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稳?震荡?

来源 :中国纺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ang19910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眼已至8月,行业即将迎来传统意义上的旺季期,这对压抑已久的纺织服装企业来说,也许是个大好的喘息契机。
  事实上,上半年行业运行的种种迹象已经显示,企稳回暖的势头正在显现。但由于金融危机的余惊尚未尽除,再加上内外两个市场需求回振乏力的现实,以及-一些长久以来根存的结构性痼疾,人们似乎更愿意放大“危”的元素,而把今天的企稳回暖之“机”,理解成底部盘整下的震荡上行。
  尽管针对当前的时局,多空双方还处在胶着状态,但两点认识在今天已成共识:其一,此次危机不可能绵延不绝,即使悲观者,也初步认定至少明年定有转机。其二,尽管当前局势复杂程度不可小觑,但最糟糕的阶段已过,逐步向好已成趋势。
  由金融危机骤来之际时,人们对触底与否的惊慌失描,到今天抗击危机纲举目张,以及对复苏回暖的深度理性思考,前后截然不同的心态之变,这本身就说明了问题行业在成熟,企业在成长。
  由此看来,无论是企稳势成必然的乐观论断,还是回暖尚需时日的审慎思考,都是一种特定时期下的成长经历,不跟风盲从,不刚愎白用,在判断中成长,在交锋中成熟,这对企业乃至整个行业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进步。
  
  行业:大局企稳?
  
  2009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延续;国际市场持续低迷,我国纺织行业面临的外部形势依然严峻。但是,得益于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决策和部署推动国内需求持续回升,以及对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调整等政策的积极效果逐步显现,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稳步推进,纺织行业经济运行已经从今年1-2月的低谷逐步恢复,二季度以来多项指标表明开始企稳回升。
  生产增速持续回升。2009年1-5月,我国纺织行业5.17万户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3496.65亿元,同比增长5.21%,增速虽然比上年同期回落12.06个百分点,但较2月末已经提高了一倍。全行业大类产品产量增速较2月末普遍回升,其中化纤产量增幅已经超过上年同期水平。
  出口仍处于负增长状态,但在国际市场份额保持稳定。1~5月,由于外需严重萎缩的局面仍在持续,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为604.20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1.13%,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26.44个百分点,累计降幅较1-4月扩大了0.97个百分点。但纺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仍在提升,国际市场份额保持稳定。今年1~5月,我国出口纺织品服装在美国进口市场中所占份额提高了3.75个百分点;行业贸易顺差同比扩大11.58%,出口竞争力系数比上年同期提高1.22个百分点。
  内销增长成为全行业企稳回升的主要支撑。1—5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内销产值10532.47亿元,同比增长9.42%,较2月底增速回升了2.79个百分点,行业内销比重也由上年同期的77.07%提高到了80.03%,内需对行业稳定回升的第一拉动作用不断加强。
  运行质效有所改善。1~5月,规模以上全行业劳动生产率同比提高8.86%,比全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速高2.9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432.48亿元,同比下降了0.14%,较今年1~2月的降幅收窄10.87个百分点,其中3-5月利润总额比上年同期提高5.06%。
  投资扭转负增长局面。1~5月纺织行业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69.29亿元,同比增长5.70%,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11.12个百分点,但较1~4月加快了4.09个百分点。
  企业经营者预期有所好转。根据对全国173户企业的跟踪调查,87%的企业预计下半年产品订单(内外销)与年初相比持平或增长。33%的企业经营状况预期趋好,样本企业总体现金流状况有所改善。
  目前纺织行业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行业出现的向好势头并不意味着困难时期已经过去,必须看到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不平衡,风险依然存在。一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尚未走出谷底,外需前景并不乐观;二是国内需求不足的矛盾依然明显;三是行业内企业两级分化状况依然严重;四是广大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仍然较大;五是各种资源价格上行和最终市场降价的压力仍在加大。
  今天,全行业还要按照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纺织产业振兴规划的部署和要求,把保增长和调结构紧密结合起来,全力以赴巩固国际市场份额。扩大国内市场与消费,加快自主创新、技术改造、优化结构的步伐,争取全年行业经济运行稳步回升的良好局面。
  
  棉纺:回升基础不稳固
  
  国家鼓励政策带来的投资大幅回升,产量增幅也略有增长,出口仍然在萎缩,国内市场原料大幅上涨,但纱布市场表现的传导作用未显现,利润持续下降,但降幅趋缓,利润率上升,全部从业人员减少的幅度逐步增大。
  投资大幅回升。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9年棉纺织业1~5月累计完成投资248.3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13%。
  纱布生产平稳,同比增速略有回升。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9年1-6月我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纱产量为1096.22万吨,同比增长9.40%;累计布产量为258.00亿米,同比增长0.16%。去年以来纱布月产量逐布降低,且同比增速持续下滑。今年1月开始生产再无法保持继续增长的态势。同比双双降为负数,纱的单月产量也降至最低。3月开始,纱布生产趋于平稳,月产量没有较大波动,同比增速亦开始小幅回升,但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布产量于6月恢复增长。
  棉纺织品出口持续下降,五大市场皆为负增长。2009年1~5月我国棉纺织品及棉制服装累计出口237.07亿美元。同比下降12.51%,其中棉纺织品累计出口69.32亿美元,同比下降17.33%,棉制服装累计出日167.75亿美元,同比下降10.34%。去年6月我国棉制服装出口开始出现负增长,且月出口量一路下滑,尽管在元旦左右略有好转,但春节后的5个月月出口量都明显低于历史水平,增长速度也一路下滑,受此影响,虽然去年下半年棉纺织品的出口仍有小幅增长,但是1月开始,棉纺织品出口连续5个月为负增长,且同比下降速度都远远高于棉制服装出口的下降速度,接近-20%。据海关统计,1-5月我国棉纱线累计出口20.22万吨,同比下降21.2%;棉织物累计出口24.03亿米,同比下降11.72%。我国棉纺织品5个主要贸易市场欧盟、美国、日本、东盟、香港地区,今年以来五大市场皆出现了负增长,中国棉纺织行业出口贸易的春天依然遥远。
  国内市场原料价格上涨,纱布市场传导效应未显现。原料市场上,国内棉花价格的快速上涨与国际市场的价差逐步拉大,2009年1-5月我国共计进口了56.67万吨原棉,同比下降45.03%,进口的均价为10041元/吨(含关税、增值税和港杂费);根据1-6月份CoflookA指数的平均值折合人民币为10071元/吨,低于上半年329级棉花2314元/吨, 低于国内抛储平均价格2883元/吨。纱布市场上,因下游外销单子不多,支持不大,而内销面料厂家库存压力增加导致上游量价下跌,进入4月初纱线价格趋稳,而坯布市场小幅回落再趋稳,之后都是平稳下跌的趋势。
  利润仍然在下降,降幅趋缓,全部从业人员进一步减少。2009年1-5月根据国家统计局对11438户规模以上企业统计,主营业务收入为351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5.35%,利润总额为11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55%,主营业务利润为32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7.59%。08/09的利润率较07/08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每年的2月份基本属于全年的最低期,但2009年2月较上年同期减少的幅度较大,减少了0.47个百分点,到了2009年5月行业的利润率大幅上升,又开始重新回到以3%开头的时代。
  从2008年5月开始,行业全部从业人数就处于逐步下降的态势,且下降的幅度越来越大,企业不断地挖潜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有些企业关停限产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化纤:复苏有望
  
