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同时,对于小学生来说,课堂上的数学有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那么在课堂上,我如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呢?我认为可以利用谜语,故事使我们的课堂生动起来;利用直观教具,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操作使数学变得充满乐趣;通过写数学日记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科,它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还能感受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能让自己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关键词:学习兴趣 ;谜语;故事;直观教学;实践操作;大胆尝试;数学日记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顶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而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我学与我要学,效果截然不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如何激起学生学习的乐趣,是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的问题。尽管帮助学生逐步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和提高学习数学知识意义的认识,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对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靠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即如何结合小学数学着门学科的的特点,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因在”激进“的问题上多下些功夫。
一、运用谜语故事组织教学,使数学课堂生动有趣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乐于猜谜语,听故事,教训如能紧密结合教材,运用谜语故事的形式组织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兴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例如,教师教授“小时,分,秒,的认识”时,可以首先让学生猜这样的谜语:“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却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然后又根据书本四幅插图,编出一个小朋友是如何爱惜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故事。这样很自然地使学生认识了钟表,小时,分,秒,同时又及时地向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形式学习情绪也自然高涨;例如在教授“分数大小的比较”使,我在课堂上又讲了一则《猪八戒分西瓜》的小故事,因为猪八戒不懂得比较分数的大小,而自己又想吃大块的西瓜,便在分瓜时说“大师兄吃1/2,沙师弟吃1/3,师傅吃1/4,自己吃1/5”。说完后,大家哈哈大笑起来,学生都一个个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不仅懂得了同分子分数比大小的方法,更明白了要做一个谦逊不自私的人。
二、发挥图示的作用,重视直观教学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于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因为具体形象的东西直观,生动,给人印象深刻。所以,现行通用教材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大量的直观图,通过具体形象的实物来说明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数学知识。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逐步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能激起他们的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讲比多(少)应用题时,事先用白,黑纸版各剪兔子纸型12个和7个。教学中运用教学绒版,进行贴示,从贴示中说明“白兔比黑兔多”,“黑兔比白兔少”,“白兔比黑兔多多少”,“黑兔比白兔少多少”等概念,之后又要学生依据“同样多”“多多少”“少多少”来说明图示或自己动手摆图形,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不仅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了着一类应用题的有关概念和解法,而且提高了学习应用题的兴趣和爱好。
三、通过实践操作,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学单凭老师讲,学生只通过一种感官来进行学习,就容易感觉疲劳,厌倦,听不进,记不住,效果就差。而通过多种感官,发挥学生好动的特长和长处,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拼一拼,剪一剪,学生积极性就高,教学效果就好,特别是几何初学知识的教学,这样更能受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教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准备了许多长方体,正方体的模型和实物,设计让学生“摸一摸”,“说一说”等过程,在最后的“说一说”中,让学生自己来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并联系实际生活当中看到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使学生经历一个冲直观——抽象——直观的过程,每一个学生都动用了手、脑、口来学习,不仅发展了动手动脑动口能力,还锻炼了思维能力;在讲“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区别面积和周长,可以要学生围这长方形操场走一圈,明确什么是周长;再提出如果要给操场扑满地毯,地毯的大小就是面积,通过亲身经历实践和观察总结,学生们都能够区分周长和面积的区别了。由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与实践,所以,学习兴趣很浓,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理解深刻,记忆牢固。
四、进行大胆尝试,体会实践探索的乐趣
小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是很强的。教师就要根据儿童的这一特点,采取尝试性练习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教授十二册的“圆柱的表面积”十,我首先布置一个家庭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圆柱实物,还可以把圆柱的包装拆开,并尝试做一个圆柱模型。第二天他们带着歪歪扭扭的圆柱模型来学校时,心里都不太高兴,也害怕老师的批评。但上课时我表扬了所有做尝试的同学,他们转忧为喜,心中越发觉得要学好知识,一定要做一个象样的模型!学习变的非常主动,求知欲上升了一个高度。于是,我适时地布置学生们分小组活动,发给每个小组一个圆柱形纸模型,鼓励大家拆开来观察,并与自己做的模型来对比。他们在几分钟之后就发现了圆柱的表面积的特征:原来侧面的长就是底面的周长,侧面的宽就是一个圆柱。看到同学们都沉浸在通过自己的大胆探索实践而获得真知的喜悦中,我也在为他们的成功和进步而欣慰!
