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基于供需视角的研究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2021对国内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5.4%。在国内经济形势的迅猛发展下,居民的消费偏好逐渐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供需矛盾从数量和规模的矛盾转向质量和结构的矛盾,这也导致了消费外溢和产能过剩并存的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强调政府应紧跟居民消费体系转型升级新态势,通过改革创新突破制度障碍,在供需两端发力,形成消费引领和产品供给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全方位拉升居民的消费水平。金融可以推动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普惠金融在传统的金融服务的形式上增具了数字化、技术化的新特点。通过数字化技术向居民提供金融产品缓解收入约束、信贷约束等促进居民消费,尤其是偏远贫困地区;也可以为创业及创新提供较好的融资环境,推动供给产品供给侧改革,产生满足新需求的新供给。因此本文的研究从消费需求和产品供给出发,依托于现实经济环境,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水平的促进作用,可以进一步破除消费制约,更好的发挥消费对于宏观经济的支撑作用。在对数字普惠金融和居民消费相关文献以及发展现状梳理的基础上,本文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从消费需求和产品供给两端对其影响路径进行研究分析。随后使用我国31个省份2011-2020年的短面板数据,从省际层面展开回归,对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居民消费的机制进行检验,并进行地区和城镇化层面的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提升居民消费水平,其中覆盖的广度和使用的深度与消费水平呈正相关,数字化支持程度则无显著影响,可能是由于数字化程度的加深也带来一些潜在的消费风险,抵消一部分促进作用。(2)数字普惠金融在地区和城镇化率上对消费具有异质性影响。在东部地区或者城镇化率高的地区具有更强的影响力。(3)数字普惠金融可以在需求侧通过对数字支付、消费信贷和保险直接促进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在产品供给侧通过地区创业和技术创新间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最后,结合本文研究,针对性的提出三点建议: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完善相关制度、提供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其他文献
本研究探索性地将成熟度理论初步应用于医疗器械医学装备的新兴技术与核心技术的分析评估中,以磁共振成像设备领域为例分别对其专项新兴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调查及其核心技术的成熟度评价、价值评价的综合评价进行探索性研究。旨在探索适合磁共振设备的应用评价模型并将其推广到其他医疗器械的应用评价上。针对磁共振成像应用软件的新兴技术,本文以压缩感知领域的新技术为例,基于成熟度理论,通过文献计量法,采集近十年的国内外文献
学位
<正>药物性肝损伤(DILI) 是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天然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伤[1],随着中药的广泛应用,中药相关肝损伤(HILI)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仙鹤草 (agrimonia pilosa ledeb) 始载于《图经本草》,是蔷薇科植物龙牙草的地上干燥部分,又名马鞭草、龙牙草、脱力草等,分布范围广泛,
期刊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将经济发展的中心转移到实体经济,加快企业数字化进程,促进二者的深度融合。企业数字化已经成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实现路径。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依旧处于“卡脖子”状态,技术创新动力略显不足,随着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丧失和发达国家再制造化的“双向挤压”,如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借此突破技术屏障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数字经济
学位
精准扶贫是传统区域扶贫、整村推进扶贫向“到村到户到人”转变的帮扶模式,实现了精准识别、精准帮扶与精准管理,切实做到了“扶真贫”与“真扶贫”,最终实现了消除绝对贫困和促进贫困人口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精准扶贫工作主要通过教育扶贫、就业扶贫、产业扶贫、生态扶贫、社会兜底等具体措施,一方面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水平,解决贫困人口生活中的“两不愁三保障”。另一方面,精准扶贫旨在帮扶贫困人口脱贫中,实现自我发展的
学位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共同目标。为消除绝对贫困,中国政府于2013年底提出了精准扶贫战略,致力于通过对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确保了2020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事实上,精准扶贫政策的目标是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改善“两不愁三保障”福利水平。那么,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是否同步改善了其幸福感?这是本文关注的重点。为回答这一问题,本研究基于中国
学位
国际社会的政治和商业往来日益频繁,中国FDI总体呈现稳中有增的趋势,而FDI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影响存在两面性。一方面,随着技术密集型FDI流入,加速了我国产业发展标准向发达国家靠拢;另一方面,低质量FDI的流入,促进了国内企业排污水平。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重点数量变为质量,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党的十九大还进一步明确强调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学位
技术创新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主要瓶颈之一。在近年我国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已然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技术创新活动作为企业的一种投资活动,离不开外部资金支持,但其周期长、资金大等特性决定了技术创新企业在金融市场上面临融资贵、融资难等融资约束问题。与一般企业相比,技术创新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有何不同?外部融资渠道又会对技术创新企
学位
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老年人口照料问题也随之逐渐凸显并受到关注。在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下,老年人倾向于接受子女的照料,而且我国社会照料服务发展仍然不平衡不充分,社会照料资源对家庭照料的替代作用并不强,这就使得家庭老年照料在我国依然占据主要地位。作为家庭中的主要劳动力,许多子女还要承担着沉重的照料负担,面对着工作和照料活动的艰难抉择。这意味着,老年人口照料问题可能会使得处于劳动年龄的人口的劳动参与受
学位
我国传统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在带动国民经济高速成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大量能源消耗和污染。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逐年提升,占据国内生产总值超过50%,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高,随之而来产生的污染问题也需要得到关注。在注重经济质量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绿色发展,也就是要注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提升。在此背景下,通过制定合理的环境规制政策来促进服务业GTFP的提高,是当前我国经济绿色转型
学位
应用近60 a中国西北169个国家基本气象站气象观测资料,对中国西北总辐射的时域变化、空间分布和次区域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青海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和甘肃西部为太阳能资源最丰富区,陕西南部和甘肃东南部的较小区域为资源丰富区,其余大面积区域均为资源很丰富区。(2)1961—2020年除新疆西南部、甘肃和新疆接壤区、甘肃北部和陕西北部的小范围区域总辐射呈上升趋势外,西北大部分区域总辐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