  作为国际关联度较高的中国化纤行业,自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以来,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在今年一季度国家统计局公布的33项工业制造产品中,化纤产品利润降幅位居第二。然而在今年3月中旬后,化纤行业的运行情况进入了一个新的拐点,成为全纺织服装领域最为关注的焦点。
  
  反弹迅速
  2009年上半年,化纤行业运行情况较去年下半年明显好转,其中部分指标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企业开工在春节后逐渐恢复,特别是二季度,各行业开工率已达较高水平;大部分产品3月中旬后出现明显上涨行业经济效益和运行质量虽同比仍继续下降,但降幅比1-2月份快速收窄,3-5月份全行业共盈利26.7亿元。
  据了解,1—5月份,化纤行业总产量1041万吨,同比增加7.83%,超过去年同期增速(7.4%)。其中涤纶834万吨,增长9.13%;锦纶48.05万吨,增长9.62%;腈纶增速达到7.81%;粘胶纤维7.33%,均比去年全年的增速有所提高。即使在国际市场需求疲软情况下,化纤产品仍净出口19.75万吨。化纤行业的平均产销率超过100%,为100.27%,同比提高2.08个百分点。
  虽然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化纤行业陷入了困难局面,投资者在当前形势下对行业发展也失去热情。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好转以及纺织需求的逐渐恢复,特别是3月份以来化纤的强劲反弹,人们对化纤行业的率先回暖,充满信心,毕竟这些数据都是行业好转的积极信号。
  
  理性看待“回暖”
  “目前,化纤行业的确出现了一些积极的信号,但这不意味着化纤行业就已经开始回暖了。”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郑植艺表示,化纤行业80%以上的需求是纺织的需求,季节性比较明显。3、4月份是纺织季节性的反弹时期,此次反弹力度虽大,但也不足以说明行业已经走出危机。
  对于反弹,他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原料价格平稳上涨的推动,作为化工料的源头,棉花、国际原油价格的稳步走高给化纤产品价格提供了一定的支撑。粘胶纤维三次提高出口退税率,对改善粘胶纤维出口局面起到很大作用;二、下游市场需求有所恢复,1~5月纺织行业实际完成工业总产值13497亿元,同比增长5.21%。化纤下游相关9大品种,除毛机织物外,其他7大品种1~5月份产量增速比1~2月增速均有明显提高;三、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国际原油价格由333.87美元/桶一路攀升至近70美元/桶,用6个月完成了历史上此区间28个月的变化(2004-2006年4月),而同期涤纶产品价格下降25~30%。这说明在涤纶产品成本结构中,除原料成本外,加工成本和运行成本都大幅下降,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给行业带来了规模经济效应。
  “这种季节性反弹,从本质上讲,是化纤行业周期性调整的必然。这是本轮化纤运行周期触底后的反弹,还是行业回暖,需要进一步观察,必须理性看待。”郑植艺强调。
  
  谨慎乐观下半年
  “从上半年行情分析,3月份的季节性反弹仍然存在,受原料价格上涨及需求有所恢复的拉动,化纤市场基本呈振荡上行走势。但下半年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如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国家宏观政策、原油走势是否会发生大的变化,但在行业坚持采取自律措施的情况下,化纤市场应该已经渡过危机。”郑植艺表示,下半年化纤行业总体仍是振荡上行的走势,关键要看6、7月份下跌多少,8、9月份能涨多少。
  在纺织行业总体形势有所回暖的大前提之下,化纤行业必将率先回暖。按照纺织行业“金九银十”的规律,8月底之前,化纤市场下游的订单将会逐步增加,对化纤的需求会再次增加,这对化纤的价格起到积极的支撑作用。预计今年全年化纤产量将达2500-2600万吨,有望增长4—8%;全年经济效益利润达40~50亿元,增长18-47%;全年运行质量至少与去年持平,有可能明显好转。
  
  服装:转型发展
  
  2009年,我国服装行业在内外需持续低迷的情况下,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了生产的小幅增长。尽管行业效益水平远远没有恢复到最好水平,但相比一季度有明显好转迹象。行业出口则令人堪忧,出口数量发生了15%以上的大幅度下降。
  2009年一季度,我国服装生产大幅下降,二季度开始回升,国内消费需求逐步稳定且呈现回暖迹象,刺激了内销型企业的补库和投放新产品的热情。这其中,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生产规模已近饱和,缺乏持续发展的余地,同时,江西、湖北、河北等内陆省份的生产增长则比较可观,大宗产品加工转移已经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中部地区各省成为我国新的服装加工基地迈出了第一步,中部省份服装生产量同比增加23.53%,占比比2008年同期提高了1个百分点。
  从服装行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来看,2009年1~5月,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较2008年同期有所上升,行业处于恢复和转型阶段。二季度行业盈利能力继续回升,成本费用率和利润率两项指标增长明显。成本控制能力明显增强,劳动生产率继续以两位增幅提高,单位生产用工量同比减少了5.8%。
  2009年二季度,行业整体营运能力较2008年同期略有下降,营业周期较2008年同期增加了2.07天,产成品周转天数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分别增加了2.78天和1.51天。在市场疲软的环境下,产品和资金的流通速度都略显动力不足,但仍能与2007年同期水平持平。
  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尽管与2008年同期相比,行业发展能力的绝大多数指标均有一定下降,但在主营业务收入增速明显低于上年同期水平的同时,利润增速却高于上年同期水平,正说明行业的发展模式发生了改变,从规模扩张向效益扩张转变。
  在投资上,行业投资建厂降温,投资技术改造和投资渠道建设升温。外商投资特别是港澳台资投资下降速度可观, 外商在我国服装产业链中的角色和作用面临转型。中部和西部地区投资活跃,梯度转移有条不紊地展开。
  在消费市场上,2009年,国内市场服装销售开局形势不甚乐观,二季度开始好转。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09年1-5月,服装类消费增长22.1%,增幅略超过2008年同期水平。
  2009年上半年,再造终端优势、价格之战、处理库存、占领二三线城市是服装市场关键词。市场需求低迷致使价格再次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打折促销成为市场常态。价格低迷大大增加了新货投放的机会成本,很多企业选择以库存货支撑处于低位的价格体系。2009年上半年似乎成了服装行业处理库存之年。2009年的服装市场上,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市场成熟且饱和,品牌企业在稳定一线市场的基础上,开始发起了对二三线市场的猛攻纷纷布点开店。这同时,清理渠道,理顺关系成为品牌企业2009年关注的问题,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开始大力拓展自有渠道建设,或新建店面甚至分公司,分销仓库口,或将一些地区的销售收归自有。
  针对市场下半年的展望,上半年压抑的消费意愿将在节假日得到一定的释放,市场需求实质回暖有望。同时,下半年面临秋季换季和新年消费两大促销季,下半年企业新款投放量将会增大,经过半年的准备,下半年的市场商品从款式、设计到加工质量都会呈现出一个崭新的面貌。但是总量控制仍是企业最关注的问题,企业不会盲目增加商品投放总量,而是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向市场定量提供优质商品。
  在出口上,根据海关统计,2009年1~5月,我国服装累计出口数量同比减少了17.19亿件,同比下降了15.22%,继2月出口数量负增长41.37%之后,3月出口数量微增0.91%,4月、5月份单月出口数量分别负增长16.24%和16.71%,2009年,我国服装出口创2006年以来单月出口最低值,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家纺:有待回暖
  
