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城市宣传片中的多模态互动意义对比分析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ouzhang0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往,纯语言(口头或书面)是构建意义的主要途径,也是传统话语分析的主要研究对象。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交流和互动愈加依赖多媒体技术。在很多时候,图像、声音和颜色等符号资源在意义建构中扮演的角色甚至比语言还重要。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除语言以外的其他符号资源在话语意义建构中的作用得到了语言学家们的重视,所以多模态话语分析逐渐在西方发展起来。它颠覆了只以文本为分析对象的传统话语分析,将其他曾被视为副语言的符号资源纳入话语的意义分析范围。在众多关注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语言学家中,Kress和van Leeuwen于1996年首次提出了以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为理论核心的视觉语法,为多模态话语分析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自多模态话语分析这个话语研究途径被引入中国后,也引起了国内众多学者的重视,张德禄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为多模态话语分析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
  本论文指出及梳理了张德禄于2009年提出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框架中存在的一些模糊之处,并将其理论与Kress和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理论相结合,整合出了一个较适用于分析宣传片等多模态话语的理论框架,也是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本研究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用以分析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四个城市宣传片中的多模态互动意义,并探讨了以下三个问题:第一、通过对“接触”、“社会距离”和“态度”的分析,四部城市宣传片构建了怎样的互动意义?第二、四部城市宣传片在互动意义的实现上有何异同点?第三、四部城市宣传片中展示了哪些中国国家形象以及中国的国家形象在建构互动意义时是如何被塑造的?
  本研究将理论应用于案例分析中,为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研究发现,宣传片话语涉及图像、颜色、声音等各种表意资源,将其作为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对象,能对其话语意义有更深入的理解。此外,本研究将重点放在四部城市宣传片的多模态互动意义建构上,并且还探讨了四部城市宣传片在构建互动意义的同时是如何塑造国家形象的。总之,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案例分析都使其区别于很多内容讨论全面但不深入的多模态话语研究。
其他文献
随着生态语言学的发展,生态课堂环境的研究日趋丰富。然而,对于什么是生态课堂环境目前并没有一致公认的观点。本研究借鉴现有的与生态课堂环境相关的研究,对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环境进行了定义。根据定义,并结合vanLier的生态语言学理论,本研究提出了包括给养和呈现两大构成成分的生态课堂环境模型,并以该关系模型为基础构建了生态课堂环境量表,然后采用该量表对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环境进行探索。  研究主要回答以下三个
学位
随着外语交际课堂在国内外语课堂的搭建与当代社会发展对应用型外语人才的需要,二语学习者的外语口语水平愈加重要,在二语习得研究与外语课堂教学领域以及第二语言测评中的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而口语流利度作为口语水平最直接的外在表现与重要组成部分(Housen&Kuiken, 2009),一直都是外语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关注的重点。一些国内外学者就口语任务因素从不同角度多个层面对二语学习者的口语流利度和口语水平
学位
“超语行为”这一术语在双语教育、多语教育以及第二语言学习等相关研究中常被提及,近年来已逐渐成为一个研究热点。自其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起源于威尔士,超语行为的定义和内涵不断延伸拓展。超语行为最初指“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翻译”。近年来许多学者如李嵬、OfeliaGarcía等人对超语行为的相关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更新拓展了超语行为的内涵与定义。李嵬不仅创新了超语行为的定义和理念,还进一步将超
学位
近几十年,学界针对一些高频的半情态动词展开了大量的语法化研究,譬如begoingto和haveto。然而,作为频率增长最快的半情态动词,needto的语法化及其快速增长的频率对其语法化的潜在推动作用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needto近几个世纪的语法化过程,以及频率对其语法化过程的影响。对needto语法化过程的探讨就三个层面展开,即形态句法-语音音系层面,语义层面和语用层面。这三
名词动用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由来已久,它是指一个名词在不添加任何词缀的情况下直接用做动词。名词动用是历史演变的结果,同时离不开人类的认知加工。此前语言学家对名词动用做了诸多研究,传统视角下的研究包括名词动用的语法分析,名词动用的修辞效果分析,以及英汉名词动用的宏观对比等,现代视角的研究把人类的认知因素考虑在内,进行了名词动用的语用推理以及认知机制分析等,研究成果颇丰。  但是目前对名词动用的历时
本文深入考察了当今中国多语种外语教育面临的困境,提议在英语教育中提升多语言意识。多语言意识虽非万全之策,却触及困境的症结所在——对多语种教育的片面理解。而这一片面理解源于英语教育普遍存在着单一的功利态度。“一带一路”背景下,本文认为英语教育中提升语言意识不仅会改善英语教育,还为多语种教育以及社会多语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  多语言意识始于教师,但中国教师多语言意识尚未得到充分的探索和大规模的调
美国喧嚣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因其繁荣的经济,思想的解放和工业产品的普及,被称为二十世纪前半叶最繁华的时代,也是实现美国梦的好时代。但繁华背后涌动的是,加剧的阶级分化、严重的种族问题、稳固的父权制和冲突的价值观。这些潜藏的问题,使得爵士时代的美国梦成为口头承诺,如海市蜃楼,转瞬即逝。菲茨杰拉德被称为爵士时代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曾被文学界喻为爵士时代最成功的作品;它真实而深刻地描绘了
学位
财经新闻受到了语言研究者的关注因其可以为投资信息集提供非量化的信息。许多语言学者研究了财经新闻的高频词汇并考察了这些文本的文体特征。但是,大部分研究关注的是单个词汇,如报道性动词以及表示市场价值变化的动词。语法型式(形式与意义的结合),作为研究各体裁语言特征的有效方法(如Biberet al.,1999;Groom,2005),却很少被应用于文体研究中。因此,本文分析的财经新闻的文体特征是基于对词
学位
词块指一种多词组合,其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作为学术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词块在学术语篇中被高频使用。近年来,运用词块分析法的研究日益增多,主要涉及教学法、体裁、和学科差异方面的探讨。然而,就体裁而言,仅少数前人研究关注财经类文本。此外,对于相近学科间词块差异的研究也较少。  据此,本文旨在基于语料库的方法上,对财经类学科,即金融和会计学科学术论文中的词块进行研究。  本研究自建三个语料库:
批评话语分析作为批判性社会分析的一个分支,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关注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批评话语分析最早由英国语言学家Roger Flower提出,它不仅关注语篇层面,更注重话语建构的社会层面分析,以揭示话语背后的意识形态,并阐释语言、权力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本文所选择的语篇为大学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因为高校校长的话语与政治话语没有紧密关联,所以权力关系在本文不会做过多赘述。  本文以中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