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水化瘀法改善膝关节镜术后早期肿胀的临床研究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w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观察利水化瘀法改善膝关节镜术后早期肿胀的临床疗效,并对比利水化瘀法与临床常规消肿脱水药物的疗效差异。研究方法本研究受试者来自2019年5月至2021年3月期间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微创关节科:(1)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2)术后膝关节出现不同程度肿胀,(3)年龄18-65岁之间,(4)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BMI<18.5kg/m2或>40kg/m2的患者,(2)Kellgren-Lawrence分级≥3级的重度膝骨关节炎患者,(3)患有引起下肢肿胀的疾病或服用引起下肢肿胀药物,(4)对试验药物过敏患者。使用SPSS生成随机序列,根据就诊顺序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35例)与对照组(n=35)。试验组口服利水化瘀法中药方,并根据患者症状进行辨证加减;对照组口服七叶皂苷钠片;两组均在关节镜术后第二天开始治疗,疗程为7天。在治疗前、治疗后3天、治疗后7天、治疗后14天进行随访。主要结局指标为膝关节肿胀程度(患膝髌骨上、下缘周径与健膝对应位置周径的差值),次要结局指标为:(1)膝关节活动度,(2)Lysholm评分,(3)VAS评分。结局数据肿胀程度、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并进一步对分组因素与时间因素进行单独效应检验;VAS评分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组内比较采用Friedman检验。研究结果1.一般资料:研究共纳入70例患者;2例退出,4例未完成随访;最终进行数据分析患者共64例,试验组33例,对照组31例。所有患者年龄在26-65岁之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患膝、BMI指数、Kellgren-Lawrence分级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围手术期情况:手术类型中半月板成型术与滑膜切除术占比最大,其余依次是滑膜皱襞切除术、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半月板缝合术、软骨成型术与游离体取出术。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切口均一期愈合。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灌注量、止血带使用情况、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方面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主要结局:(1)髌骨上缘肿胀程度:在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2);在治疗后3天、7天、14天,试验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3=0.021,P7<0.001,P14<0.001)。组内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均随时间推移逐渐改善,试验组由治疗前的3.38±0.67cm降低为治疗后3天、7天、14天的2.49±0.46cm、1.68±0.38cm、0.68±0.38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0.168,P<0.001);对照组由治疗前3.64±0.72 cm降低为治疗后3天、7天、14天的3.18±0.58 cm、2.33±0.46 cm、1.37±0.49 c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3.886,P<0.001)。(2)髌骨下缘肿胀程度:在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39,P=0.367);在治疗后3天、7天、14天,试验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3=0.049,P7<0.001,P14=0.002)。组内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均随时间推移逐渐改善,试验组由治疗前的3.83±0.70cm降低为治疗后3天、7天、14天的2.89±0.47cm、1.65±0.41cm、0.63±0.43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3.886,P<0.001);对照组由治疗前3.22±0.73 cm降低为治疗后3天、7天、14天的2.75±0.50 cm、2.28±0.46 cm、1.00±0.42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839,P<0.001)。4.次要结局:(1)膝关节活动度: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治疗后3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前=0.413,P3=0.080);在治疗后7天、14天,试验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7=0.011,P14<0.001)。组内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均随时间推移逐渐改善,试验组由治疗前的90.48±11.97°升高为治疗后3天、7天、14天的93.71 ± 11.58°、110.19士7.95°、128.97±5.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9.408,P<0.001);对照组由治疗前87.94± 10.74°升高为治疗后3天、7天、14天的88.84±10.99°、104.90±7.02°、113.42±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9.408,P<0.001)。(2)Lysholm评分: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治疗后3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前=0.532,P3=0.605);在治疗后7天、14天,试验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7<0.001,P14<0.001)。组内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均随时间推移逐渐改善,试验组由治疗前的48.45±3.97升高为治疗后3天、7天、14天的54.74±4.17、64.48±3.64、69.77±2.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6.412,P<0.001);对照组由治疗前 47.84±4.41 升高为治疗后 3 天、7 天、14 天的 54.19±3.49、58.94±2.53、63.81±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7.544,P<0.001)。