  今年1-5月,受国际形势的影响,家纺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大幅回落,出口持续下滑,行业运营受到影响。国家统计局统计的企业产销利等指标保持增长,利润率高于纺织行业平均水平。但协会选择调查72家行业企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各项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回落。可以看出,家纺行业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尚未见到明显回暖起色。虽然出口受阻的趋势未减,但以内销为主的企业仍表现正常,总产值、业务收入与利润总额等主要指标均呈现出了不同程度的上升,也让我们看到了行业发展的希望。
  
  各项指标回落
  2009年1-5月,统计中心提供的2439家家纺企业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中,工业总产值为642.84亿元,同比增长7.52%;销售产值630.96亿元,同比增长7.31%;主营业务收入617.42亿元,同比增长7.40%;出口交货值188.28亿元,同比增长-8.21%;利润总额24.86亿元,同比增长15.66%;应交增值税13.81亿元,同比增长4.11%;利润率4.03%。
  但根据协会自行综合调查江苏通州市、海门工业园区、山东高密市等13个家纺产业集群,产、销增幅明显放缓。调查的72家行业企业工业总产值203.7亿元,同比增长-1.6%;主营业务收入205.89亿元,同比增长-2.45%;出口交货值62.45亿元,同比增长-9.60%;利润总额9.19亿元,同比增长-0.55%;应交增值税5.53亿元,同比增长-1.69%;利润率4.46%。
  
  出口持续下滑
  据海关统计,2009年1-5月家纺产品出口75.25亿美元,同比增长-11.95%,比2008年下降了26.26%;进口4.05亿美元,同比增长-12.31%。
  出口金额前十个国家和地区为美国、欧盟、日本、阿联酋、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香港、澳大利亚、俄罗斯和加拿大,对这十个国家地区的出口金额55.44亿美元,占总出口金额的73.67%。其中美国市场出口金额同比下降17.44%、欧盟市场这一数字则下降了8.72%。值得关注的是吉尔吉斯坦的出口,今年1-5月出口金额同比增幅达50.96%,是我国家用纺织品出口的第六大市场。
  出口金额排名在前五位的地区为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广东省、上海市。2009年1-5月前五个省(市)的出口金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78.65%,达59.18亿美元。排名前五名的省份中,平均出口增幅比整个家纺行业出口增幅下降多达1.13个百分点。
  
  家纺行业1—5月运行特点和问题
  从1-5月统计数据来看,国际市场仍然萎靡不振。金融危机造成全球性消费市场萎缩,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相继出现需求下降,外销订单减少且周期变短,市场预期难度增加,结汇风险加大,市场格局发生变化,国内市场压力加大,市场竞争激烈,行业面临新的调整。
  出口进一步萎缩,同比增幅创新低。国家统计局统计的2439家企业前5个月累计出口188.28亿元,同比下降8.21%;其中,5月份单月的出口交货值较上年下降了12.8%,较4月份多下降了6个多百分点。协会调查的13个产业集群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了8.15%,72家企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了9.69%。
  国际市场不景气范围扩大。受金融危机冲击,美欧市场继续疲软;日本市场最近订单减少,特别是单价较高的品种订单减少更明显,一些大型品牌营销机构受影响较大;澳大利亚、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由于受金融危机和汇率不稳定的双重影响,今年以来对这部分市场的出口出现大幅下滑。
  产业集群产销同比略有增长,出口下滑,利润出现负增长。13个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仅增长了1.89%和O.71%;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了8.15%;利润总额同比首次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了2.05%;利润率为4.69%,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和统计企业的平均值。
  企业面临较大困难。协会自行统计的72家企业中,有35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占48.61%;有30家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占41.67%;有40家企业职工人数同比下降,占55.56%;有68家企业报了工业总产值,其中34家为负增长,占50%;有62家企业报了工业增加值,其中30家为负增长,占48.39%;有65家报了出口交货值,其中45家为负增长,占69.23%。
  统计数据表现内销为主的企业表现好于外销比例大的企业。在自行统计的72家企业中,出口占20%以下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64%,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2.24%。其中,出口占10%以下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02%,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7.74%。
  
  毛纺:回升缓慢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毛纺行业至今未见明显回暖迹象。特别是主要国际消费市场需求仍无增长,内销市场疲软,导致行业经济效益下滑严重。下半年是毛纺产品的销售 旺季,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显现,以及企业自身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预计下半年毛纺行业不会再有太大的下滑,将比较平稳。”近日,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理事长彭燕丽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形势不容乐观
  据海关统计,今年1-5月份主要毛纺产品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3.61%,高于纺织业出口总额11.13%的下降幅度,毛纺产品出口总额折人民币有效汇率计同比实际下跌16.79%。多数毛纺产品出现出口量和单价的较大下滑。1-5月份累计毛纺织、毛纺制品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同比分别下降17.44%和15.81%,均高于同期纺织业平均下滑12.62%的水平。
  “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力措施,相应调整了政策,特别是三次提高纺织服装的出口退税率,使企业获得了很大的利好,但这些对企业来说并不是很解渴。尤其是在企业的传统产业改造、节能减排、项目审批上,各地政府落实不一致,使得一些中小企业受惠有限。”彭燕丽指出,在出口下滑严峻的同时,内销市场的拉动作用虽然有所显现,但回升速度较为缓慢,企业发展异常艰难。
  据了解,今年1~5月份,毛纺行业规模以上的3836户企业共实现利润24.74亿元,同比下降14.32%,亏损企业亏损额高达9.41亿元,同比增长了16.09%,接近2008全年10.70亿元的亏损额,亏损面达到31%。总体来说,上半年全毛纺行业产销下滑严重,企业效益明显下降,形势不容乐观。
  
