beta两部分,进而分析盈利和风险之间的关系;(3)通过构建盈利风险模拟因子,将公司盈利作为一种风险的代理变量。以上检验都未发现盈利超额溢价来源于风险补偿,不支持风险补偿的解释渠道。其次,基于投资的Q理论解释机制认为企业盈利可以通过投资来转化为企业的边际收益,进而体现到股票的收益率中,而在投资过程中面临的投资摩擦会削弱企业的边际收益。文章利用融资约束刻画企业的投资摩擦,但最后实证结论并未发现投资摩擦和盈利溢价存在显著负向关系,即基于投资的Q理论不能有效解释盈利溢价效应。最后,在基于行为金融学的非理性定价解释中,我们首先利用盈利公告收益和盈利惊喜来间接验证股票市场存在投资者的盈利预期误差;接下来,利用SY和DHS错误定价模型,检验盈利的定价效力会在错误定价因子模型中消失或显著减弱;随后,我们结合中国A股市场的一些典型非理性特征,发现盈利溢价效应和过度自信、博彩效应、信息不确定性等特征存在显著关系;此外,文章还结合机构投资者占比、交易成本、流动性等影响因素,进一步探究投资者错误定价和盈利异象的关系;最后,利用融资融券制度改革作为准自然实验,检验了融资融券标的股的盈利溢价要小于非标的股,进一步佐证了错误定价是产生盈利异象的原因。第三,结合企业的生命周期对盈利异象展开进一步分析。首先,通过盈利的组合分析、Fama-Macbeth回归分析及长期累计收益表现,探究在不同企业生命周期下的盈利对股票未来收益的预测能力。实证结果显示盈利定价和企业生命周期呈现出倒U型的演化关系,盈利在成长期和成熟期所表现出的定价效力更高。并且根据长期累计收益率的趋势,可以推断投资者对公司盈利相关信息存在反应不足。随后,在稳健性测试中,通过控制公司市值和账面市值比、市场状态,以及通过时序子样本检验,留存收益股权比检验,为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盈利效应提供进一步的支持证据。最后,从错误定价的角度切入,分析错误定价是否会导致盈利定价在不同企业生命周期下出现异质性。通过采用盈利公告收益、盈利惊喜、错误定价分数,以及市场情绪,验证了不同企业生命周期下所表现出的错误定价水平的异质性是导致盈利定价异质性的背后原因。本文的主要贡献主要有以下四点:(1)从动态的角度进一步挖掘盈利所包含的定价信息。本文在静态盈利异象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动态层面对盈利异象展开研究,探析动态盈利对股票截面收益的影响,深入发掘了公司盈利所包含的定价信息,丰富了资产定价研究中关于盈利异象的研究视角。(2)全面深入探析了中国股票市场盈利异象背后的定价机制。本文在理性定价及非理性定价的框架下,对产生盈利异象的定价机制展开深入探析,通过结合中国A股市场的实际特征,全面揭示了由公司盈利驱动的价值投资策略背后所蕴含的经济学机制。(3)文章结合企业的生命周期进一步探究市场上的异象,通过对企业经营发展背后的定价逻辑进行深入分析,发掘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定价效力的异质性,拓宽了资产定价的研究思路。(4)通过对盈利进行现金流调整,缓解盈余管理、财务洗澡等因素带来的影响,进而更加真实地反映了盈利的真实状况,同时文章还验证了经过现金流调整的盈利在中国A股市场仍旧具备显著的定价效力,为基于盈利能力的定价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根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并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与特征,本文认为:应当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投资理念;提升市场的有效性,进一步优化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进一步完善中国市场的多空交易机制;提高信息的披露质量和信息的传递效率;从多个维度综合考量公司的内在价值;进一步厘清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对定价效力的影响。
其他文献
适当的制度是使一个国家走向富有的基本前提。现实地看,作为一种基本经济制度安排,以将资本从拥有剩余资金的家庭或企业转移到缺少资金但可进行高效投资的个人或企业为目的的金融体系被认为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或“大脑”),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协调功能。因此,拥有一个运转顺畅的金融体系,将资本导向其最能发挥效用的领域应该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走向富裕的关键一环。在金融影响经济的众多理论分析中,最为关注一点应该是金融(发
学位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多年来,世界各国都纷纷出台法规、政策来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并将促进能源转型作为重要的能源战略。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下,在《可再生能源法》的有力推动下,中国可再生能源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不断扩大,可再生能源消费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持续上升,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能力也不断提升。在当前中国高度重视节能减排、追求经济可持续发展以
学位
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经济改革和市场自由化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居民收入不平等和性别收入差距问题也日益凸显。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制定并推行促进女性就业和性别工资平等的保护政策,劳动力供需不由市场机制调配,收入分配在性别之间较为均等。经济改革的过程中,劳动力市场的市场机制不断完善和健全,企业在用人和生产决策方面逐渐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女性劳动年龄人口的就业率和劳动参与率出现显著下
学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逐步转向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将环境治理工作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作出了一系列顶层设计、制度安排和决策部署,推动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局面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在2020年召开的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向世界正式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随后,中央进一步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到生态文明建设
学位
随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深化,为了满足居民和家庭多元化的需求从而提升幸福水平,需要金融市场中各类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支持。个体的人生幸福包含多方面的涵义,其中一个重要部分为金融福祉。相关研究表明有益的金融行为能够提升金融福祉,因此家庭金融行为优化构成了提高个体金融福祉的重要内容。通过金融支持促进家庭良性金融行为决策、有效提高家庭金融福祉是促进金融发展,更是实现整体社会福利的重要政策落脚点。关于
学位
卫生服务作为社会基础保障的一部分,在人们的福利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根据福利经济学和平均主义等相关理论,卫生制度应追求公平的目标,并为提高人们的健康而服务。卫生公平理论一般包括卫生筹资、使用和健康公平,筹资是卫生服务的前提,健康是卫生服务的目的。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卫生体制改革来实现卫生公平的目标,其中保险制度就是其中重要一部分。保险制度为分担个人风险而设立共同责任制,它将通过大数定律保障
学位
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开放衔枚疾进。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表示“中国将大幅放宽市场准入”;此后,中国人民银行易纲行长就放宽外资准入条件及业务限制进行详细阐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方星海在2020年中国国际金融论坛表明,证监会将全力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以期促进国内外双循环体系的建设。当前我国资本金融账户开放的重点领域在资本和货币市场工具,这其中开放程度最高的是股票市
学位
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破坏对生态、人类健康,并越来越显著的影响经济运行方式以及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全球气候变化将改变全球各地的气候形态,影响诸如各地的农业生产,每个地区的居民生活形态,以及城市基础设施正常运行。一方面,金融政策应当在促进经济绿色转型发挥主动引导角色。另一方面,经济与金融稳定要求政策制定者更加关注气候与环境相关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文献研究与实践进展的梳理,整理出三大有待深入解答的基础性问题
学位
跨境资本流动会对一国的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研究跨境资本流动的决定因素具有理论和政策意义。现有文献研究跨境资本流动的决定因素大都是基于“推动-拉动因素”框架进行分析。其中“拉动因素”指资本流入国的国内因素,如经济增速、开放程度、制度质量等;“推动因素”也即全球因素,主要包括全球风险偏好、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全球经济增速、国际油价等。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国家间金融状况的联动性
学位
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我国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新的格局下,将更加充分地利用超大国内市场的优势,同时将会继续扩大高水平金融开放,并进一步推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这些任务的协调完成,涉及到对“三元悖论”的深入理解以及对相关政策安排的合理选择。稳健的货币政策旨在服务实体经济、平衡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国内市场的作用将会得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