(3)VAS评分: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治疗后3天、7天、14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VAS评分由治疗前的5.0(4~8)降低为治疗后3天、7天、14天的4.0(2~7)、2.0(1~5)、2.0(0~3),组内不同时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74.225,P<0.001),对照组VAS评分由治疗前的6.0(4~8)降低为治疗后3天、7天、14天的4.0(2~7)、3.0(1~5)、1.0(0~4),组内不同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232,P<0.001)。研究结论:利水化瘀法能够有效改善膝关节镜术后早期肿胀,提升膝关节活动度与Lysholm评分,有助于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与康复。并且对比临床常规消肿脱水药物具有更显著的疗效。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冠心病痰热证中医证候量表(由北京市科委及“十一五”支撑计划“调理脾胃治疗冠心病”课题组研制)已在冠心病痰热证的中医药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快速心律失常痰热证的主要症状与冠心病痰热证的主要症状存在一定程度的一致性,为了更进一步推广本量表,使其能够应用于更多心系病症的临床评价,本课题通过收集符合条件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痰热证型病例,初步考评冠心病痰热证中医证候量表对快速性心律失常痰热证测量的可行性、
学位
拇外翻是最常见的前足畸形之一,临床表现为拇趾向外偏斜超过正常生理范围,可伴有前足内侧肿胀疼痛及行走功能受限等症状。目前手术是解决拇外翻的唯一方法,但是术后疗效并非都尽如人意。拇外翻术后跖骨痛是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跖骨疼痛可由多种原因导致,其中第一跖骨过度短缩是术后跖骨痛的一大重要因素。对于拇外翻术后第一跖骨相对短缩程度,已有大量临床研究,但短缩的危险长度却一直没有明确的界限,而且这些长度都是在标准
学位
目的:本课题从体质学角度,通过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围绝经期干眼的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调查,统计围绝经期干眼妇女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频率,分析围绝经期干眼体质特点及易感倾向,探讨围绝经期干眼体质与绝经情况、干眼程度分级及眼表相专科检查的相关性,为围绝经期干眼的早期预防以及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眼科确诊为围绝经期干眼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
学位
目的:中医药辨治外感发热具有很好的疗效,崔霞教授对小儿外感发热有自己独到认识和见解,因此通过分析崔霞教授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用药规律,以总结其治疗本病的经验。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儿科常见病中可见瘀热之病机存在,通过研究瘀热证患儿的先天运气因素,探索瘀热证与先天因素的联系。方法:研究一将2017年1月-2020年1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崔霞教授门诊诊断并治疗的外感发热患儿进行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2
学位
研究目的观察开四关联合口服加味天麻钩藤饮和单纯口服加味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开四关联合口服加味天麻钩藤饮和单纯口服加味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疗效差异。研究方法本研究共纳入70例符合要求的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试验组给予针刺四关穴和口服加味天麻钩藤饮治疗,毫针针刺双侧合谷、太冲穴,得气后每10分钟行提插捻转泻法
学位
研究背景:骨质疏松症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很大负担,但其可防、可治。基于我国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特别是低骨量人群庞大的现状,需加强对高风险人群的早期辨识干预。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除增龄之外,还有不良心理状态,是本病种骨量流失加重的因素之一。太极拳作为运动疗法在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中被广泛推荐。随着太极拳研究的广泛和深入,国际上对太极拳的认知从单纯的形体运动转变为心身医学领域重要的心身运动疗法。研究目的:本
学位
背景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是指股骨头血供受阻或中断导致骨组织缺血坏死进而出现软骨下骨的断裂变形,引起髋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的致残性骨伤科常见疾病。研究报道,有32%的SARS患者在激素治疗后发生了股骨头坏死,自2019年底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致病原、症状表现、治疗等方面与SARS相似,据相关统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糖皮质激
学位
目的:本研究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的方法,结合中西医不同量表,多维度对比“安神调气”针刺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肝郁脾虚型原发性失眠的疗效差异及应用安全性,以期指导临床,为优化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失眠的方案选择提供思路与参考,提高临床对肝郁脾虚型原发性失眠人群的关注度,最终为广大失眠患者减轻痛苦和精神压力。方法:受试者主要来源于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门诊的患者及就读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学生,共
学位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外治六经法”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临床疗效,探索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即寻找一种安全有效、可长期缓解疼痛并能改善伴随的抑郁与失眠问题的治疗方法。研究方法:本研究所有纳入的60例患者均来源于2018年12月至2020年10月就医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的患者。将纳入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其中对
学位
研究目的:1.探索易筋经对抽动障碍的抽动频率、严重程度的控制和改善,证实易筋经防治儿童抽动障碍的疗效。为中医药外治法在防治儿童抽动障碍中拓宽思路和方法,以期提高中医药防治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有效率。2.完成易筋经联合中药防治儿童抽动障碍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评估。3.制定和完善易筋经在防治儿童抽动障碍的规范化的方案。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前瞻性、开放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了 2019年6月至202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