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经济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呈现强劲发展势头,在1994年至2016年这24年的发展实践中,中国经济的年平均增速达到了9.077%,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里程碑式的辉煌成就与我国的财政体系不无关系。在财政体制改革中,财政分权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财政分权经历了两代经典分权理论的不断发展才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从统收统支、财政包干到分税制改革,我国财政改革在近70年的实践发展中也在逐步完善。有关财政分权的文献研究资料非常丰富,很多学者也结合我国现实情况为我国接下来的改革之路提出了宝贵、可行的建议。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目前的财政体制改革还存在很多问题,在肯定改革成果的同时还要正视现实,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社会不公平等问题不容忽视。
在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是一种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在这种“委托-代理”机制下,中央与地方的职能分工决定了其目标函数的差异性,以及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均有可能导致地方政府的机会主义行为。这时,签订契约成为双方尽可能实现“双赢”的一种有效方式。地方政府为了完成契约中规定的显性条款(通常是经济指标),将大部分财政资源配置到投资回报率高、经济发展潜力好的城市地区,忽略了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与经济发展,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本文从中央和地方政府间非完全契约的视角入手,基于1995-2015年的省级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数据和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的实证方法,研究在我国财政分权的制度背景下,在中央与地方的“委托-代理”机制中,地方政府行为对经济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本文的行文框架如下:第一部分,阐述本文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与可能创新之处,梳理并简要评价现有文献成果。第二部分,从非完全契约视角下详细阐述财政分权及其对经济增长、城乡收入差距的理论影响路径。第三部分,结合图表、数据刻画我国财政分权、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事实。第四部分,构建基本指标,使用动态面板数据和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的实证方法分析相关指标间的影响路径。第五部分,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研究结论显示:收入分权对经济增长、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支出分权促进经济增长并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此外人口密度、劳动力转换比例、资源禀赋、民生财政支出、产业结构水平等也是影响经济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
在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是一种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在这种“委托-代理”机制下,中央与地方的职能分工决定了其目标函数的差异性,以及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均有可能导致地方政府的机会主义行为。这时,签订契约成为双方尽可能实现“双赢”的一种有效方式。地方政府为了完成契约中规定的显性条款(通常是经济指标),将大部分财政资源配置到投资回报率高、经济发展潜力好的城市地区,忽略了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与经济发展,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本文从中央和地方政府间非完全契约的视角入手,基于1995-2015年的省级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数据和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的实证方法,研究在我国财政分权的制度背景下,在中央与地方的“委托-代理”机制中,地方政府行为对经济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本文的行文框架如下:第一部分,阐述本文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与可能创新之处,梳理并简要评价现有文献成果。第二部分,从非完全契约视角下详细阐述财政分权及其对经济增长、城乡收入差距的理论影响路径。第三部分,结合图表、数据刻画我国财政分权、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事实。第四部分,构建基本指标,使用动态面板数据和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的实证方法分析相关指标间的影响路径。第五部分,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研究结论显示:收入分权对经济增长、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支出分权促进经济增长并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此外人口密度、劳动力转换比例、资源禀赋、民生财政支出、产业结构水平等也是影响经济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