  下滑趋向减缓
  “从3月份开始,毛纺内销市场的比重不断提高,对行业运行起到了积极的支撑作用,与此同时,出口利润下滑的速度也开始有所减缓,可以说,进入二季度后,行业运行质量有所好转。”彭燕丽表示。
  全球经济衰退还在继续,上半年毛纺产品的主要国际市场需求也尚无增长,而1~5月份,规模以上毛纺织、毛纺制品、毛针织企业内销产值却同比分别增长了6.21%、14.66%和11.33%,内销形势初见好转,比重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1~5月份毛纺织行业和毛制品制造业实际完成投资同比均有较快增长,毛针织业投资由负增长也转向持平。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可见,毛纺企业对未来的经济发展依旧充满了信心。
  据了解,1-5月份3836家规模以上毛纺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47.73亿元,同比增长4.97%。1-5月份全行业完成销售产值909.65亿元,同比增加4.13%。总产值与销售产值增速比1-2月份分别增加了4.28和5.40个百分点。
  “虽然毛纺行业里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生产经营遇到了较大困难,但还是有不少企业,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加快产业升级,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扩大内销市场,在危机中寻找商机,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如鄂尔多斯、如意集团以及浙江湖州织里镇羊绒产业集群等。”彭燕丽介绍说。
  
  触底反弹还是局部调整
  从上半年的数据分析来看,二季度毛纺行业形势比较一季度有所好转,生产与销售的下跌情况有所减缓。但好转迹象究竟是行业触底反弹,还是局部调整尚不得而知。上半年国际形势仍未见好,特别是国际市场无转好迹象,行业是否真正回升仍需要时间来观察和见证。
  “从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短期内国家出台的政策不会有太大变化,尤其是在汇率相对平稳、原材料价格下降、优惠政策逐渐显现的情况下,企业也在加快着调整的步伐,不断追求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竞争力日益强大。”彭燕丽指出,下半年是毛纺产品的主要销售季节,而且国内市场现阶段仍较平稳,对企业开发国内市场很有利。
  最后,她强调,面对当前严峻的形势,毛纺企业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密切关注两个市场的变化,只有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不断开拓新的销售市场,才能促进内需,保证行业平稳渡过难关。
  
  针织:稳步前行
  
  “今年出口情况总体将与去年基本持平,对于下半年的运行情况也抱有信心。”中国针织协会理事长杨世滨在接受记者采访中说道。随着1-5月份行业运行情况的统计表出炉,从统计中,我们也看到各项指标也在稳步回升中。
  
  三大特点
  经济运行情况统计显示,今年1-5月,针织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明显加快。其中河北、河南、江西、安徽、鲁南、四川、重庆等地区,在承接订单转移方面有着较大优势。2009年1-5月,针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针织服装48.33亿件,同比增长3.48%,增速同比提高0,15个百分点。其中河北省同比增长幅度最大,为82.50%,江西、河南同比增幅也达到了35.35%和11.11%,而这三个省份同时也挤进了针织服装产量前10名省份。“这些省份产量的上升。同时也传达给我们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的加快。”杨世滨表示。
  除江西外,出口前十名省份中都为边疆或沿海省市。1-5月经济运行情况统计中,针织服装出口数量前10名分别为,广东、浙江、福建、山东、江苏、上海、江西、黑龙江、新疆、广西。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广西出口数量同比增速最大,出口数量、金额、单价同比增长分别为9.43%、102.1%、84.57%,更难得的是这三项指标增幅均为各省市之首。杨世滨分析,广西呈现快速发展局面,与加强和东盟合作有着密切关系。
  对美出口数量大增,出口数量与金额同比上升了55.21%和28.58%。“这给了我们很好的信号与很大信心,说明美国经济在好转,美国市场也在逐步回暖,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虽然在数量与金额都出现了大幅增长,但单价同比却下降了17.29%,这说明美国进口商在跟我们讲价,谈价钱我们不怕,怕的是没有生意的刚性下降,而这些都给了我们很大信心。”杨世滨分析道。
  
  宁让价格,不丢市场
  在对当前针织行业经济做了解读后,杨理事长还对今后行业的发展作出了具有前瞻性分析。在统计中,我们看到像江苏、浙江等地区虽然订单量及出口量有了明显上升,但单价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对此杨世滨却有着不同的看法:“在经济危机的困难时期,我们宁让价格,不丢市场。虽然让价后,短期内我们的企业的压力势必会加大,但我们手中的市场却没丢,而一旦经济好转后,复苏的脚步也会更快。”“1-5月份,针织服装出口第一、二大市场日本与美国在数量、金额同比中均出现了增长,尤其美国在这两项指标增长中分别达到55.21%和28.58%。除此之外,各主要出口市场单价同比也在增长(美国除外),其中日本增长了6.25%、香港和吉尔吉斯坦甚至达到了33.77%和81.46%,这些都给了我们出口很大的信心,我预测,今年出口量与去年将基本持平,增长幅度大概在-1%到3%之间。”
  国民经济“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力量。在当前情况下,虽然国家频频投资 用于基础建设等领域,到民间资本仍然脆弱;出口虽在好转,但还在下降。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担就压到消费的头上,在刺激消费层面,人口城市化无疑备受关注。“全国有1.4亿介于农村和城市的人口,扩大内需面临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与限制农民工进城定居的政策有关,所以首先要解决这部分农民工人口的城市化问题。”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向记者表示。对于N--问题,杨世滨也表达相同的看法“全国1.4亿农民工,加上家属可能有3亿人,如果这部分人口有条件在城市定居下来买房、租房,对于扩大消费需求有着巨大推动力,可以说人口城市化是拉动内需的最大亮点。”
  
  丝绸:未出困境
  
  当前,丝绸行业总体形势依然是比较困难,企业整体效益下滑。全球经济走势疲软,国际市场需求严重不足,导致长期以出口为主导的蚕丝绸行业各项经济指标持续回落,外需不足特别是发达国家市场萎缩仍将是未来我国丝绸工业出口面临的最大困难。
  目前,丝绸行业继续在低位徘徊,仍未走出困境。
  
  产量总体下降
  在丝绸行业中,企业由于出口不畅导致的产品库存增加,流动资金不足等现象还比较普遍,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亏损现象比较严重。企业信贷融资难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而在内销市场,丝绸企业大多规模较小,产品研发投入不足,对内销市场的拓展进行缓慢,品牌建设滞后,抗风险能力较弱。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经协会校正),1~5月份丝产量65723吨,同比下降6%,其中生丝产量50233吨,同比下降10.51%;情况稍好的是绸缎产量同比增加了21.94%,达到37588万米。
  
