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上的彩虹:论D.H.劳伦斯诗中的死亡意识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qinyu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H.劳伦斯(1885--1930)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他是以诗人的身份步入文坛,也是以诗人的身份结束他创作生涯的。他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故事,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戏剧,文学批评,随笔和游记等。本文主要讨论劳伦斯诗中的死亡意识。   在本文中,本文作者指出,劳伦斯的诗中充满着死亡意识。他的死亡意识产生于早期的生活经历,并贯穿于他文学创作和文学生活的始终。死亡意识不仅是劳伦斯的思想和他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批评家和研究者们所感兴趣的共同话题。劳伦斯赋予死亡以新的意义,是他在文学创作中找到的试图实现自我和拯救人类世界的最后途径。以劳伦斯死亡意识中的拯救自我和拯救人类世界的思想为重点,本文试图挖掘出前人在他的诗歌研究中所忽视的死亡的积极意义和哲学内涵。   劳伦斯是以一个救世者和批评家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的。他在试图通过种种努力去拯救他所生活的人类世界的同时,又极力去批判和抨击这个罪恶社会。本文主要展现了劳伦斯在死亡意识中为拯救整个人类社会所做的种种尝试,并展示了在死亡意识下劳伦斯的理想和追求,从而展示劳伦斯对生命和生活的强烈愿望和高度赞扬以及他对所有拒绝生命行为的猛烈攻击。   本文从分析劳伦斯死亡意识产生的根源入手,通过对其各个文学时期死亡意识的探讨和其从悲观厌世到拯救人类思想的嬗变,本文充分肯定了劳伦斯诗中死亡意识的积极意义,并展示了他救世思想的独特性和新颖性,从而张扬他文学创作中的救世精神。   劳伦斯是一个艺术家而非政治家。他是从一个艺术家的角度去审视和拯救人类社会的。本文最后指出劳伦斯诗中的死亡意识最多只代表一代知识分子在残酷的工业文明前的一声无助的呐喊而己,它不可能解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也不可能消除由工业文明带来的人类信仰危机,因此,它绝不是一条能够带领人们走出生命“荒原”的希望之路。
其他文献
威廉·华兹华斯作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在法国大革命后期的文学生涯、艺术作品及诗歌理论一直是评论家关注的焦点。然而,国内外的评
本文在图式理论框架内通过实验性研究,探寻了帮助学生克服阅读弱点,解决阅读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途径,验证了图式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专门用途英语阅读的能力重要性。文章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界有很大影响。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既要求译文能够尽可能地再现原文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又要求译文被读者理解及接受,同时产生
1概况与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简称《职业病防治法》)于2002年5月1日实施,该法共有总则、前期预防(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健康监护等)、劳动过程中的防
Ю·科兹洛夫于1987-1993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夜猎》使作家一跃成为当代俄罗斯“反乌托邦”文学的领军人物。究其实质,与《夜猎》采用的前瞻性笔法所创造的震撼人心的逼真的虚
诗歌是否可译以及如何翻译诗歌历来是世界各国翻译界热衷的话题。 在我们考虑以上问题之前,我认为应该弄清楚以下两个问题,即:翻译是什么,以及作为翻译诗歌媒介的汉语有何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外语教学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取得了很大成就。然而,在目前的职业中专英语教学工作中,教师经常会面对一些没有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动机,以及由于各
作为连接语言学和文学批评的桥梁,近年来兴起于西方的文学文体学理论,为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文学文体学特指以阐释文学文本的主题意义和美学价值为目的
本文以Pienemann的多维模型为理论依据,讨了中国中高级水平的EFL学习者的词缀知识,发现词缀知识与词汇量大小成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总结出中国学生的词缀习得顺序。中
作为《金星秀》的主持人,金星的身份构建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获得了广泛的认同。本研究旨在利用语用身份和修辞人格的相关理论,从这两大密切相关的视角统一探究金星在其脱口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