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88例患者和14名护理人员的资料进行研究分析,观察护理人员护理效果。结果:对比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护理综合质量状况,专科护理质量评分没有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护理安全质量评分、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评分、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理论知识评分及心肺复苏技术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对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呼吸内科;病房护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8-132-01
基于呼吸内科及护理风险管理的特点,笔者为详细了解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临床效果,特选取我院在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88例患者和14名护理人员的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88例患者和14名护理人员的资料进行研究分析,88例患者中,男56例,女32例;患者年龄为31—54岁,平均年龄为42.52±1.03岁;危重患者为32例,对其进行29次抢救,4例出现死亡现象;14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护理人员年龄为18—35岁,平均年龄为26.51±1.73岁;分析护理人员学历,4名为本科,10名为大专。
1.2方法
1.2.1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建立健全护理工作制度、工作流程、护理常规及应急预案。合理利用护理风险管理小组中的骨干及成员,护士长定时定期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进行抽查考核,并将抽查结果详细记录下来,对其进行质控分析,针对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探讨分析,进而提出富含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效果追踪;建立健全危重病人转运制度、护理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护理工作制度;对于各种操作流程规范进行;同时成立专门的抢救小组,在出现危机事件时,可随时投入工作。
1.2.2加强对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培训,护理人员熟悉《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而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及风险防范意识。
1.2.3护理人员对于危重患者应采用集中管理的措施,将危重患者集中安置的距护士站最近的病房中,且该病房中具备呼吸机、压力泵、监护仪及吸痰器等抢救设施和器材,并让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护理,进而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率等。
1.3观察指标
观察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基础护理、危重患者护理、护理安全、护理文件书写、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理论知识及心肺复苏技术等综合护理质量评分[1]。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 ±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基础护理质量评分为(91.41±4.02)分,专科护理质量评分为(97.42±2.02)分,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为(89.02±1.01)分,护理安全质量评分为(92.02±2.13)分,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评分为(88.93±2.17)分,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89.02±1.13)%,理论知识评分为(81.18±6.72)分,心肺复苏技术质量评分为(82.29±1.28)分;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基础护理质量评分为(99.85±0.15)分,专科护理质量评分为(97.76±2.02)分,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为(98.58±1.32)分,护理安全质量评分为(100.00±0.00)分,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评分为(99.01±0.08)分,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100.00±0.00)%,理论知识评分为(92.82±6.27)分,心肺复苏技术质量评分为(91.73±3.18)分。对比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护理综合质量状况,专科护理质量评分没有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护理安全质量评分、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评分、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理论知识评分及心肺复苏技术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护理风险管理为医院或者是科室进行有组织、系统的减少或者是避免护理风险带来的危害及经济损失[2]。尤其是在呼吸内科,患者具有病情严重、患者年龄大且病情变化快等特点,同时基于老年患者机体中重要器官随年龄增长出现衰退现象,加之患者合并疾病较多,因此极易出现猝死现象。基于这种现象的出现,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极为重要[3]。在医院中,护理人员肩负高风险的责任,因此,其进行护理过程中应逐渐发现自身工作的薄弱环节及存在的危险因素,通过对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解决,更好的提高自身工作的质量,提升护理品质,满足患者对护理的需求,进而实现护理人员同患者双赢的效果[4]。研究结果显示,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护理中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如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其基础护理、危重患者护理、护理安全、护理文件书写、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理论知识及心肺复苏技术等护理质量均显著优于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的,P<0.05。因此,护理风险管理值得在呼吸内科病房护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果香.呼吸内科病房中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2,10(31):625--626.
[2]安玉霞.呼吸内科病房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7):341--342.
[3]陈蓉仙.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24):158--159.
[4]姜慧芬,郑云仙.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27(15):67--68.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呼吸内科;病房护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8-132-01
基于呼吸内科及护理风险管理的特点,笔者为详细了解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临床效果,特选取我院在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88例患者和14名护理人员的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88例患者和14名护理人员的资料进行研究分析,88例患者中,男56例,女32例;患者年龄为31—54岁,平均年龄为42.52±1.03岁;危重患者为32例,对其进行29次抢救,4例出现死亡现象;14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护理人员年龄为18—35岁,平均年龄为26.51±1.73岁;分析护理人员学历,4名为本科,10名为大专。
1.2方法
1.2.1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建立健全护理工作制度、工作流程、护理常规及应急预案。合理利用护理风险管理小组中的骨干及成员,护士长定时定期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进行抽查考核,并将抽查结果详细记录下来,对其进行质控分析,针对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探讨分析,进而提出富含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效果追踪;建立健全危重病人转运制度、护理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护理工作制度;对于各种操作流程规范进行;同时成立专门的抢救小组,在出现危机事件时,可随时投入工作。
1.2.2加强对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培训,护理人员熟悉《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而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及风险防范意识。
1.2.3护理人员对于危重患者应采用集中管理的措施,将危重患者集中安置的距护士站最近的病房中,且该病房中具备呼吸机、压力泵、监护仪及吸痰器等抢救设施和器材,并让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护理,进而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率等。
1.3观察指标
观察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基础护理、危重患者护理、护理安全、护理文件书写、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理论知识及心肺复苏技术等综合护理质量评分[1]。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 ±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基础护理质量评分为(91.41±4.02)分,专科护理质量评分为(97.42±2.02)分,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为(89.02±1.01)分,护理安全质量评分为(92.02±2.13)分,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评分为(88.93±2.17)分,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89.02±1.13)%,理论知识评分为(81.18±6.72)分,心肺复苏技术质量评分为(82.29±1.28)分;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基础护理质量评分为(99.85±0.15)分,专科护理质量评分为(97.76±2.02)分,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为(98.58±1.32)分,护理安全质量评分为(100.00±0.00)分,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评分为(99.01±0.08)分,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100.00±0.00)%,理论知识评分为(92.82±6.27)分,心肺复苏技术质量评分为(91.73±3.18)分。对比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护理综合质量状况,专科护理质量评分没有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护理安全质量评分、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评分、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理论知识评分及心肺复苏技术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护理风险管理为医院或者是科室进行有组织、系统的减少或者是避免护理风险带来的危害及经济损失[2]。尤其是在呼吸内科,患者具有病情严重、患者年龄大且病情变化快等特点,同时基于老年患者机体中重要器官随年龄增长出现衰退现象,加之患者合并疾病较多,因此极易出现猝死现象。基于这种现象的出现,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极为重要[3]。在医院中,护理人员肩负高风险的责任,因此,其进行护理过程中应逐渐发现自身工作的薄弱环节及存在的危险因素,通过对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解决,更好的提高自身工作的质量,提升护理品质,满足患者对护理的需求,进而实现护理人员同患者双赢的效果[4]。研究结果显示,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护理中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如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其基础护理、危重患者护理、护理安全、护理文件书写、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理论知识及心肺复苏技术等护理质量均显著优于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的,P<0.05。因此,护理风险管理值得在呼吸内科病房护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果香.呼吸内科病房中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2,10(31):625--626.
[2]安玉霞.呼吸内科病房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7):341--342.
[3]陈蓉仙.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24):158--159.
[4]姜慧芬,郑云仙.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27(15):67--68.