  经济效益小幅下滑
  2009年1~5月份丝绸行业亏损面达24.06%,高于全国纺织行业23.46%的平均水平。其中丝绸印染和缫丝行业亏损面分别达到34.38%、33.09%,是丝绸工业亏损最严重的两个行业。
  全行业除丝制品制造和丝针织行业利润略有增长,丝织加工行业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外,缫丝、丝织和丝印染行业的利润均有18%左右的下降。据国家统计局对3520家丝绸工业企业统计,2009年1~5月,丝绸工业实现总产值608.46亿元,同比增长5.04%;主营业务收入562.38亿元,同比增长2.72%;利润13.77亿元,同比减少2.5%。其中缫丝加工实现利润2.1亿元,同比减少1820%;丝绸加工实现利润6.71亿元,同比减少0.59%,丝印染实现利润3009万元,同比减少18.06%,;丝制品制造实现利润1.79亿元,同比增加1.33%。与多数效益下滑的产品相比,丝针织制品情况较好,实现利润2.86亿元,同比增长了7.38%。
  
  出口大幅下滑
  丝绸行业是较为典型的外向型行业,丝绸产品的出口比例高达80%,丝绸企业也多以外贸加工型企业为主,因此受国际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非常大。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世界各国经济下滑,导致包括丝绸商品在内的消费需求萎缩,今年1-5月丝绸商品出口下降势头仍在延续,丝绸出口大幅下滑。在几个主销市场中,除了印度、巴基斯坦有一定涨幅,分别为10.8%、40.9%。美国作为我国丝绸商品传统主销市场,依然持续低迷,对美出口同比降幅达29.36%,对日本市场出口下降25.53%,意大利、香港和韩国的出口降幅也分别达到30%以上。整个丝绸商品出口呈普降格局,丝绸出口仍未走出困境。
  
  蚕丝价格稳步攀升
  尽管受到很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但是蚕丝价格的回升,对于市场各方恢复信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促进蚕丝绸行业逐步回暖。
  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秋蚕收购价格大幅下降,导致部分地区出现冬季桑园弃管,春季蚕茧发种量大幅减少,据苏浙皖粤等地区初步统计,发种量降幅基本在20%-30%左右,生丝原料供应相对偏紧。2009年以来,受各方综合因素影响,蚕丝原料价格终于突破2008年的低谷阴霾逐步回升,截止到6月底国内干蚕和生丝(3A级)每吨平均价格较年初分别上涨31.18%和21.38%,较2008年10月蚕丝最低价时分别上涨68.29%和40.91%。当时秋茧价格降至500元一担,达到历史最低点。目前干蚕价格在每吨6万元左右,生丝(3A级)价格每吨接近19万元,如果丝价能维持在每吨20-24万将是一个更为合理的区间。企业仍然面对各项生产资料成本不断上升,企业盈利空间受到严重挤压,蚕丝价格与成本倒挂现象亟待解决。
  同时,也有一批支撑行业的民营丝绸企业在危机面前显示出了顽强的生命力,由于产品附加值高,所受影响相对较小,抗风险的能力也不断提升;还有一批支撑行业的丝绸产品,如家纺产品、蚕丝被、丝针织等产品,在金融危机期间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市场需求,在风险中有较强的生存能力。
  
  麻纺:仍在探底
  
  2009年上半年麻纺织经济继续回落,主要麻类纤维、纺织及制品进出口全部负增长。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国内市场开拓尚未显效,麻纺织企业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9年1-5月我国麻纺织及麻制品制造企业(规模以上)440户,同比下降1.79%,亏损户数达96户,亏损面达21.82%,同比增长0.77%其中,麻纺织企业345户,同比下降3.36%,麻制品制造企业95户,同比增加4.40%。麻纺织及麻制品制造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4.02亿元,同比增长7.59%。其中,麻纺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87.26亿元,同比增长8.00%;麻制品制造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76亿元,同比增长5.49%。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3.26亿元,同比减少28.36%;其中麻纺织企业实现利润1.99亿元,同比增加5.43%;麻制品制造企业实现利润1.28亿元,同比减少52.20%。全行业负债合计124.56亿元,同比增加0.76%;其中麻纺织企业负债合计113.10亿元,同比增加2.38%;麻制品制造企业负债合计11.46亿元,同比减少12.84%。全行业出口交货值8.45亿元,同比减少14.46%;其中麻纺织企业出口交货值7.92亿元,同比减少9.68%;麻制品制造企业出口交货值0.52亿元,同比减少52.61%。
  在固定资产投资上,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9年1~5月份,麻纺织业固定资产实际完成投资82008万元,同比减少1.83%;麻制品制造业固定资产实际完成投资11206万元,同比减少3.25%。
  主要麻类纤维、纺织及制品进出口情况,据海关统计,2009年1~5月我国麻类纤维、纺织及制品进出口总额为4.28亿美元,同比减少15.75%;其中出口2.89亿美元,同比减少7.44%;进口金额1.39亿美元,同比下降29.04%。
  从整体形势上看,麻纺织业经济运行的主要问题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进一步扩大,麻纺织品出口需求持续 大幅减少,内需拉动的措施短期内尚未显效,2009年上半年麻纺织企业生产经营形势依然严峻;节能减排政策措施力度加大,麻纺织企业废水排放治理成本加重,清洁生产技术应用推广进一步加大企业经营负担;麻纺织企业用工多。劳动力成本压力明显高于相关纺织行业;中西部麻纺织中小企业融资难;苎麻纺织急待提升技术装备水平,缺少纺织机械制造业支撑,需要产业政策扶扶持。
  针对当前的困难形势,行业将采取以下措施:麻纺织企业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加大内需适销产品开发,促进向下游产品产业链衔接,提高服用、家用和产业用麻纺织品的比重;继续巩固和发展麻纺织品出口市场,培育和拓展麻纺织品内销市场,推动麻纺织品牌战略;苎麻资源主产区加大政策扶持,稳定苎麻种植面积和原料价格,保护麻农种麻积极性;建议国家调整亚麻纤维进口关税税率,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亚麻纺织企业走出困境;推动苎麻纺织先进技术装备开发项目工作。
  