五、多种练习手法,令课堂生机勃勃
注意力的不稳定,不持久,对某一事物集中一段时间开始分散,就部感兴趣,喜欢多变,这就是小学生的又一心理特点。因此,教学中应运用各种变换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兴趣发展,特点是一堂课的练习,切忌单调的教学手段和简单机械的重复,否则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低中年级中,教师可利用游戏进行教学,把学生对游戏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如口算,笔算接力,组数对口令,找朋友,开火车,夺红旗等;在高年级教学中,教师可采取看谁解得快,看谁解法多,看谁编的又对又快(自编应用题)等办法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精神,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消除学习疲劳,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五、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写数学日记
近年来,我一直在尝试让学生写数学日记,目的是使学生们将数学应用于生活,使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使学生们感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科,更让他们走向了生活,让自己学有所用,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并且从中受到了很多思想教育;而更多的是体会到了数学这门学科带给我们的快乐与成功。
作者简介:
郭育红(1971-),女,湖南株洲人,本科,职称:中学二级,工作单位:珠海市香洲区第五小学。
关键词:学习兴趣 ;谜语;故事;直观教学;实践操作;大胆尝试;数学日记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顶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而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我学与我要学,效果截然不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如何激起学生学习的乐趣,是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的问题。尽管帮助学生逐步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和提高学习数学知识意义的认识,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对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靠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即如何结合小学数学着门学科的的特点,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因在”激进“的问题上多下些功夫。
一、运用谜语故事组织教学,使数学课堂生动有趣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乐于猜谜语,听故事,教训如能紧密结合教材,运用谜语故事的形式组织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兴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例如,教师教授“小时,分,秒,的认识”时,可以首先让学生猜这样的谜语:“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却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然后又根据书本四幅插图,编出一个小朋友是如何爱惜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故事。这样很自然地使学生认识了钟表,小时,分,秒,同时又及时地向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形式学习情绪也自然高涨;例如在教授“分数大小的比较”使,我在课堂上又讲了一则《猪八戒分西瓜》的小故事,因为猪八戒不懂得比较分数的大小,而自己又想吃大块的西瓜,便在分瓜时说“大师兄吃1/2,沙师弟吃1/3,师傅吃1/4,自己吃1/5”。说完后,大家哈哈大笑起来,学生都一个个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不仅懂得了同分子分数比大小的方法,更明白了要做一个谦逊不自私的人。
二、发挥图示的作用,重视直观教学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于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因为具体形象的东西直观,生动,给人印象深刻。所以,现行通用教材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大量的直观图,通过具体形象的实物来说明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数学知识。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逐步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能激起他们的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讲比多(少)应用题时,事先用白,黑纸版各剪兔子纸型12个和7个。教学中运用教学绒版,进行贴示,从贴示中说明“白兔比黑兔多”,“黑兔比白兔少”,“白兔比黑兔多多少”,“黑兔比白兔少多少”等概念,之后又要学生依据“同样多”“多多少”“少多少”来说明图示或自己动手摆图形,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不仅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了着一类应用题的有关概念和解法,而且提高了学习应用题的兴趣和爱好。
三、通过实践操作,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学单凭老师讲,学生只通过一种感官来进行学习,就容易感觉疲劳,厌倦,听不进,记不住,效果就差。而通过多种感官,发挥学生好动的特长和长处,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拼一拼,剪一剪,学生积极性就高,教学效果就好,特别是几何初学知识的教学,这样更能受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教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准备了许多长方体,正方体的模型和实物,设计让学生“摸一摸”,“说一说”等过程,在最后的“说一说”中,让学生自己来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并联系实际生活当中看到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使学生经历一个冲直观——抽象——直观的过程,每一个学生都动用了手、脑、口来学习,不仅发展了动手动脑动口能力,还锻炼了思维能力;在讲“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区别面积和周长,可以要学生围这长方形操场走一圈,明确什么是周长;再提出如果要给操场扑满地毯,地毯的大小就是面积,通过亲身经历实践和观察总结,学生们都能够区分周长和面积的区别了。由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与实践,所以,学习兴趣很浓,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理解深刻,记忆牢固。
四、进行大胆尝试,体会实践探索的乐趣
小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是很强的。教师就要根据儿童的这一特点,采取尝试性练习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教授十二册的“圆柱的表面积”十,我首先布置一个家庭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圆柱实物,还可以把圆柱的包装拆开,并尝试做一个圆柱模型。第二天他们带着歪歪扭扭的圆柱模型来学校时,心里都不太高兴,也害怕老师的批评。但上课时我表扬了所有做尝试的同学,他们转忧为喜,心中越发觉得要学好知识,一定要做一个象样的模型!学习变的非常主动,求知欲上升了一个高度。于是,我适时地布置学生们分小组活动,发给每个小组一个圆柱形纸模型,鼓励大家拆开来观察,并与自己做的模型来对比。他们在几分钟之后就发现了圆柱的表面积的特征:原来侧面的长就是底面的周长,侧面的宽就是一个圆柱。看到同学们都沉浸在通过自己的大胆探索实践而获得真知的喜悦中,我也在为他们的成功和进步而欣慰!
五、多种练习手法,令课堂生机勃勃
注意力的不稳定,不持久,对某一事物集中一段时间开始分散,就部感兴趣,喜欢多变,这就是小学生的又一心理特点。因此,教学中应运用各种变换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兴趣发展,特点是一堂课的练习,切忌单调的教学手段和简单机械的重复,否则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低中年级中,教师可利用游戏进行教学,把学生对游戏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如口算,笔算接力,组数对口令,找朋友,开火车,夺红旗等;在高年级教学中,教师可采取看谁解得快,看谁解法多,看谁编的又对又快(自编应用题)等办法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精神,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消除学习疲劳,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五、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写数学日记
近年来,我一直在尝试让学生写数学日记,目的是使学生们将数学应用于生活,使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使学生们感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科,更让他们走向了生活,让自己学有所用,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并且从中受到了很多思想教育;而更多的是体会到了数学这门学科带给我们的快乐与成功。
作者简介:
郭育红(1971-),女,湖南株洲人,本科,职称:中学二级,工作单位:珠海市香洲区第五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