  纺机:底部徘徊
  
  金融危机导致的中国纺织产业困境给纺机行业造成了沉重打击。根据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对全国1020家生产纺织机械、器材企业的综合统计,纺机行业生产销售出现好转现象,但是乐观断定已经回暖恐怕还为时尚早。
  据统计资料显示,截止到5月底,纺机行业主要经济指标与去年同期相比,生产销售小幅下降,经济效益下降明显。1-5月,纺机行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出口交货值、进口同比都呈现下降趋势,产成品存货增加,亏损额激增。
  全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现行价)218.67亿元,同比下降640万;产品销售收入为218.28亿元,同比下降5.20%,销售利润仅为2.45%。全行业应收账款为72.56亿元,同比下降11.38%,行业销售中的33.24%愿与赊销,而5月份以后的应收账款减少则源于市场萎缩状况有所改善。
  纺机行业产成品为46.19亿元,同比下降0.20%,占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13.78%,同比下降0.07个百分点。在1~5月产成品分省占比中,江苏省占到27%,浙江为13%,上海12%。
  在这1020家企业中,1~5月出口交货值为14.53亿元,同比下降47.70%,今年5月份出口假货之占工业销售产值比重达到历史低点。据统计,22个生产纺织机械的省市中有14个省市有产品出口。从产品出口总量上看,江苏省排在第一位。纺织机械产品出口交货总值占全部工业销售产值比重为6.75%。从分省市情况看,出口交货值占工业销售产值比重最高的是广东省,为24.63%,依次是上海市(20.40%),重庆市(16.15%)。出口交货值排在前五位的是:江苏省、广东省、浙江省、上海市、山东省,五省市出口交货值合计占全部出口交货值总额的88.94%。
  1-5月,产品销售收入同比下降明显的省份分别为黑龙江省、山西省、天津市、上海市、北京市,同比下降都在40%以上。涨幅前四位的省市自治区为安徽省、江西省、新疆和甘肃省,同比增长在40%以上。从产品销售收入总量方面看,江苏省为73.02%亿元,占全部主营收入的33.45%,排在第一位。5月份纺机全行业产品销售率为99.86%,同比增长3.21个百分点。
  据海关统计,2009年1~5月,我国纺织机械进出口总额累计为12.96亿美元,同比下降51.36%,其中出口4.52亿美元,同比下降34.55%,进口8.44亿美元,同比下降57.24%。从产品类别上看,针织机械出口占首位,出口总额1.99亿美元,同比下降1.20%,占出口总额的44.11%。织机一枝独秀,出口同比增长16.25%。从出口企业类型看,私营企业出口总额为2.24亿美元,同比增长7%,占出口总额的49.62%。从出口贸易方式看,以一般贸易为主,贸易总额为3.80亿美元,同比下降30.22%,占出口总额的83.95%。从出口的国家和地区看,1-5月,对印度出口仍然排在第一位,出口金额为1.6亿美元,同比增长30.12%。
  在进口方面,从进口产品类别看,针织机械进口排在首位,进口总额为3.34亿美元,同比下降27.54%,占进口总额的39.59%。从进口企业看,独子企业进口总额为2.65亿美元,同比下降45.15%,占进口总额的51.15%,排在首位。从进口贸易方式看,仍以一般贸易为主,进口总额4.19亿美元,同比下降64.18%,占进口总额的49.62%。
  纺织机械进出口同比依然为双负,但负增长的速度趋缓,依然在底部徘徊。
  
  产业用:步伐加快
  
  近年来一直保持热度的产业用纺织品在纺织行业整体不景气之时,依然保持了较为快速得增长,但是也受到金融危机一定影响,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但是,由于产业用纺织品对外的依赖程度较服装和家用纺织品要小一些,出口型企业及时调整了产品方向,再加之终端产品在国内的消费还有一定空间,自今年3月份以来,部分企业形势有了明显好转。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相比纺织产业其他分行业,产业用纺织品回暖步伐似乎更快一些。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1~5月我国规模以上非织造布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64亿元,同比增加7.66%;资产合计307亿元,同比增加11.83%;实现主营收入159亿元,同比增加16.03%;完成出口交货值25亿元,同比减少8.74%。
  1-5月份,全国非织造布产量合计为48.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7.83%,产量主要集中在浙江省、山东省、广东省、江苏省、福建省、辽宁省。
  非织造布产业的投资也停止了下滑趋势。1~5月份,非织造布行业实际完成投资额26亿元,同比增加47.54%。尽管投资有所回升,但是企业反映,融资依然是难题。银行一直从严控制,贷款规模压缩、利率提高、到期不转贷,企业希望政府更多政策支持,包括减税、贴息、注资、融资等。
  从进出口情况看,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非织造布和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所受影响比2008年更为明显,国际市场情况更为严峻。1~5月,海关56、59章中所有与产业用纺织品相关的产品除絮胎、传动带外,进出口全部实现了负增长,其中进口减少27.74%,出口减少3.14%。非织造布进出口继年初首次出现负增长之后,继续呈现减少态势,出口数量减少4.03%,减少幅度有所缩小,行业出现回暖迹象,涂层布的出口量有所回升,帘子布和专门技术用途的纺织品出口数量继续大幅减少。
  根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对产业集群和部分大中型企业的调查显示,“回暖”趋势是清晰的,然而,“还寒”的现实状况也十分严峻。据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的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大量中小企业订单不足、减停产甚至关闭的情况仍然存在。在国家政策效果充分显现尚需时间以及全球经济危机仍未见底的情况下,仅靠企业自身的“减负”措施,很难在短期内真正有效地解 决行业所面临的根本性矛盾。
  目前有几种企业表现出明显的增长势头。一是原来企业的产业链比较完整,比如福建鑫华,该公司具有聚酯瓶回收的涤纶短丝生产、非织造布生产以及后处理能力,且当地的箱包、制鞋行业发达,销售渠道畅通、稳定,因此,该公司在2009年仍能保持一定数量的增长。二是产品有较高技术含量企业,比如厦门三维丝,所生产的除尘过滤袋,原料全部是P84(聚酰亚胺)、芳纶、PPS(聚苯硫醚)等高性能纤维,企业解决了这些纤维加工中的技术难题,产品质量良好,目前仍能保持较高的利润率。三是产品创新能力强的企业,比如湖北环福,该公司用纺粘一复膜法生产的防护衣、保暖毯等产品在国际市场畅销,2009年有望达到1000万美元的销售额。
  与这些企业相反,那些产品比较单一、对出口依存度较高的企业则陷入了发展困境,这样的企业在广东较多,约有10%的企业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而这10%的企业产能只占总产能的5%左右。一般企业的利润率都明显下降。在浙江、江苏、山东等地,一些企业几乎在零利润的情况下运行。
  
  印染:低谷盘整
  
  2009年1-5月,印染行业运行增速下滑的局面初步得到遏制,部分经济指标趋稳回升,但整体仍处于低谷调整阶段,特别是在国际需求萎缩的影响下,出口持续缩减、价格下降,经济回升还不稳固。
  
  运行出现积极变化
  1-5月累计产量、产值、利润、投资等指标与1-2月环比有所回升,运行曲线出现了翘尾,表明行业运行出现转暖迹象,但是增速同比仍有较大幅度的减缓,仍在低谷调整阶段。
  产量走出负增长。规模以上印染企业印染布产量经过2月、3月两个月的同比负增长,1-4月同比增长0.65%,1-5月增长1.41%,增速逐月提高。
  产值增速小幅回升。工业总产值1~2月同比增长2.65%,1~5月增长5.12%;销售产值1~2月同比增长2.63%,1~5月增长5.11%。
  利润小幅增长,利润率提高。利润1~2月同比减少14.19%,1~5月同比增长0.44%;利润率1~2月同比减少0.38个百分点,1~5月同比增加0.24个百分点。
  亏损情况有所缓解。亏损面1~2月同比增加2.34个百分点,1~5月同比减少0.49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总额1~2月同比增加12.34%,1~5月同比减少0.42%。
  投资增速小幅回升。实际完成投资1~2月同比减少11.70%,1~5月同比增加2.06%。
  库存减少。产成品1~2月同比增加4,72%、占应收账款比重53.99%,1~5月同比减少2.67%、占应收账款比重52.57%。
  
  出口量价双降
  印染布出口数量1~2月同比减少23,81%,1~3月同比减少14.65%,1~4月同比减少13.01%,1~5月同比减少12.35%,虽然降幅逐月收窄,1~5月出口增速较1~2月份提高11.46个百分点,但是还是负增长超过10%,除美国外,对其他传统市场和新兴市场出口均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印染布内销比例达83.52%,同比提高8.7个百分点。
  需要重视的是,出口单价延续1~2月份的下降趋势,同比减少幅度达到5.10%,表明不但出口订单减少,而且产品价格普遍下跌,除附加值较高的棉混纺印染布外,其他四大类产品价格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由于经济下行直接影响消费者购买力,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多数企业为争取订单保住生产,只得降低产品价格,使企业利润下滑,出口仍面临严重困境。
  
  政策效应逐步显现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出台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为企业争取到一定的利润空间,对行业经济发展有明显促进作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投资增速明显加快,规模以上印染企业实际完成投资1~2月减少11.70%,1~5月增加2.06%。2009年1月1日起实施的增值税转型改革,有利于减轻企业税负;国家多次调整纺织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缓解了外贸企业压力;连续下调整存贷款利率和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规模以上印染企业利息支出1-2月减少6.40%,1-5月减少13.02%;财务费用1-2月减少2,65%,1-5月减少10.07%。
  在此基础上,企业不断调整生产经营思路,加强内部管理,挖掘自身潜力,以化解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规模以上印染企业三费比例1-2月为6.44%,1-5月为5,34%,企业管理效率提高,降低了企业运营费用,有利于提高利润水平。
  但在全球经济和国内经济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一定时期内行业还将面临困难局面。预计2009年1~11月印染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印染布产量492亿米,同比增长2%工业总产值2078亿元,同比增长6%;实现利润59亿元,同比增长2%;出口98亿美元,同比减少10%。
  
  样本调查
  多重博弈下的企业心态
  
  运行状况趋好,景气度上升,信心逐渐恢复,一份来自基层企业的调查样本,也正在印证人们对行业宏观形势的判断。
  为了及时跟踪纺织企业经营现状和发展变化情况,时刻了解企业经营者对行业和本企业发展的信心,继2008年底首次开展企业经营者的问卷调查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于2009年6月再次组织实施了企业经营者调查活动。调查对象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各专业协会、企业家联合会会员企业为主,调查累计发出问卷700多分,截至7月13日'收回有效问卷173份。调查涉及纺织工业各个子行业,173家调查样本中,棉、化纤纺织企业最多,占29.5%,其次是纺织服装企业,占11%。从样本规模看,大、中、小型企业分别占39.9%、51.4%和8.7%,分布地区上,东部地区企业占71.7%,中部占19.7%,西部占8.6%。
  调查结果表明,今年以来国内纺织企业继续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外订单减少现象普遍,资金短缺、融资困难、成本上升、售价下降等等问题仍然影响企业经营发展,尤其是对于中、西部地区企业和中小企业。但是,从整体上看,企业的经济运行和景气状况与上次调查相比已有所好转,企业经营者的信心正在恢复。
  
  颓势扭转
  综合各项调查指标来看,企业今天的运行态势相比去年底已有明显好转,企业的经营活动显著回升,利润止跌回稳。
  从样本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汇总数据上看,除了主营业务收入有所下降,并低于纺织工业总体水平外,其它指标反映出积极变化,企业总体经济运行状况呈现企稳和好转趋势。本期企业经营型业务现金流同比增长19.83%,而上次调查时同比下降26.36%,这说明今年上半年企业经营活动显著回升,本期利润同比增长0.32%,主营业务利润增长 0.1%,而上次调查时分别下降87.14%和92.35%,企业经济效益出现止跌回稳趋势。
  调查的企业当中,绝大多数企业产销处于正常运转状态,平稳回升的趋势明显,但部分地区和行业企业困难,外销疲软。173家样本企业中,停产的1家,半停产的有11家,半停产的11家当中,有9家来自中、西部地区,10家是中小型企业,显然,中西部地区企业、中小型企业依然未能很好地扭转困局,当前压力依旧较大。
  在生产量上,本期同比增加的企业占42%,略低于2008年底调查数据。库存量上,同比增加的企业占30.8%,持平的占36.7%,下降的占32.5%,库存情况相对平稳。从本期企业产品订货上看,订货增加的企业占34.1%,持平的占47.9%,减少的占18.0%。订货增加的企业比重比2008年底调查时的25.5%显著提高,东部地区企业本期订货情况明显好于中、西部地区。本期企业国外订货情况相比较差,与2008年底调查时比还有所恶化。只有19%的企业国外订货增加,而有39.5的企业国外订货减少。对于下期产品订货情况预计,有40%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将比本期增加,只有13.3%的认为将减少。显示出企业经营者对未来市场销售前景相对乐观。
  在生产成本上,超过半数的企业本期企业生产成本同比上升,但远低于2008年底调查时的73.6%,表明今年上半年生产成本上升隋况有所缓解。本期原材料采购价格方面,3L9%的企业同比上升,人工成本同比上升的企业占比达到65.5%。产品价格方面,本期企业销售价格下降的企业明显多于价格上涨的企业,预计下期销售价格下降的企业比例显著减少。
  在原材料供应方面,供应紧张的企业占比仅为9.5%,总体上看原材料供应比较充足。能源供应方面,只有2.4%的企业供应紧张,表明能源供应更加充足。
  针对企业流动资金充足程度的调查,30%的企业流动资金紧张,关于企业融资难易程度的调查,24.9%的企业融资困难,而中西部企业、小企业融资难的比重相对较高,国有企业融资情况也不乐观。这表明,虽然资金紧张、融资难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还有不少企业仍然受困于这一层面。
  
  信心增强
  随着企业运行态势的逐步向好,企业经营者压力与之前相比有所减轻,对本企业的经营保持着充足的信心。调查显示,对于本年度企业综合经营状况的看法,认为良好的经营者比重从上次调查时的27.9%上升为本次调查的33.3%,认为不好的比重从27.9%下降到16.7%,这表明企业经营者的压力比年初时有所减轻。针对下期本企业的综合经营状况,57.7%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将好转,远高于2008年底调查时的32.7%。只有16.7%的认为经营状况将下滑,这也反映出企业经营者对下半年经营状况好转有一定的信心。
  对行业总体运行状况的看法,选择不乐观的企业经营者占45.6%,选择乐观的占16.6%,而上次调查时数据分别为64.0%和3.6%,这反映出经营者对行业总体经济运行信心不足的问题已有所改观。
  企业经营者对行业何时企稳回升的预测,有54%的认为在明年,另有21.7%的企业家认为将在后年及以后。
  这表明多数企业经营者认为行业在本年内还不能实现全面好转。
  未来投资方面,有49.4%的企业经营者将增加明年投资,远高于上次调查的29.6%,显示出企业经营者对未来行业和企业发展的信心有所恢复。其中,来自家用纺织品制造和棉、化纤印染精加工行业的企业经营者中,有超过70%的将增加投资,来自中西部地区的企业经营者增加投资的比重远高于来自东部地区的企业经营者。
  
  理性应对
  对于当前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最主要问题的调查,有38,4的企业经营者首选“出口需求不足,订单减少”,这表明国际市场需求不振,外销下降是困扰企业的最突出问题;首选“资金紧张、融资困难”的占15.8%,说明这仍然是困扰企业的最主要问题之一;首选“销售价格下降”的占11.6%,表明外需不足造成内需竞争加剧,使国内外销售价格下降。大型企业、东部地区企业经营者选择销售价格下降的相对较多。
  对今年上半年出口退税率上调的政策对企业的作用的问题,有30.9%的企业经营者选择了“作用较大”,56.8%的选择“作用一般”。
  对今年以来成品油、电价等价格因素对企业经营成本的影响幅度的问题,选择“增加10%~20%的”企业占17.6%,“增加10%以内”的占70.6%,“降低10%以内”的占9.8%,这表明今年上半年油价和电价上涨幅度不大,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有限。
  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本企业和本行业的不利影响的问题,回答“影响很大”的企业经营者占34.1%,“影响较大”的占36.5%,“有一些影响”的占26.3%。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所采取的措施,企业经营者选择的依次是:加强管理,节省开支;加大研发新产品的力度;调整产品结构;开拓国内市场;增加产品内销;降低产品价格;减少用工;收购兼并其他企业,招聘国内外优秀人才等等。
  关于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重民生系列措施对纺织行业的作用,选择很有作用的占25.9%,作用一般的占50%。
其他文献
初春时分,北京依然寒气犹存。而春节前后社会上关于纺织业的议论也处在一种偏寒的基调,由于内外部压力,尤其是一些社会媒体表现出对我国纺织业十分担忧的看法,焦虑情绪在不小的范围内蔓延着,部分悲观的论调很快引起各界广泛的关注。  众所周知,纺织业在我国工业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仅仅是2000万就业大军就足以让任何人都不能忽视。究竟是不是“今年将有三分之一的纺织企业濒临倒闭”?究竟纺织业发展在新形势下究竟
期刊
CHIC,一个曾经创造神话的词汇。  CHIC,一个不断自主创新的平台。  CHIC,一个还在创造传奇的展会。  2008年3月28日~31日,这个走过了15个春秋的中国、乃至亚洲的服装业顶级盛会,将迁徙至位于北京顺义天竺空港城商务区的新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再度启航其第16个里程。  在全球化纵深化阔步前行与中国力量迈出全球竞争步伐之际,CHIC2008将开启自身的蜕变,承载起新的产业使命与时尚命题。
期刊
2007年12月18日,在中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联盟即将成立一周年之际,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指导、中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联盟主办“1978~2008市场改变中国”大型纪念典礼&主题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全国政协副主席郝建秀,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国家发展改革委巡视员张莉、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司长于法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党委副书记毛洪、中国商业联合会商品交
期刊
无疑,纺织业总体经济运行形势依旧处于良性发展阶段,但存在的种种制约因素确实对行业产生了较大影响,类似人民币升值、次贷危机引起的国外需求减少等外部制约因素难以改变,但对于部分政策类的制约因素,行业也希望国家能考虑实情,一定程度上进行调整。  据了解,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经过细致的调研分析后,提出了协会的意见,并向国家相关部门进行汇报。报告称:鉴于国内外环境都出现新情况, 国内已经出台的政策在2008年
期刊
据了解,在国内率先推出行业社会责任行为准则——《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的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将隆重推出《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纲要》,并再次发布其行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2007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这一行动,表明我国纺织行业积极推进企业社会责任事业又向前迈进一大步。    不断推进的社会责任建设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认为,社会责任不仅意味
期刊
“丢,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这首耳熟能详的童谣总能唤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生人的童年记忆。然而,随着纸巾的普及,现在的中国人却真把手绢“丢”了。方便、省事的纸巾取代手绢的同时,能源浪费、二次污染及卫生隐患也接踵而来。    环保要从小事做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与《生命时报》发出共同的呼声:“广用手帕,少用纸巾,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  全国人大代
期刊
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做强做大,并实现羊绒品牌的附加值,是我国羊绒产业领军企业之一的北京雪莲羊绒公司的目标。在公司董事长陈涛的带领下,雪莲羊绒从时尚化的理念出发,发布了2008品牌战略,并加速建立国内市场的销售网络,对生产、销售渠道和品牌等方面的优势进行了整合,跳出价值链的最低端,进一步完成商业模式上的转变。其力度之大,目的之明确,让业内为之关注。    一种观念的形成乃至转变都是需要时间的
期刊
自去年10月起,国家统计局每月发布的CPI(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中、粮、油、肉等生活资料价格都在节节攀升,而在CPI统计数据中的八大类消费品中有“五涨三降”,而服装消费价格指数恰恰一直停留在“三降”之中。    据国家统计局2月份数据,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8.7%。其中,城市上涨8.5%,农村上涨9.2%;衣着类价格同比下降1.4%其中,服装价格下降1.6%。1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
期刊
国务院批准的2008年关税实施方案提出,对配额外进口的一定数量棉花实行5%~40%的滑准税,对滑准税率低于5%的进口棉花按0.57元/公斤量税计征。    近几年来,棉花进口滑准税政策成为困扰棉纺织企业之痛。特别是2007年起,国际棉价节节上涨更是影响巨大,据了解,2008年1月份SLM每周到岸价如按1%关税计算,要比国内429级棉售价平均每吨高出559元,按2008年滑准税价计算,要比国内高出1
期刊
可以跑不赢刘翔,但一定要跑赢CPI。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前几个月的CPI(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率不断地创造纪录,而同期银行储蓄存款的利率却只有4%左右。这意味着原本可以获得无风险收益的储蓄存款成了只能获取负收益的“投资品种”了。  宏观经济变化与每个人的心理预期及其支配下的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多数经济活动带有一定的惯性作用。因此,尚未出现拐点的消费价格指数走高必然还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